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萍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江蘇高考方案也在不斷探索中與時俱進。從1999年的3+2,到2000—2001年的3+小綜合,2002年的3+大綜合,2003年—2007年的3+2(6中任選2),再到現在的3+2(選文必考歷史,選理必考物理),江蘇高考方案向著素質教育兼顧個性化發展方向前進。江蘇卷地理試題也依據課程標準,堅持能力立意,貼近生活,貼近時代,通過真實與鮮活的材料創設新情境,著力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貫徹學科素質與能力培養的原則,注重考查考生多層次和多角度應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在保持較高信度的同時,顯現出良好的區分功能和導向作用。下面我對近十年來江蘇地理高考的地球運動試題做簡要的分析統計,一起探究命題的方向與應對策略。
一、江蘇地理考綱具體內容與要求
(二)試題分析:第3題。第一步:表格內容給定的是三地日出日落時間,根據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可以計算晝長或夜長;計算公式: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夜長=24—晝長。根據此公式計算可得當日三地晝或夜長分別為:①地晝長14小時,夜長10小時,②地為晝長11小時22分,夜長12小時38分;③地為晝長13小時08分,夜長10小時52分。第二步:根據“同一天內晝夜長短差異越小緯度越低,赤道晝夜長短差別為0”可知:①地差值為4小時;②地差值為1小時16分;③地差值為2小時16分,故三地的緯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③②,故B項正確。
第4題。第一步:如果③地為北京,當日晝長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說明太陽直射北半球;次日北京的晝長為18∶49—5∶39=13∶10,比當日晝變長了2分鐘,說明北半球晝變長,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極圈內極晝的范圍逐漸擴大,進而時間可以斷定“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第二步:看選項,A項錯誤;C項正確;B項錯誤: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位置正逐漸遠離近日點(時間1月初),靠近遠日點(時間7月初),公轉速度逐漸變慢;D項錯誤:各地晝夜長短相差最小時,應該是晝夜等長(晝夜長短相差0),而此時,表中三地的晝夜均不等長。
(三)考點方向探究:(1)晝長與夜長——可以根據日出、日落時間差求得,由于晝夜長短不同可知緯度也有差異。例如2006年第17題,要求找出全球晝長隨緯度分布規律圖形。(2)根據晝夜長短變化來辨別緯度高低。“越向緯度地處,晝夜長短差異越小,赤道處為0,極晝極夜處差異都是24小時”。(3)根據晝長時間求直射點經度,求日出日落時間。晝長與夜長的時間對稱點,晝長以當地時間12點為對稱,夜長以0點為對稱(例如2004年第13—14題)。(4)根據當日與次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可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
四、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典型考點
(二)試題分析:第一步:關于地心的對應點的位置關系:兩個點緯度度數相同,方向相反;經度之和為180°,方向相反。“陸半球”的極點為38°N、0°,則“水半球”的極點為38°S、180°,根據西半球跨度160°E向東→20°W,南半球跨度0°向南→90°S,第3題選擇D。第二步:當夜半球與“陸半球”重疊最多時,也就是直射點在23°26′S,180°,即冬至日12月22日。此時,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時間為8點,正值上班高峰;南極極晝,昆侖站處于極晝期;江蘇各地太陽高度達一年最小值。第4題選C。
(三)考點方向探究:(1)本組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對地球運動的理解及相關空間的思維能力。關于地心的對應點的位置關系。(2)關于東半球與西半球位置辨別(2004年第13—14題)。(3)太陽直射點坐標和變化規律(2002年、2004年、2011年)。
地球運動方面的試題,既考查考生對傳統基本知識的掌握,又側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引領學生學會從地理的視角認識世界。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從具體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又要學會融會貫通,從原理還原到實踐領域,解決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