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濤
摘要: 本文分析了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新時期大學英語課堂的區別,從能力和素質兩方面詳細分析了新時期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并從人本主義教育觀出發闡述了教師成長的途徑。
關鍵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人本主義教育觀
1.引言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師生間缺乏理解互動,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注重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形成師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鼓勵的課堂環境。[1]這種模式的轉變必然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2.新時期大學英語課堂對教師的能力要求
教學能力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并順利從事教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重視學習過程,反對機械地傳授知識。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通過設計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交流的過程中啟發、指正學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導的方式方法,如RodEllis教授所指出的幾點需特別注意[2]。首先要根據學習者的水平差異調整課堂用語。其次教師要把握好何時糾正學習者的錯誤及糾正學習者錯誤的程度。再次教師要把握何時發問及發問的頻率。最后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參與的質和量。
在課堂互動環節當中,教師可說是重要的一環。教師因素決定了互動機制設計的合理性及其能否正確而有效地實施,能否適時掌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情緒、注意力等的變化。教師要向學生輸入可理解的語言信息,并且在輸入的過程中不斷地從學習者處獲得反饋,并根據反饋適當地調整語言輸出。教師應盡可能地向學習者提供熟悉、有趣的話題,引導他們利用語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理解輸入。教學材料和課程設置是有效的語言輸入的源泉,但教師捕捉語言輸入時機的能力更為重要,教師要及時、大量地提供能被學生理解的輸入。
3.美國外語教師質量標準及啟示
在教育發達的美國,政府把外語作為核心學科對教師制定了相關的嚴格標準以保證和提高外語教育質量,其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3]
首先是個人發展,它要求外語教師從扎實的通識教育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其中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自然科學、數學和藝術,著重培養批判思維與學習能力。其次是專業發展,要求教師從通識教育及教育實踐經驗中獲取教育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最后是專家發展,指獲得成為語言與文化方面專家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
從以上標準可看出在美國對外語教師的要求還是很高的,這些要求對于提高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有良好的借鑒和啟示作用。首先是促使我們對教學理念進行反思,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根本看法及相對穩定的思想和觀念,它反作用于教學實踐并自發、穩定地發生作用。大學英語教師素質提高的核心是具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其次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學是育人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為本并合乎客觀規律,大學英語教師素質提高的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對教學過程反思的習慣。最后是對教學原則和教學效率的反思。對于教學原則的反思應貫徹以語言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為前提,以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為目的,在教學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方法上充分體現英語教學的適用性原則,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實踐性,改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加大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核力度。大學英語教師素質提高的途徑是在正確理解教學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4.人本主義教育觀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師成長的要求
20世紀中期,AbrahamH.Maslow首先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引入“自我價值實現”和“人的潛能”,并強調人的主觀活動和“自我價值實現”就是對人的潛能、天賦等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人們最終實現自己價值的過程就是其內心世界發展的過程。[4]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成長與發展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傾向,自我充分發揮和實現是其基本需求,學生自我潛能不斷發揮的過程,就是其自我實現的過程。課程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活動安排都應給學生提供成長條件和氛圍,促使其達到力所能及的最佳狀態,最終成為自我實現者。
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課堂事實上是人本主義教育觀的具體體現,它對現代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的知識儲備要充足,并不斷更新。如實施英語教師交流計劃,為教師提供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的機會,鼓勵教師潛心學術研究,通過相互支持和鼓勵,形成對教學工作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最終實現團隊的整體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5]人本主義教育觀理念下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任務在于創造一種能夠促進有意義學習發生的積極的課堂氣氛,這種有意義學習是一種自我發現自我擁有的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感情和思想上與學生產生共鳴,使他們在自由融洽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
5.結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正在經歷著由傳統到現代的過程,這種轉變是時代的要求,是先進教育觀念的體現。大學英語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種轉變順利進行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的可能性?,F代的大學英語課堂特別強調培養教師的操控和監控能力,因此必須以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教育管理,并從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原則和教學效率等方面完善教師的素質。最終要以人本主義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目標,從多方面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孫宇.課堂互動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J].現代教育管理,2011,(6).
[2]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63-610.
[3]李鳳榮.從美國外語教師質量標準看中國大學英語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0,(6).
[4]燕良軾.人本主義的生命教學觀[J].大學教育科學,2009,(4).
[5]劉娟.淺談人本主義視閾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J].基礎教育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