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飛
摘要: 高考試題對教學具有指導作用。研究高考試題,有助于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指稱語是文章中句子與句子之間,文章的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間連接的重要手段,是構成篇章連貫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確定指稱語的所指,就會造成對文章的誤解。作者聯系教學實踐,研究高考英語閱讀試題中考查確定指稱語所指的題型,闡述了新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 高考英語閱讀試題閱讀教學指稱語的所指
2011、2012年上海高考英語試卷閱讀試題中,都出現了考查文章中名詞代詞“所指”的題目:
65.What does the word “they” in paragraph 1 refer to?(2011上海春季高考)
A.Sellers.B.Buyers.C.Teenagers. D.Parents.
66.What does Archy and Mehitabel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refer to?(2011上海秋季高考)
A.A book of great fun.
B.A writer of high fame.
C.A serious masterpiece.
D.A heartbreaking play.
66.What does the phrase “heroic forms” in Paragraph 4 refer to?(2012上海春季高考)
A.Racing cars. B.Wild horses.
C.Eye-catching locals.D.Running dogs.
這一題型旨在通過讓學生確定文章中指稱語的所指,考查學生利用語篇中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系,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能只停留在詞匯、句子的理解層面,而要實現語篇水平的綜合理解,這也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高中生掌握的閱讀技能。
一、概念綜述
指稱語是用來指稱的語言形式或語言表達式,主要有:(1)專有名詞,如:Barack Obama,Chicago。(2)不確定性描述語,如:a girl,a school。(3)確定性描述語,如:the dancer,the city。(4)代詞,如:he,she。
所指是交際雙方共同參與和合作實施的一種語言行為,即說話人或寫作者通過使用語言形式或語言表達式讓聽話人或讀者識別某一事物或人物。語用學認為,指稱語所指的確立取決于說話人或寫作者的交際意圖、話語的上下文和聽話人或讀者的推理判斷。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英語》(新世紀)高二第二學期第8單元課文Is She Guilty?節選自《王子與貧兒》,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The woman bent herself down to the ground,and protested with tears,that she had no power to do the miracle or else she would gladly save her childs life alone even if she lost her own ...),學生在閱讀時雖然沒有詞匯和語法障礙,但還是存在閱讀困難,他們不理解“她沒有能力做什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確定指稱語“the miracle”的所指,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Teacher:What does “the miracle” refer to?Would she do the miracle to save her child if she had power?通過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明確指稱語“the miracle”的所指為“make a storm”,學生也就明白了“她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從而實現了對文章的正確理解。
案例2
《英語》(新世紀)高三第一學期第4單元的課文One Person Can Make a Difference for Peace,是一位高中生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信。其中的第二段引用了一則寓言,在這則寓言中,白鴿認為一片雪花是沒有重量的,簡直什么都不是,可是知更鳥給它講了一個故事,告訴它許許多多的雪花也可以壓斷樹枝。作者用這個寓言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每個人都應該并且能夠為和平出一份力。閱讀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這則寓言,而且要引導學生讀懂這則寓言的寓意和作者講述這則寓言的意圖。教師先呈現課文中的一段對話(Dove:Nothing more than nothing.Robin:In that case I must tell you a marvelous story.)Teacher:Read the dialogue and think.Whats the doves opinion on the weight of a snowflake?What does “that case” refer to?Guess whether the robin agreed with her.然后讓學生閱讀下面的故事,Teacher:Read the following story and think.What did the robin mean by telling the story?Did the dove change her mind?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話語“那樣的話,我就必須給你講一個故事”,推測出說話人的態度。教師從話語中的指稱語“that case”切入,引導學生關注“that case”的所指,幫助學生理解“in that case”指的是:“如果你認為一片雪花是沒有重量的,簡直什么都不是”,學生就會準確地理解這段對話,并且能很容易地推測出說話人是不贊同對方的觀點的。接下來教師讓學生閱讀下面的故事,指導學生利用下文,驗證自己的猜測,正確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作者的態度和意圖。
案例3
《英語》(新世紀)高二第二學期第7單元課文Oliver Wants More中的第二段描寫了生活在貧民院里的孤兒們用餐時的情景(... The boys polished them with their spoons till they shone again; and when they had performed this operation,they would sit staring at the huge pot,as if they could have eaten that,too.) 在閱讀這一段材料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指稱語“this operation”的所指,幫助學生理解“this operation”指的是“(孩子們吃完后)用勺子把碗刮得干干凈凈,無需再洗”。 確定了指稱語“this operation”的所指,學生就能順利地讀懂這段描寫,體會出作者間接表達出來的對生活在如此惡劣條件下的孩子們的同情和憐憫。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欣賞這段描寫,了解作者幽默夸張的寫作風格,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Teacher:What does “this operation” refer to?How did the boys feel after dinner?Were they still hung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peration?Is it funny?Does it make you feel sad?This method is called “black humour”.The writer tells a very sad story in a funny way,which makes readers feel very sorry for the children.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確定指稱語,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同時,以此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
三、關注指稱語所指的作用
從上面的教學案例可以看出,關注文章中指稱語的所指在閱讀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
1.培養語篇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指稱語的所指,是培養學生語篇意識和閱讀推理能力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
語篇是指由一系列連續性句子構成的形式上銜接、意義上連貫的語言整體。在閱讀過程中,對于讀者來說,把彼此獨立的句子連接起來理解十分重要。這就需要讀者利用一些上文曾出現的或即將在下文中出現的指稱語。如:“They like using the Internet.They have lots of pocket money to spend.And they spe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t online than the rest of us.Teenagers are just the sort of people an online seller is interested in,and the things they want to buy-games,CDs and clothing-are easily sold on the Web.”(2011上海春季高考)。文中代詞“They”和名詞“Teenagers”構成文內照應。可見,指稱語的所指通常不總是通過一句話實現的,有時是要通過一段話實現的。說話人在第一次提到某人或某事之后,在后面的話語中,還會使用不同的指稱語照應前面提到過的人或事。確定指稱語照應關系的過程實際上是根據前述話語做出連接推理,從而推導出指稱語所指的過程,這有助于語篇意識的形成。
2.準確、深層次理解。
確定指稱語的所指,是分析語篇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指稱語的所指,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語篇分析,有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領悟作者的態度、觀點和意圖,實現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
(1)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指稱語的文內照應是文章中句子與句子之間,文章的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間連接的重要手段,是構成篇章連貫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正確理解文中這些前后照應的指稱語,就會造成對文章的誤解。找到指稱語的照應對象、確定其所指,就能獲得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連貫,最終獲得對話語、語篇的正確理解。
(2)深層次理解文章
語言具有間接性。文章的指稱語,不僅指代某一人或事物,而且向讀者傳達了作者的對此人或物的情感態度。因此,關注并確定指稱語的所指,可以幫助讀者推測出作者的觀點態度,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寫作手法,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3.提高閱讀速度。
流暢的閱讀需要速度。讀者如果讀得太慢,就很難把前后信息聯系起來,從而給閱讀理解帶來障礙。關注文章中的指稱語,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以句為單位,拉大視距,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關注文章中的指稱語,有助于讀者快速理清文章的邏輯順序,進行推理判斷,保證信息流的暢通,這對于提高閱讀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語
閱讀教學中,我們把指稱語的所指作為考查學生閱讀推理判斷能力的一種手段的同時,不要忘記它也是閱讀教學中進行語篇分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加強語篇意識和培養閱讀推理判斷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指導方法,這也是近兩年上海高考選用這一閱讀題型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佟敏強.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