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隨
當前學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體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存動力。恰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制作課件等,可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而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習鍛煉變得輕松,有效提高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樣對教學更起作用,使體育教學獲得成功。
體育學習興趣的形成一般有好奇、求知、愛好、入迷等過程。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單調、呆板,部分學生天賦不足等原因,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現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逐步應用于教育教學,體育教學可借助于它們的組合,利用其形象、直觀、生動、圖文并茂、色彩艷麗的鮮明特征,提供新穎性、奇特性、趣味性、針對性的教材,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可錄制或拍攝一些比賽、上課、訓練片斷,在學習訓練時插播這些錄像或課件,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一些技術動作更為直觀、生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注重“兩全”,大面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訂的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教師不僅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秀學生應擴充內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降低練習難度,但在練習次數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激發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多獲得的是體力和技能,而明顯缺少的是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獲得的成功感和愉悅體驗,也就是說在“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中,“懂”和“樂”是薄弱環節。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在“懂”和“樂”上下工夫。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四、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以高中足球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足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比賽,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比賽中對足球產生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實現“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的轉變,從而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自己思考、實踐、探索,形成鍛煉能力。
五、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靈活多變地為學生提供機會選擇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體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與業務素質,善于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結合實際,把學校體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身體鍛煉能力”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并使之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在運動場上獲得較大的自由空間與時間,以自己喜愛的活動方式自主鍛煉,并由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