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濤
摘 要: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我國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其根本在于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樹立愛崗敬業、廉潔奉公的職業價值觀。建設廉潔文化,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筑牢廉潔從業的思想基礎;大力培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嚴格規范行業標準;積極開展廉潔文化創建活動,營造廉潔從業的文化氛圍。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廉潔文化; 廉潔從業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5-0077-04
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是我國近8億城鄉從業人員關于廉潔從業的理念、習慣、思維方式、制度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的總和,其核心與靈魂是廉潔從業的思想意識和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旨在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樹立愛崗敬業、廉潔奉公的職業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文化氛圍,使廉潔從業內化為全體從業人員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筑牢廉潔從業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1]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和諧文化。建設廉潔從業文化,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筑牢廣大從業人員廉潔從業的思想基礎。
1.凈化靈魂,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從業人員頭腦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蘊含著豐富的廉潔精神元素,是社會成員廉潔從業的強大精神支柱。胡錦濤總書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從主觀上說,放松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思想蛻化變質,是一些人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2]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在廣大從業人員中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從源頭上鏟除腐敗滋生的思想土壤,壓縮腐敗生存的空間,催生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的廉潔從業價值體系。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廣大從業人員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與趨勢,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從而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站穩政治立場,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要持之以恒地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進頭腦工作,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蘊含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等基本價值,內化為廣大從業人員的自覺追求,使之成為廉潔從業的價值導向。
2.突出主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提升從業人員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旗幟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廉潔從業文化建設事關社會肌體健康和有序運轉,影響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的順利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必須加強共同理想教育,將社會成員的從業行為與共同理想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使廣大從業人員深刻認識到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職業,只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德和人品,無論從事什么職業、身居什么崗位,只要愛崗敬業、克己奉公,都是在為共同理想的實現貢獻力量。特別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教育引導,使廣大從業人員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是正常的,社會并不否認個人為實現自身利益而奮斗的理想,但個人利益一定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獲得,切不可見利忘義、損公肥私。尤其是在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發生矛盾時,更要自覺地使個人理想服從于共同理想,在社會的發展中感受祖國奮進的步伐。只有把廉潔從業的要求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才能提升境界、振奮精神,不斷增強廉潔從業的堅定性與自覺性。
3.把握精髓,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砥礪從業人員品行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廉潔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是時代精神的鮮亮特色,是當代愛國主義的生動展現。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善于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汲取養料,使“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朗如日月,清如水鏡”等民族精神代代相傳,融入炎黃子孫的精神血脈,使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時代精神不斷發揚光大,成為激勵和鼓舞社會成員廉潔從業的力量源泉。要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精神,使廉潔從業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要善于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事例教育廣大從業人員,著力培育艱苦奮斗、誠實守信、公正公平、民主法治等價值觀念,激勵社會成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嚴于律己,潔身自愛,堅守民族氣節,提升民族品格,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同時還要把廉潔的價值取向融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之中,使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全民族奮發進取、克難攻堅、創造嶄新業績的強大精神支柱。
4.筑牢基礎,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從業人員風尚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價值評判標準。只有分清榮辱美丑,明辨是非善惡,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一個民族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熱愛祖國、服務人民,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時刻以國家、民族、集體、群眾利益為重,把對祖國的熱愛、人民的感情化作廉潔從業的精神動力。要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崇尚科學、辛勤勞動,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尊重規律,務實工作,用辛勤的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生活。要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在困難面前同舟共濟、團結拼搏,在榮譽面前互相謙讓、先人后己,在利益面前講風格、講操守、講誠信,共同構筑充滿愛心的美好家園。要教育引導廣大從業人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以黨紀國法約束從業行為,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襲,杜絕商業賄賂、職務犯罪等貪腐行為,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營造廉榮貪恥的社會風尚。
