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朝良
新教材給廣大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新教材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其提倡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我們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成功感,而物理學這一科目作為基礎自然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物理學科相對其他學科有其優勢。在物理教學中,科學實驗研究的手段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個平臺。
一節物理課是否上得精彩,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在這節課中,是否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去設計教學環境和教學環節,讓他們去深刻體會和體驗科學家們嘔心瀝血所做的一切,從而抱著崇敬的心態去體驗科學家們的實驗思維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提出問題進行思考。這樣,新課改的目標才會真正地實現。
一、尊重學生做主體,提高興趣一起走
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是要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正是因為如此,眾多教育家們都相當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學實際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運行機制,是大家的共識,而要讓學生有興趣,就必須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學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師,自己也要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教師若只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就很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實際情況。如果課堂上交給學生一定的主動權,情況就會大不一樣,學生就會把動腦、動手結合在一起,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二、關注學生勤提問,循循善誘弄通透
新課程教學要充分關注學生,我們的注意力始終在學生身上的,從每個提問、每個學生的回答,對回答之后的善誘,都充分體現出這一點,關注的不是內容上怎么樣,而是學生個體思考得怎么樣,學生是否參與,是否打開心扉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巧設興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多媒體的手段,展示出圖片、信息,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中。
三、巧設實驗巧設境,打開思維學研究
在新課程教學中物理課要以實驗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從教學的小實驗中充分觀察,讓學生充分體會觀察,發現問題,得出結論,讓學生動手動腦,討論之后形成知識。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只要將問題提出,認真講解分析,使學生吃透,學習過程也就結束了,而新教材中,學生要通過自己研究、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有目的地進行實驗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實驗應該怎樣設計,其目的應該有很鮮明的針對性,可行性怎么樣,如果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難度大還是小,容不容易觀察到實驗中的主要現象,易不易于學生分析總結出結論,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在講“力”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的課本在桌子上水平推動,或者將課本卷起,通過實驗,再讓學生自己動手、自我總結出兩個方面的知識,即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通過完成這個實驗,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不管是將書推動,還是將書卷起,我們都在用手作用于書本,從而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從而也清楚地知道物理學上講的力與其他意識形態中講的力有重要區別,而力作用在物體上后,學生容易發現力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或者使物體發生形變,從而自己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從整個過程來看,不管是效果,還是可行性都是相當好的。
在講到“力的三要素”時,教師可讓同學們將自己的筆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推,或者去拉,或者推拉不同的位置,最后發現全班同學的筆運動情況各異,從而表明自身的觀點,大小、方向、作用點都同時在對力的作用效果產生影響,從而在物理學中用這三個要素描述力本身。這個實驗設計同樣易于教學,操作難度也不大,同學們一看實驗的結果也很容易自己總結出知識點。
我認為,一個實驗設計的好壞并不取決于它本身是否華麗、是否完善,而是取決于實驗本身想說明一個怎樣的問題,說明得怎么樣。以上兩個例子中的實驗,都顯得那么平凡無華,但操作起來非常容易,而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它把我們表現出的知識呈現得相當明顯,有力而讓人印象深刻。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體會,現實生活中就隨處是實驗,隨處是方法。
總之,在新課程教學活動中,面對新教材帶來的挑戰,從傳統教學中一路走來的廣大老師也許會迷茫驚慌。從理論中去學習怎么做還不如在實踐中去學著做,而在實踐中學著怎么做的時候,我們又需要理論的指引。當然,一節課的設計有無數種方案,我們也期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每節課并非都能做到完美無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吸取他人之精華,不斷吸取所需之營養,敢于接受新鮮事物,結合自身情況不斷學習,就能穩步向前,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