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昕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真正要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的“融合”,將知識點一一“融化”,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多種優化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與創新能力,就須教師領會其實質與精髓。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多媒體技術 課程整合 合作精神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125-01
無疑,多媒體技術環境下的課堂對于學生知識構建環境的創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形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同時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的信息量,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以下幾方面問題值得關注!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在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時,先要了解其內涵。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經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基礎,在課程開發與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以信息社會對人的信息素養的要求為基礎,構建新型的教學與課程體系[1]。也就是說課程的整合是將信息技術在融入在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中,不是運用信息技術來呈現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就要信息技術滲透在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中,這個滲透不是簡單的將信息技術疊加在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上,應運多媒體而使用信息技術,而是在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將知識點融化(易理解,易運用),非將知識點用信息技術展示出來,更不是比比皆是都用信息技術!
整合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體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把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通過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來呈現信息技術,而是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將知識點進一步“融化”
從時代角度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就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尤其是“主導——主體”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與豐富的教學與教學環境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的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整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也就是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目標[2]。
信息技術與教育整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各科教學中,就像教師使用黑板、粉筆一樣自然、流暢”,這一觀點是教育界所認可的,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根本所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僅僅包含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含義,重在信息技術要融入各科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來“融化“知識點,讓其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認識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與豐富的教學與教學環境創設工具,從而讓學生易于汲取知識內涵!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課堂其他一切手段,而是運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動力
隨著具有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日益普及,并滲透到教學應用中,被作為“輔助呈現”手段引進課堂教學,這不僅有利于加強教學的時代性、競爭性和開拓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構建個別化學習環境,也可以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因而既可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也可以實施協作式學習策略,為學習者提供對相同問題的多種不同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需要把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這正是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一種明顯的趨勢。
但是,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過分盲目地追求和突出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作用(特別是一些追求“新穎”和“創造性”的以多媒體課件為手段的課堂),時時刻刻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課堂教學過程,華而不實!比常規教學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直觀的資料,美輪美奐的音頻、視頻資料,色彩斑斕的圖片資料……令學生目不暇接,而且學科實驗也以播放電影方式一一呈現給學生,甚至于,一切李代桃僵,這就造成了“過程的顯現與學生思維演變之間的差距”[3]!便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最嚴重的阻礙力量。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前提下的課堂同樣需要現代教育理念去“支撐”,運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動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之所以能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是計算機的網絡特性不僅能更好地實現個別化學習,而且有利于實現能培養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學習;二是超文體特性與網絡的結合有利于實現培養創新精神和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而協作學習、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正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實現這一改革就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真正融合,才能有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肥沃的土壤!
總之,要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會其實質與精髓,發揮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效能,與各學科有機的融合,確保具有多種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特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才能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最佳的教育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教程》主編/李新成西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主編/孫杰遠北京大學出版社
[3]《論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四大誤區”》作者/蔡呈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