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領
摘要: 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道德公平的鏡子,思想政治課教師的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道德水平,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價值多元化、文化多樣化、道德標準迷失的社會環境里,高中生尚處于成熟與半成熟的階段,還不具備較強的道德價值判斷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師要樹立正面的道德示范作用,這是實現道德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教師道德素質道德示范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師樹立道德示范作用的必要性。
1.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許多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的不斷侵入,震撼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傳統的美德和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們開始追求自由、追求理性、張揚個性、樹立“唯市場”是的價值追求目標;民族的自豪感減弱、信仰缺失、走向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齊”;在市場經濟時代,人們失去了自我,社會道德急劇滑坡,人們變成了物化的人。這一些現象都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道德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發揮道德教育的作用,通過道德教育促進社會道德的發展,讓社會精神文明發展和道德發展跟得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實現這一目的就要靠學校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的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其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要發揮思想政治教師在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榜樣示范作用。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像過去只看重學生的能力和才華,現在越來越強調人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強調人才的道德素質。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在道德教育中榜樣教育是最有說服力的,讓學生堅定正確的價值立場,早早樹立誠信意識、責任意識,這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將來學生升入大學了,面對就業也會有誠信就業的意識和責任感,在各種考試過程中會避免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在當今社會,許多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在不斷下滑,教師的責任感缺失,一切以教師自身的利益為中心,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消極影響,這也使得人們對教師職業失去敬仰之情。教師這個職業是培養人的活動,要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如果教育者本身問題重重,那么談不上教育別人,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促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必先發展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才能做到愛崗敬業,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和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得到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在學校道德教育中必須強調思想政治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師樹立道德示范作用的途徑
1.在日常的師生關系中體現出來。道德的示范作用是在道德行為中最能有效地體現出來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師要發揮道德示范作用,必須注重在建立師生關系的過程中發揮道德示范作用,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尊重與被尊重。教師要對學生負責,講信用,愛崗敬業,這樣學生才能真切體會到講責任、重信用的意義。教師的行為打動學生的內心,才能感化學生,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接受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并把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在自己的日常道德行為中有效踐行。
2.在社會關系中體現出來。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對教師感興趣,會把教師放在一定的社會關系背景中分析,因此,教師無論在講臺上還是走出校園后都要做言行一致的、有原則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敬重,才能發揮人格魅力,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例如:有的教師在學校的表現不錯,但在家庭美德方面有問題,或者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在其身上不相一致,言行不一,這樣的教師很難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言行一致,熱愛教育事業,也要善待家庭成員,保持好與同事之間友好互助、合作共進的關系。這樣學生才能養成寬容他人、公平競爭、互相學習等良好的習慣。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約束教師的道德行為,恪守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發揮教師的道德榜樣作用。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防線,每一個行業都必須有相關的行業法律和法規。教師的職業道德法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防線,在有些特殊情況下,對于有些教師進行道德法律約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課外補課現象。教師在課堂上不把重點知識好好講給學生,而故意留在課外補課時講,而補課時又額外收費,這樣的補課現象屢禁不止。這已經是教師的道德底線下滑到了最底線,因此國家近年來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有法律約束在,可以從反面促進思想政治教師的道德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師樹立道德示范作用的反思
教師的道德作用發揮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家長的不適當行為。有些家長為了讓老師在學校給孩子給予特殊照顧而行賄,教師也欣然接受,甚至極個別教師如果收不到賄賂就會“特殊”對待沒行賄的學生,這助長了教師的腐敗行為。而且這些行為都在學生眼皮子底下進行,學生看在眼里,久而久之覺得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不覺得這是一種腐敗行為和教師職業道德的淪喪。
2.社會環境的影響。商家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大力宣傳的節假日送禮的廣告等助長了社會的物化,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依靠物表達,離開了物沒法表達,這使得整個社會物化了,教師也成了物化的人。因此,要克服物化,教師就要堅定立場,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體現自我的價值,用崇高的職業理想約束自己的行為。社會要提倡廉潔,凈化社會道德環境。
3.教師本身的素質低。現在在我國有些地方的教師素質仍然很低,還沒有達到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師的標準,因此仍然需要繼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讓教師熱愛本職工作。讓教師真正為了教育事業燃燒自己。
4.教師的法律意識薄弱,或者忽視法律。有些教師迫于各種壓力,會有意無意忽視法律,也有的老師因長期壓抑等原因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會把學生當做出氣筒,會做出不尊重學生,辱罵甚至暴打等極其惡劣的行為,這不僅給學生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嚴重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5.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工資待遇,完善績效工資制度。經濟利益是導致教師喪失職業道德的一個重要因素,克服經濟利益驅使的魔法作用,也能促進教師道德的發展。
6.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思想政治教師發揮道德榜樣示范作用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道德發展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郝文清.論教師道德的底線.齊魯學刊,2010,(5).
[2]靳惠蓮.淺談新時期教師道德建設.青海師專學報,2001,(3).
[3]張漢強.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建設.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7).
[4]李廷憲.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道德.安徽師范大學學報,VOL31,(3).
[5]楊啟亮.教師道德發展的幾個境界.教師發展·教育發展研究,2009,(6).
[6]杜時忠.教師道德從何而來.高等教育研究·德育與美育,2002,(9).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政法學院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專業2011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