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民
體育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特別提出要促進小學生各種素質的全面提高。
1.營造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
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油然而生;在體育教學訓練中,情緒低落往往導致傷害事故頻頻發生。如在器械體操的教學訓練中,有的學生或因未掌握動作概念,或因身體素質差、技術基礎差,或因生活中有不順心的事,致使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集中等現象,練習時可能動作不準確,或完成不了動作。這時教師應該耐心指出學生動作不正確的原因,及時演示正誤動作對比示范,并加以引導和鼓勵,他們就會集中精神,仔細揣摩動作要領,鼓起勇氣和信心完成所學動作;反之,如果教師粗暴地指責或譏笑、諷刺、挖苦學生,就必然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或產生逆反心理,對教師產生反感,進而對體育課產生厭惡。在出現這種情緒時進行練習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從單杠、雙杠、高低杠摔下來)。因此,教師要熱愛學生,尤其是對一些基礎較差、體質較弱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幫助和支持。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溝通,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就會感到學得有味,欲罷不能。
2.游戲教學要注重實效性。
在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單一,缺乏趣味性的情況下,體育游戲在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體育游戲練習,學生能熟練掌握運動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在枯燥的運動技能教學中,適當加入體育游戲,就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掌握體育運動技術技能也將會變得較為輕松。而且有的游戲內容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十分相近,通過游戲的比賽形式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種運動技能,對完成教學任務起著十分有效的作用。例如,在跑的教材中,動作單調,枯燥無味,學生厭倦,且容易疲勞,但若在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輔助游戲活動,如“蛇形跑”、“男女生追逐跑”、“十字往返跑”、“8字彎道跑”等,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并樂此不疲,但體育游戲教學要注重實效性。
游戲內容的安排應根據游戲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參加人數、場地、器材、游戲時間等方面選擇鍛煉效果較好的游戲,另外游戲要較有趣味,富有吸引力,簡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佳的效果。因此,在選擇游戲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人數較多時,應少選用費時過多的輪流比賽性游戲,而盡量選擇每人有均等活動機會的游戲。如游戲“籃球傳遞比賽”利用的時間少,對男女同學都適用,而且均有提高靈敏素質和協調能力的機會。選擇少用器材少變換隊形,組織教學時間少的游戲。如游戲“反口令練習”,不用器材,隊形變換少,趣味性高,不但減少組織教學時間,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效果。游戲的選擇要簡易、活潑、自然,富有競爭性,不得費時。如游戲“第三個是多余的”,方法簡單,動作自然、活潑,競爭性強,在準備活動中,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把身體活動開,達到鍛煉身體、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結合教學實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練習機會均等。游戲的競賽性較強,分隊對抗是游戲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分隊時,注意各隊實力要相當。要盡量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參加。如“老鷹捉小雞”之類的游戲,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可變換形式。游戲中“老鷹”每抓住一只“小雞”時,由“小雞”升格為“老鷹”,原來的“老鷹”變換為“母雞”,原來的“母雞”降為“小雞”。這樣循環練習,可保證學生練習機會的均等。
3.教師對學生練習要放得開,收得回,收縮有余。
有些課教師雖然放開了,但放得不夠大,學生的練習也是在教師的思維下進行活動,根本體現不了學生的自主性,有些課教師放開了,學生練習的氣氛活躍了,但教師又很難收回。課前教師要設置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目的進行練習,在練習當中讓學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自主性練習。
4.探究與合作要運用恰當。
有些時候教師可提示學生進行合作練習,其實在教學中,學生能夠自己完成任務的就不必進行合作,當學生自己完成不了時,就一定要進行合作。合作不是一種形式,而要真正為教學服務,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群體意識。學生進行探究,是為了解決問題或通過小組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能夠理解問題并靈活運用。在練習中學生能夠回答出的問題就不需要探究;學生經過自己思考或小組討論,短時間內得不到結果而最終能夠得到問題答案的也不要進行探究,這樣會浪費學生寶貴的練習時間,這樣的探究留在生活實踐中會更好。學生經過討論回答不出的問題,也不需要探究,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理解問題。
5.通過體育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爭強好勝、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競爭情境,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但是組織競賽要合理,正確地運用競賽規則,競賽的目的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競賽內容要多樣化。例如在跑的教學中,一般先是教師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習時手段、形式單一,感到枯燥無味,容易疲勞,效果一般。而采用比賽的形式,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一般4-6人為一組)進行跑的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跑的姿勢正確、速度快。這種競賽式跑馬觀花,運動量雖大,但學生易于接受,興趣濃,氣氛好,效果較佳。青少年都樂于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別人尤其是異性青少年了解自己的長處,從而得到別人的贊揚、尊重與愛戀。在愉快的競爭對抗中,能很自然地表現自己的體力、技能與智慧,從而滿足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