二、大力培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嚴格規范行業標準
溫家寶總理強調指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這不僅是維護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和腐敗行為的土壤。”[3]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必須大力培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嚴格行業規范標準,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業環境。
1.立足社會本位,大力培育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所倡導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基本內容,是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社會公德一旦被社會成員認知、接受并內化為情感和信念,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使人樹立起廉潔、正直、勤勞、誠信等價值觀念,從而有效地起到預防腐敗的作用。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把培育廉潔價值理念與社會公德教育結合起來,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一是繼承民族道德的優良傳統,結合社會生活實踐,賦予社會公德以更多的廉潔精神元素,不斷豐富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為廣大社會成員普遍認可和接受的社會公德規范,并盡可能地以立法的形式將社會公德的要求明確下來,使之更加全面地反映人們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讓社會成員做到“有公德可依”。二是建立健全家庭、學校、單位相互銜接的立體化社會公德教育格局,綜合運用社會輿論、廣播影視、報刊網絡等多種教育渠道,“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使恪守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牢固的價值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內化為一種公德精神,成為全體社會成員自覺遵從、積極踐履的有效規范。三是圍繞當前社會風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發動社會成員參與“講文明、樹新風”、“講道德、立誠信”、“知榮辱、守法紀”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公德實踐活動,大張旗鼓地樹立和表彰一批先進典型,促進社會成員提高公德意識,陶冶公德情感,鍛煉公德意志,培養公德責任,養成公德行為習慣,形成人人理解社會公德、人人支持社會公德、人人踐行社會公德的良好氛圍。
2.結合行業實際,大力培育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既具有社會公德的一般要求,又帶有具體職業或行業活動的特點,涵蓋了各行各業關于本職工作的基本道德規范,是對社會公德的深化和補充。它不僅左右著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而且直接影響著廉潔從業環境的形成。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把培育廉潔從業價值理念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一方面,要根據不同職業的特點,積極構建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4]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體系。如為政者要樹立公仆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以權謀私;新聞工作者要有社會良知,不搞虛假報道,不拿版面做交易;醫務工作者要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不收紅包、不吃回扣;文藝工作者要德藝雙馨,杜絕“三俗”文化,不搞“潛規則”;商業人員要嚴守商業信用,合法經營、公平交易;律師要忠于客觀事實,出以公心,仗義執言;會計要真實完整地反映經濟活動,不做假賬等等,不斷增強職業道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要積極教育引導從業人員樹立崇高的職業價值觀。只有當一個人從心靈深處認同并接受了某種價值觀,才會對其言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導向作用。要關心、尊重各行各業的從業成員,幫助其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了解該職業的發展歷程和價值、地位、作用,明確社會公眾對自身職業道德的要求和期望,感受肩負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從而不斷增強對職業的榮譽感、自豪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發自內心地熱愛職業崗位,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本職工作,自覺自愿地恪守職業道德。
3.著眼公眾利益,嚴格規范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是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的重要制度保證,也是遏制行業腐敗現象、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重要載體。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認真制定行業質量規范和服務標準,加強行業自律與執業監管,促進各行各業健康、有序、廉潔發展。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行業標準。一是查漏補缺,建立健全科學合理、配套協調的行業標準體系,及時更新和淘汰老化落后標準,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加強對行業標準實施的監督,確保已制定的標準得到貫徹和執行。二是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規則體系,拓寬市場準入制度領域,提高市場準入標準,規范立法、執法行為,加大對違規進入主體的處罰力度,提高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三是積極實施職業資格認證,增加認證職業類別,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鑒定,清理無證上崗現象,建立健全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的職業資格認證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著力清除行業“潛規則”。潛規則是各種規范標準的公敵和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腐敗現象的溫床,其要害是“潛”和“暗”。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將潛規則置于陽光之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壓縮潛規則滋生的空間。要大力推行黨務、政務、廠務、村務、事務公開,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加大對行業監管和違法從業行為的打擊力度,促進法律法規、紀律要求等在各行各業的貫徹和執行。同時要加強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教育,增進其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意識、民主意識,發動全體社會成員監督從業行為,讓潛規則失去藏身之所,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業環境。
三、積極開展廉潔文化創建活動,營造廉潔從業的文化氛圍
