張永強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學好理論知識,又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信息技術課內容更新換代很快,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教學,則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可能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時興趣很濃厚,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究其原因,在于現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適應信息技術教學。部分學生上課時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或是千方百計地找機會上網、玩游戲,根本不愿參與到老師們精心安排的課堂活動中來。下面我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1.結合學生情況,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設計一個大任務,同一章內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一節又由一個或幾個小任務組成。例如學習“文字處理Word2003”一章時,給同學們布置一個大任務,即要求每一位同學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文字、段落的編輯;(3)WORD的表格功能;(4)圖文混排的方法;(5)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印。把這5個知識點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可以分別把任務設計為學錄課文、學排小論文、學做文摘卡、學制賀卡。又把一節課的小任務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節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有文檔精心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3)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設計在3個更小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狀況、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而定。
2.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
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例如講EXCEL電子表格時,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試學生成績匯總表。給出任務后不要急于講解,而是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問題。這個時候應該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候。在提出的問題中,一些是以前已經學習過的,如數據的輸入、格式設置等,這些問題學生自己就會給出解決方案;另一些是沒有學習過的,如函數的使用、頁面設置等,即隱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這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注重教學演示,加強同步操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主要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上機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方面我主要采取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教師邊講解邊操作示范,操作過程一步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領會操作要領。比如,在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演示,學生邊聽講邊進行同步操作,窗口的移動、窗口的最小化、窗口的恢復、窗口的組織、窗口的最小化、改變窗口的大小、滾動條的移動、關閉窗口等。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上機實踐,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積累了知識,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規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通過操作能培養學生觀察、構思、創新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上機實踐課,加強分層指導,布置學習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在學習關于WORD文字處理軟件時,教師自己準備設計好所在學校的信封,要求學生照原樣制作,并適當提示基本操作(對有難度的)要點:制作郵政編碼方格方法,框線寬度為1.5磅,文字位置適當,大小合理,符合郵政規范,文字顏色等,并鼓勵他們通過軟件本身的幫助系統來尋求操作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操作訓練,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自學和應用能力。
三、教學內容要適應課程的特點,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知識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注重實際操作,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它的理論性東西有些比較抽象,不宜要求學生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適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可以借助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這些教學軟件,通過圖形、聲效,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加之優美動聽的音響效果,有較強的趣味性。它能把各種信息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這種融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為一體的較佳教學手段,能充分協調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理解領悟和記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
信息技術課應盡量讓學生接觸到代表微機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最先進(但也是最簡單、最易用)的操作環境,如微軟的Windows98、Windows2000,并掌握幾種最常用的應用軟件。如:WPS office、PhotoShop。這樣,學生在學校中所學到的知識既能在今天的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及時應用,又能兼顧今后的長遠發展和先進性。
現有教材大都注重基礎教學。要搞好應用教學必須有好的課堂設計,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要考慮到環境信息設施情況,要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社會實踐。如:學習了“申請免費電子郵箱”后,就讓每個學生在網上申請一個免費電子郵箱,用免費電子郵箱給老師發一封信,學生都非常積極十分踴躍。學生在信中談了對信息技術課的想法和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有了全面的了解。學習“金山文字”的文本編輯知識后,學生已經具備了編輯報紙的能力,就讓每個學生都編輯一份電子版報紙。學生運用了報紙編輯排版知識,非常有興趣,完成后爭著讓老師看。師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齊誠儒.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2]蘭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
[3]劉麗.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