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15-01
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信息技術教育開始得到了各級學校的重視,各地教育部門也紛紛開始大力投資,相繼為部分農村學校也購置了電腦,配備了多媒體教室,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面對這些新的教學現實,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探索適合農村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成為了許多教師關心的熱點。本人結合在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切身體會,對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對搞好農村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以下見解:
一、巧設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例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因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學生喜愛游戲這一特點,在講授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標操作時,我就選擇了一個Windows XP中自帶的“紙牌”和“掃雷”游戲。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給學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標的單、雙擊、拖動時,他們看得是那么認真。學生對游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示范一結束他們就迫不及待做起來,可是如何玩,怎樣積分我卻沒有給他們講,而是讓他們去自主學習,相互交流,讓他們在探索游戲中掌握操作技能,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量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二、講練結合,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特別強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才能掌握信息技術,培養信息技能,探究新知。而現在農村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是電腦設備少,學生多的困難,普遍存在理論不論聯系實際,針對這種情況,在上信息課時,要求每2位學生共同使用一臺電腦,在教學中主要采取講練結合的形式,利用科教2000教學軟件,遠程演示教學內容,告訴學生每一個事例的操作過程,通過教師的“講”與“操作”,讓學生在模仿中去探索新知識,然后,每組同學按要求完成課堂布置的任務,任務完成的好的同學,可以在電腦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學生學習的氛圍很濃,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很容易把所學的知識鞏固起來,從而減少了一部分學生沒有電腦而四處亂竄的壞習慣,也保證了課堂的教學質量。這種講練結合的教學形式一方面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節奏,符合農村學生的認知規律;另一方面,注重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安排,為農村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解決了農村學生因對信息技術接觸過少而產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三、結合實際,因材施教
由于農村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情況不一,以及學生家庭經濟環境不同,同一年齡層次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起點是參差不齊的,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分化很快,這會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級的新生因為來自不同的小學,這些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不同,會造成同班同學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起點差異很大。家中有計算機的和家中沒有計算機的學生也有一定的差別。這些因素使得教學時要針對學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差異,對差生應耐心指導,并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勤作嘗試。
例如,在講解Microsoft Excel啟動方法時,可重點講解兩種方法,方法一:單擊“開始”→“程序”→“Microsoft Excel”程序圖標。方法二:可直接雙擊桌面的“Microsoft Excel”程序圖標。對于電腦操作水平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可要求兩種方法都必須學會;相反對于電腦操作水平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只要可以把程序打開就行了,沒必要做過多的要求。學生在練習時,往往因為個人能力的差異以及興趣驅使,花很長的時間用于嘗試各種樣式,這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個人掌握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保證特長生的有所發展,再把每個人的成果打印出來,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之際,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而忽視了信息技術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干擾和不良影響。例如:在互聯網上除了大量豐富的學科知識外,也有許多不健康的內容,如一部分學生沉迷與網絡游戲中,放棄學業走上迷途,很多家長為此事而大傷腦筋,而這些正是信息技術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問題。因此在學習網絡這一章時,我不僅向學生講解英特網的優秀之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從身邊一些小的事例讓學生體會網絡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弊,讓學生分清利害關系,從而使其自身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遠離不健康因素帶來的威害。另外教師除了本課程教學外,還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
初中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還有待于我們去摸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力避傳統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術課成為親切易學的實用課程。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更要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總之,努力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適合農村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