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重在創建,重在實踐。要堅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重點針對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廣泛開展分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廉潔文化創建活動,努力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使廉潔從業的價值觀念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在全社會營造廉榮貪恥的文化氛圍。
1.積極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打造廉潔從業文化品牌
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前提和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積極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途徑,打造一批廉潔從業文化品牌,切實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區分層次,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如對為政者和公共事業管理者,重點開展黨的基本理論、理想信念、黨風黨紀、廉潔從政、艱苦奮斗教育,引導其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克己奉公,執政為民。對各單位普通員工,重點開展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崗位職責以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導他們珍視工作崗位,明確工作責任,知曉廉潔風險,增強廉潔意識,養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章守紀、廉潔從業的行為習慣。二是創新方法,突出教育的實效性。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提高從業人員廉潔從業的自覺性。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既要正面灌輸,又要潛移默化,幫助從業人員養成廉潔從業的精神。堅持示范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反面教材的警示告誡作用,促使從業人員形成廉榮貪恥的價值觀念。堅持軟要求和硬約束相結合,建立廉榮貪恥的道德評價機制和獎懲機制,營造褒廉罰貪的從業環境。三是拓寬載體,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設廉潔從業主題人文景觀或教育基地,制作帶有廉潔從業箴言的臺歷、書簽等辦公用品,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學廉潔文、唱廉潔歌、看廉潔戲等寓教于樂的文娛活動,豐富和凈化人們的精神世界。尤其要發揮地區和行業優勢,打造廉潔從業文化品牌,如河南省建立的焦裕祿紀念園,拍攝的電影《任長霞》,常唱不衰的傳統豫劇《村官李天成》等,都是廉潔從業文化的經典之作。
2.大力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凈化廉潔從業社會環境
政風行風是政府、行業部門對其履行社會職能的態度、行為和傾向的集中反映,是責任意識、價值意識和職業精神的外在體現。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要大力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努力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不斷凈化廉潔從業社會環境。一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和糾風工作。在政風領域,要嚴格控制和壓縮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公費出國等三項經費支出,認真清理和規范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遏制各種奢侈浪費和形式主義,嚴查收送禮金、領導干部操縱招投標活動、違法違規征地拆遷以及土地流轉、保障性住房建設與配置等環節的不正之風。在行風領域,要堅決糾正食品安全領域的不正之風,引導企業樹立安全發展、誠信經營的理念,遏制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烈的態勢;深化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堅決糾正和查處濫檢查、大處方、亂收費、收受回扣、索要和收受“紅包”等問題;深化治理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加強對學校經濟行為的監管,嚴懲職務犯罪、學術腐敗等貪腐行為,還校園一方凈土。二是依靠并發動群眾參與政風行風評議,推動政風行風建設深入開展。在評議的主體上,要突出廣泛性和代表性,把“評”和“議”的權力交給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監督與考核。在評議的內容上,要突出廉潔從業的主題,把廉潔從業作為一項重要評議指標。在評議的方式上,要突出多樣化的特征,綜合采取多種評議方式,確保評議結果客觀公正。在評議結果的使用上,要突出實效性的原則,依據評議結果獎懲參加評議的單位,及時整改解決評議中發現的問題,依法查處評議中發現的違法違紀案件,使評議結果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
3.深入推進廉潔文化“六進”工作,營造廉潔從業文化氛圍
建設社會主義廉潔從業文化,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廉政文化進機關、社區、學校、農村、企業、家庭,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參與中自覺增強廉潔意識”[5],營造愛崗敬業、廉榮貪恥的廉潔從業文化氛圍。一是推進廉潔文化進機關,將廉潔文化融入機關文化建設,廣泛開展廉政教育,大力表彰、宣傳勤廉兼優先進典型,積極推行廉潔承諾制度,使機關干部在文化熏陶中提高從政道德素質,規范從政行為,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二是推進廉潔文化進社區,廣泛開展以廉潔為主題的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吸引社區群眾參與廉潔文化建設。建設并發揮廉潔文化園地、廉潔文化廣場等社區文化活動場所、文化設施的作用,大力營造崇尚廉潔的良好社區人文環境。三是推進廉潔文化進學校,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人民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6]的職業情操。結合青少年特點,分層次地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促進廉潔品德的養成。四是推進廉潔文化進農村,通過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鄉”、普法教育、村務公開等活動,使廉潔文化進入農村日常生活。發揮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實體的作用,積極開展富有農村特色的廉潔文化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增強民主法治意識,弘揚新風正氣。五是推進廉潔文化進企業。在企業職工中開展廉潔誠信、依法經營等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倡導崇廉敬廉的道德價值觀,引導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政,教育企業管理人員自覺抵制商業賄賂,建設反貪拒腐、誠信守法的企業文化。六是推進廉潔文化進家庭。把家庭助廉教育同家庭美德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弘揚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等優秀文化傳統,把廉潔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倡導樹立清廉家風,為各類從業人員廉潔從業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6-10-19(02).
[2]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598.
[3] 溫家寶.講真話 察實情——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4-18(02).
[4]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N].光明日報,2001-10-25(01).
[5] 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EB/OL].[2007-10-20].http://fanfu.people.com.cn/GB/145746/11143334.html.
[6] 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7-9-1(0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