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燕



摘要: 在《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本院變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為過程考核方式,把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使平時成績起到真正地督促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為教學改革的整體效果提供真實的信息反饋,使考試服從并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優化教學方法考試考核方法改革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改革實踐表明,如果只有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而沒有對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課程改革很難成功,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則更是困難。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我們在改革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同時,不斷探索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我們深深體會到:《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是機械行業生產一線操作工人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何將概念多、術語多、標準多且實踐性又特別強的這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得更好?如何使學生所學知識在考試考核中充分地發揮出來,且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我院在11高級機電班進行試點,對《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優化教學方法,利用考試考核手段進行改革。
1.《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改革的總體思路
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是全部教學過程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是調動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積極性的指揮棒。探索更加科學、客觀、合理、有效的學業成績考核方式方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現在的學生,接受社會各方面的信息太多、太雜,普遍存在情緒浮躁等問題,很難使他們在教室黑板前安心學習。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以及此門課的特點,我們將此門課搬到實驗室去上,將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為有趣的“一體化”實踐學習,并讓學生每堂課都能看到實驗工具及設備,每堂課都能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使學生做到工學一體、能力遞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2.《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課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的具體做法
(1)將各部分概念、術語、標準等知識點的考核,滲透到相應的實驗中去。
基本概念和術語多,是此門課程的一大特點。如果按傳統教學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很難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詞。而且有些概念和術語之間差異很小,學生學習這門課程之初就感到枯燥、無味。比如:什么叫配合、間隙配合等一些概念,以閉卷考試形式,多在填空、選擇、問答這幾種題型中出現,大部分學生對此不理解,只能在考試前死記硬背,考試時甚至有打小抄的現象,這樣的考試方式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成績與實際水平。我們到企業調研,借鑒其他院校的教學經驗,謹慎研究分析這些問題。在教學方式與內容選擇及考核方法上做了大膽的改革嘗試,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摒棄原來大而全的內容設置,降低了理論難度,以“必需、夠用”為度,將本課整體教學環節設計成“一體化”教學模式,全部搬到實驗室去,將這些基本概念和術語滲透到相應的實驗中去,通過實驗過程及報告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上面所述的什么叫配合、間隙配合等一些概念,在完成“用內徑百分表檢測階梯套內孔”這個實驗時,引入新課布置工作任務:已加工如圖所示階梯套,要求完成孔、和的測量。如階梯套(圖一)和階梯軸的裝配圖(圖二)所示。
雖然它們的基本尺寸相同,但實際工作中所生產出的合格軸和套實際尺寸各有不同。在裝配時,還要檢測它們的尺寸關系,即配合情況。
圖一 階梯套
圖二軸和套的裝配圖
完成這個工作任務,首先要讀懂?準16H7/f7的含義,即引出“配合”的概念。軸的實際尺寸可以利用已完成“用千分尺檢測階梯軸”實驗的測量數據。涉及的相關概念有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配合公差等,以及用配合公差帶圖。這些概念通過用內徑百分表檢測實際零件,實測上述幾組?準16H7/f7處零件,并進行對比,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這些概念,且把檢驗數據填寫到實驗報告中,教師依據實驗報告的檢測結果與學生實驗過程的變現考核學生本次課的成績,分別給每個學生打分,這樣的成績真實、準確,且整個實驗過程與生產實際接近,學生更容易接受而更有興趣,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2)技術測量知識方面的考核,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整學期課程講授的內容,是從教科書多個實驗中選出學生應知、應會的14個試驗與1個綜合訓練實驗構成。每做完1個實驗,學生都先對本次任務進行自檢,再請小組同學互檢,將實驗報告填寫好后交給老師評分。這種方法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教師在每個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每位同學的表現及實驗報告上所測量結果正確與否,同時還要及時與他們溝通,以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才能使所給分數真實而有說服力。設計出的加減分項目要具有可測性、可比性、全面性和公平性,這樣的加減分項目至關重要,能夠避免評分時的隨意性。14個試驗,每個5分,共70分。
(3)綜合訓練考核,是學生學習效果的真實體現。
選擇之前上課經常用的階梯軸,每個小組按圖紙要求對它進行下述測量:①用千分尺測量個軸段的極限尺寸;②用百分表測量圓度和圓柱度;③用百分表測量徑向圓跳動;④用比較樣塊測表面粗糙度,四項考核共30分。再一次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本學期所學知識的綜合體現。
學生期末成績由平時14個檢測實驗分數與綜合訓練考核分數總合為期末總成績,這樣的成績真實準確,學生心服口服,學生學到的知識看得見摸得著,他們學習起來興趣濃厚,也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心聲。還能夠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
3.結語
總之,在《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院變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為過程式的考核方式,把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使平時成績起到真正地督促學生學習,激發學習動力的作用,能全面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相互結合,掌握更多的測量方法,新的考試考核方式得以落實。
參考文獻:
[1]錢國華,凌達峰.關于改革力學考試考核方法的幾點思考.
[2]梁勝龍,韓莉芬.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3]張爽,田大偉,姜莉.極限配合與機械測量.勞動版教科書.
課題項目:(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課題《技工教育考試考核評價制度研究》課題編號ZJJX11JY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