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全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濟、文學、思想、習俗、民生等諸多方面。其中該書反映最豐富的一部分內容,是魏晉時期的名士風度。那么何為魏晉時期的名士風度?為何在這一時期產生?書中所反映的魏晉名士風度對后世又有什么影響?
關鍵詞:《世說新語》;魏晉;名士風度;原因及影響
在中國小說史上,有志人小說與志怪小說是兩大類別之分,而這兩大類小說均不約而同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走向自覺,具備了小說的雛形。當然這與整個魏晉作為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世說新語》主要記錄魏晉名士的軼事和玄虛清談,可以說是一部魏晉風流名士的故事集。名士風度,也稱魏晉風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們的言談舉止的一個總體概括。名士風度主要有三個外在的表現形式:飲酒、服藥和清談。
魏晉時期士人階層中嗜酒成風,而且毫無節制。例如《劉伶病酒》:“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惫┚迫庥谏袂?,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我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飲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伶因為縱酒過度而臥床不起,妻子勸諫他戒酒,但是他卻假意戒酒,騙說讓妻子準備酒肉,自己在鬼神面前發誓戒酒,但是自己卻在禱告時說:“天生我劉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壺,五斗消酒病。婦人之言,萬不可信。”說完拿起酒又是一飲而盡。
魏晉風度的第二個外在表現形式就是服藥,服五石散。五石散主要石油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這五種金石類藥調制而成,藥性較為猛烈,服藥后需要奔跑行走把藥性給發散掉,故名五石散。魏晉名士服五石散的目的一是為了長生不老,二是為了感官上的刺激,為了美容,因為吃了五石散,容貌煥發,心情開朗,體力增強。何晏就是服食五石散的名人,在《世說新語》容止篇里就對何
晏的外貌這樣描寫到:“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p>
魏晉風度的第三個表現就是清談,如果說飲酒和服藥是魏晉名士的任性、放達的性格特征,那么清談則是魏晉名士外在風度和氣質的綜合體現。清談起源于東漢末年,那時候流行名士聚集在一起談論一些時事,這個稱之為清議。魏晉時期的清議側重于玄學,魏晉玄學對外在的權威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和否定,從而表明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清談時分為賓主雙方,先由談主設立論題,并進行申述,稱為“通”;然后其他人就由論題反復辯論,這稱之為“難”。也可以由談主自為賓主,反復分析義理。首先,魏晉玄學的產生與魏晉風度有著直接關系。魏晉玄學是以道家為主,釋儒為輔的一種學派?!妒勒f新語》中崇尚道家的文章篇數居多,擺脫拘束,托懷玄勝,遠詠老莊,以清談為經濟,以隱逸為高潔。像前面所說的“劉伶縱酒”,還有“阮籍見嫂”、“王徽之訪友”等都是這種道家思想的體現。范文瀾認為:“玄學是屬于道家流派的一個哲學派別”。
其次,魏晉時期政局不穩,政權的更迭、權利的轉移、戰亂的頻繁發生使得很多文人士大夫明哲保身,以嗜酒來表示自己對政治的不關心。例如“竹林文人”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最后就是魏晉文人的縱欲享樂、追求任性放達、物我兩忘的人生態度。實際上這個原因是前兩個原因的具體化。
《世說新語》作為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對后世的小說創作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不但后世許多小說和戲劇都取材于它,例如元代關漢卿《玉鏡臺》,秦簡夫《剪發待賓》,明代楊慎《蘭亭會》等就是根據《世說新語》里面的內容改編而成的,還有像《三國演義》里面的有些情節如楊修解“黃絹幼婦”之辭、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詩等等也是取材于該書。這些都從側面反映了《世說新語》受重視的程度?!妒勒f新語》的藝術成就也一樣備受后世推崇,其主要藝術成就在于它的“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它對人物描寫主要還是寫實居多,
語言精煉,有時又運用富于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神態。當然《世說新語》作為小說虛構較少是一個不足之處,但是它有一定的提煉,這又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不足。后世的唐傳奇、宋元話本、明代的三言二拍直到明清的白話小說都可以看到在藝術上受了《世說新語》的影響。小說的人物刻畫越來越豐滿,故事情節也是越來越曲折。雖然唐傳奇主要受到六朝志怪小說的影響,但是在人物刻畫等細節方面還是明顯受到《世說新語》的影響,不少傳奇作者是寫生的好手,他
們善于以精湛的細節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用對比、襯托手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工于白描,往往寥寥數語就把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綜上所述,《世說新語》作為一部主要記載魏晉南北朝名士逸聞軼事的志人筆記小說,在描寫魏晉風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書中記載名士飲酒、服藥、清談的篇目比比皆是,為后世留下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文人士大夫的群像圖。而它之所以會出現由于那個時代特殊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魏晉玄學的興起,特殊的政治環境,文人內心的苦悶與抗爭為它的出現提供了土壤。《世說新語》為后世的小說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其人物刻畫手法,思想內容的超凡脫俗都為后代小說家吸收加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劉義慶.世說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冊)[M].人民出版社,1978.
(作者簡介:謝勇(1988.11-),男,安徽合肥人, 西南大學文學院唐宋文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