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建家庭家長在教子和教女時,具有很明顯的性別意識,而且強調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受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這種男女有別的區別教育具有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
關鍵詞: 封建家庭;區別教育;家訓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封建家族社會,以父系家長為領導,構成家庭—家族—宗族等不同層次的關系紐帶,這種封建家庭的高度凝聚力決定了家長們都十分重視家庭成員的教育,而子女被看做家庭乃至家族光耀門楣的“工具”,自然地更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家訓是家族自己制定要求所有家庭成員或族眾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的總稱,通常是由父祖長、族內尊長為后代子孫和族眾規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規范、訓練和禁戒。中國古代的家訓包括家誡、家規、家范、家箴、庭誥、遺訓等形式,父兄以及長輩寫給子弟等晚輩的勸諭性家書也可歸入,筆者在本文中采用的是此定義。
一、男孩的教育
1.文化知識的傳授。中國封建社會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普通百姓都非常強調讀書起家,教育孩子努力讀書。北宋歐陽修在給其子歐陽弈的《誨學說》中寫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教育其子努力學習說明讀書的重要。曾國藩反復強調 “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
2.倫理道德的教育。戰國時期的田稷子教導兒子:“吾聞士修潔行,不為茍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養之事,不計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田稷子以培養兒子廉潔誠實的高尚品德為根本。宋代包拯不但執法嚴厲而且治家嚴謹。他制定的家法是:“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賊濫者,不得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忠是封建社會立身處世的道德規范,忠孝是分不開的。《孝經》中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在教子立志的同時,也教子忠信。
3.處事哲學的教育。(1)要謹言慎行《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做事說話要小心謹慎不可狂妄放縱。明朱國楨《涌幢小品·篤行》:“八十年來識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謹言慎行無些過,細數吾鄉有幾人。”范仲淹教子侄謹言慎行不要隨意發表高論:“京師郊游,慎于高議,不同當言責之地。且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平生之稱,當見大節,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侮矣”。當然謹言慎行也并不是唯唯諾諾,明哲保身,更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2)交友要謹慎。朋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太公家教》中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主張選擇有益于己者為友。明朝楊繼盛教育兒子:“揀著老成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
4.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主要在成人前傳授,以日常生活秩序及行為規矩的訓練為主,是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兒童時期傳授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轉向以自律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朱柏廬《治家格言》頭條便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南宋倪思談到子孫時提到八條長遠打算第四條:“授以資身之術,如才高者命之習舉業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經營一理”。倪思這種對孩子的生活安排在封建社會普通家庭中是常見的。
二、女孩的教育
封建社會的家庭分工形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所以對女孩的教育也以操持家務和紡織生產的教育為主,區別于男孩的教育。
1.文化教育。古代女子的文化教育沒有出仕為官功利性目的,女子讀書主要是為了知禮儀,尤其是在一些官宦家庭中。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針對女孩的特點寫出了《女訓》和《訓女鼓琴》,他的女兒蔡文姬博學多才精于音律,創作了很多詩作名篇。文化知識豐富也可能成為女子顯名的途徑,如北魏時“(李)彪有女,幼而聰令,彪每奇之,教之書學,詩誦經傳。彪亡后,世宗聞其名,召為婕妤,以禮迎引”。
2.家政倫理教育。宋元以后《女兒經》、《女三字經》等各類女訓作品的大量出現,理學家提出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餓死事最小,失節事極大”的說法,不重視女孩的文化教育,一味注重迂腐的道德教育。封建家庭讓女孩學習女紅、烹調、打掃等家務事為主,《女論語》中提到的“立身”、“學禮”、“早起”、“事父母”、“事夫”、“守節”等項都是讓女孩從小開始學習,以備將來為人妻為人母之用。而且封建家長還強調女孩的卑弱貞順,清朝賀瑞麟寫的《女兒經》提到貞順:“習女德,要和平,女人第一是安貞,父母跟前要孝順,姊妹伙里莫相爭。”
總之,封建家庭家長在教子與教女時,具有很明顯的性別意識,強調的內容不盡相同,具有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
參考文獻:
[1] 趙璐,李鵬飛.重義輕得:中國傳統家訓族規教化的價值選擇[J].晉中學院學報,2008(4).
[2]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
[3]劉詠聰.中國古代的育兒[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
(作者簡介:錢嬌(1986-)女,安徽省淮南人,重慶師范大學教育與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