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摘要: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以培養具有創造欲和創新能力的勞動者為目標,以發掘人的創造潛能、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較差,基于此現狀和就業創業需求,作者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嘗試從幾個方面滲透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并對此進行了教學思考。
關鍵詞: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創新教育
創新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加快建設一支龐大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隊伍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教學改革應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可見,在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是中等職業教育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是推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人才的使命,它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強調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而職業能力的核心是以創新能力為主體的工作能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創業質量,已成為本專業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工作。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實踐。
1.轉變教學觀念,面向就業、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遵循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對周圍的事物要具有積極的態度;第二,勇于提出問題;第三,善于聯想,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在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習慣處在權威的位置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則是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因此,要轉變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觀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倡導體驗、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以學習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為主,重點培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從“教”師轉變為“導”師,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陣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因此,中職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各行各業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創新應用,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態,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客觀有利的條件,潛移默化地滲透創新的理念,讓學生不斷地形成創新思維。
2.改進教學方法,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創新空間。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若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不同,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就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創新空間,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基礎學科,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教學方法應從基于知識歸納型或知識演繹型的傳統講授式改變為基于“教學情景創設”、“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合作學習”、“問題提出”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給學生多留一點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由探索,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例如:筆者在講《Word 2003》插入頁碼時,首先,分發給學生每人一份上學期期末某班班級總結材料,第一頁是封面,以后的幾頁是小結內容。要求學生進行插入頁碼操作。學生按個人理解基本上完成了操作(全部學生操作結果:第一頁封面編號為1)。
師問:“你對你的操作結果滿意嗎?若不滿意,有哪些修改方法?”
這時學生紛紛議論起來。學生甲說:“把封面放到最后。”學生乙說:“把封面作為一個文件單獨打印,正文插入頁碼后再打印。”筆者要求各小組記錄所用不同方法,又提問:“是不是有更簡捷專業的方法?”接著要求學生看書第92頁“7.為文檔插入頁碼,并設置其格式”內容,完成頁碼的設置操作。最后強調,“頁碼格式”對話框中“起始頁碼”單選按鈕改為“0”。教學小結時,師生共同點評、小結,筆者只起到點撥、輔助的作用。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擁有足夠的創新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往往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很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教育家劉佛年指出:“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稱得上創造。我們要把創造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學理論才叫創造,那就高不可攀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創新的氛圍,教師必須積極思考,創設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任務情境、專業學習情境等),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好奇心,培養探索求知的興趣,鼓勵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和變更問題,架設解決實際問題的橋梁,讓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激發起潛在的情感和積極的思維。學生在豐富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更有利于對于知識的遷移與創新,從而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創造的潛能。
如,在學習Word 2003文字編輯排版項目時,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制作一份B4紙張大小的電子版招生彩報。內容設計要求:符合宣傳要求、內容積極健康、文字優美順暢、版面設計靈活、色彩搭配合理。要求學生獨立搜集資料(筆者提供一些我校的師資、辦學條件、學校發展歷程資料等),學生收集、整理完畢后又創造性地提出一些設想。如,對文本的方框線進行隨意美化,根據紙張的大小對文本分塊進行編排,使用圖片的“疊放次序”功能放置圖片和文字,設計藝術字的效果或圖畫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活動,在滿足電子小報的設計及制作需要的同時,綜合使用了Word 2003的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和藝術字處理工具,雖然有些設想不容易實現,但是學生經過團結協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同時也是對其自身的一種挑戰。
4.實施項目教學,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提高。“項目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技能為根本。《計算機應用基礎》涵蓋了“計算機基本知識”、“Internet的利用”、“Word2003文字處理軟件”、“Excel2003軟件的使用”、“多媒體素材的加工軟件”等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校不同的專業特色對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實施項目教學。例如,在對服裝專業進行“Word排版”教學時,筆者設計的項目為“時尚服裝雜志排版”,根據內容劃分為若干個任務,每個任務中根據需要再劃分為若干個由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構成的小任務,任務完成后形成一個作品,印刷成樣書,展示時學生可以詳細地演示成果制作方法與步驟。
5.創新評價模式,激勵創新熱情。
教師要根據創新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全面評價、考核學生在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和提高的情況,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激勵學生積極進取,把自己培養成一名有事業心、責任心、開創性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業者。在考評制度方面,評價標準的制定要靈活,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以從認知和操作技能兩方面進行教學評價,一般采用書面考試和上機操作考試相結合的方法,知識考核可采用試卷的方式,創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實驗的方式、設計的方式、調研的方式或通過網絡定期測試等;評價教學效果時,既要縱向比較,又要橫向比較,力圖使考核變得更為客觀、合理和科學公正。同時,還要加強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結合。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思考。
1.創新教育應和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結合。
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教育,努力推動實現創新教育與就業創業實踐的貫通融合。
2.樹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
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可以通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從而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學應突出應用性。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滲透創新教育時要做到與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職業性相吻合,樹立面向應用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將計算機技術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恰當處理創新教育的滲透。
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創新教育滲透效果而削弱專業課程教學中心任務,要注意掌握滲透創新教育的時機、時間分配、內容安排等。
三、結語。
創新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一種挑戰,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該專業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成為知識型、創新型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崔景貴.90后職校生心理發展的特征與多維評價[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
[2]杜佐月.淺談職高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等職業教育,2009.
[3]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姚鳳云苑成存.創造學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朱鳳芬.中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索[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