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明

摘要: 作者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系統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貴州省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堂教學管理系統進行了解分析總結,發現其管理運行的規律、特點、意義和不利因素,以便更好地調整貴州省普通高校課堂教學管理,實現課堂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
關鍵詞: 貴州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堂教學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中心工作,是學校體育活動中三項主要工作之一。搞好體育課堂教學管理,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完成學校體育工作任務的重要環節。體育課堂教學包括理論課的教學和實踐課教學。前者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是進行體育運動的基礎理論課程,它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科學的運動,從多個視角介紹體育運動,引導學生欣賞體育、熱愛體育、享受生活、體會快樂。后者是進行運動的課程,它以身體活動為主要特征,以提高和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為主要任務。它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的實踐,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運動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基本知識(通常稱為“三基”),達到展現自我、愉悅身心、增強體質的目標。當前高校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類:傳統體育項目類(田徑、武術、“三大球”、乒乓球等)、時尚體育項目類(健美操、體育舞蹈、羽毛球、網球、散打和跆拳道等)、新興體育項目類(定向越野、攀巖、戶外運動等)。學校一般開設的形式有:體育必修課、體育選修課、普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三種形式。
1.貴州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指導思想現狀分析
圖113所被調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指導思想一覽
作為高校公共體育的上層核心體系,課程指導思想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它是高校進行公共體育教學的指揮棒,一個合理、可行的指導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推動高校公共體育的開展。我省高校公共體育依照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藍本,積極調整自身教學機構,努力貫徹和落實新綱要關于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調查中了解到貴州省部分高校貫徹教學指導思想的情況如圖1所示。依上圖可見,“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第一”是高校采用最多的指導思想,13所學校都首選了這一指導思想。其次是“終身體育”,而后是“全面育人”和“以學生為本,滿足學生需要”,再后依次是“掌握運動技能及技術”、“快樂體育”、“成功體育”。調查結果表明,我省公共體育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符合國家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課程教學理念。不僅如此,從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我省高校在領悟和選擇貫徹這些指導思想時呈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這一點適應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改革的需要,實現了多種指導思想的優勢互補,有力地推動了學科的發展,強化了外延輻射和影響,充分展現了高校公共體育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廣大學生的身心需要,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貴州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現行貴州省高校開設的公共體育課程內容有: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散打、健美操、體育舞蹈、攀巖、體操、游泳、棒、壘、手球、壁球等。在走訪中發現開設最多的為籃球、羽毛球、武術、田徑等大家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這一點與傳統教育有很大聯系,像田徑、籃球等都是從小就接觸到的體育項目,盡管如田徑、武術等大家認為枯燥無味的項目還是多被廣大院校選擇為必修科目,正是由田徑、武術自身的運動特點——提高身體基本綜合素質,培養人的吃苦耐勞、敢于拼搏的體育精神所決定的。而那些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如墊上瑜伽、街舞、輪滑等則引入不多,這主要是沒有相應的教師進行指導和適宜的場地進行練習等。值得關注的是恰恰就是這些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吸引著廣大學生的目光,讓他們厭倦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渴望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供其選擇,這完全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此,適時地引進和開發新的教學內容,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形式是擺在廣大一線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要求。
3.貴州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分析
我省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設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礎課程,第二部分是選修課程。并有專門的教材和參考書籍進行教學,這些教材主要是由西南高教體育教育委員會編制或由省屬《體育與健康》領導小組編寫,主要有《體育與健康》(貴州大學生《體育與健康》編寫組,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程》(梁子軍、李翠英、張軍等主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考試方式呈多樣化、人性化、科學化趨勢發展,而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都占有相關的成績比例,如理論部分、技術部分、學習態度等。下面就以貴州師范大學為例加以分析。
貴州師范大學結合自身體育場地器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共占4個學分,134個學時:一是基礎課,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要內容,開設有體育理論、廣播體操、中長跑、短跑、青年長拳、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和定向越野等項目的基本知識、技術的教學;這個部分共占2個學分,分別在大一年級的兩個學期內實施教學,每個學期所用學時不同,分別為26學時和36學時;第一學期主要開設有:(1)理論部分: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務和組織實施,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2)廣播體操:第八套廣播體操;(3)中長跑:跑的專門練習,起跑技術,途中跑技術,彎道跑技術,終點跑技術,耐力跑的呼吸方法,計時跑,變速跑,越野跑;(4)武術:基本功練習、青年長拳。考試方式為隨堂考試和提交作業,成績錄入主要由學習態度(上課情況、早操出勤率)、技術考試等環節組成,根據每學期考試項目的不同,每項所占成績比例不同,中長跑(40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青年長拳(40分)、學習態度(20分)。第二學期主要開設有:(1)理論部分(健康教育):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鍛煉與健康,營養與健康,環境與健康,生活方式與健康;(2)短跑類:跑的專門練習,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彎道跑,終點跑,計時跑,100米跑,介紹接力跑;(3)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4)定向越野:校園定向。考試成績所占比例分別為100米跑(40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40分)、學習態度20分。考試結束后由任課老師統一打分,統一錄入成績,學生可以在學校教務平臺上查詢自己的成績。二是選項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每學期可在游泳、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項目中任選一項進行學習。對于選項課,學校有較為詳細的選課指欄和要求。選項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游泳、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項目中任選一項進行學習,各個學期選擇的項目不能重復。體育選項課設置在大學二年級實施教學,總學分為兩個學分,兩個學期均為36個學時,這樣就能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和學習一門體育知識,掌握一門體育健身技術。對于每一個選項課的教學也都有詳細的解釋和考試要求。學生考試成績理論部分占10%、技術部分占70%、學習態度占20%。對于學習態度分的確定取決于兩方面:一是課堂常規教學中教師的觀察和考勤;二是學生干部對學生早操出勤率的統計情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考試細則(根據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要求和我省學生體質情況制定)進行評分,當然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評分。
總的來看,我省高校在課程的設置和選擇上各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差異,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比如貴州財經學院的競技健美操,貴州民族學院的民族傳統體育,貴陽醫學院的攀巖,貴陽中醫學院的中醫與體育理療康復,貴州師大的校園定向越野、游泳,等等。這些教學內容不僅體現了教學的健身性、趣味性、可行性、民族性等要求,還展現了一定的實效性和文化性。
參考文獻:
[1]馬定國著.高校公共體育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周登嵩主編.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趙冰,朱曉蘭主編.現代高校公共體育管理與體育科學研究[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
[4]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3—106.
[5]林長地.福州大學城高校公共體育教育人力資源校際共享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9):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