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際偵
【摘要】現代遠程直播教育教學中,師生相對時空分離,因此課堂教學中遠端語文教師適時插話激趣至關重要。在遠程語文課堂教學中遠端語文輔導教師可以通過板書,肢體語言和有聲語言等形式和方法,采取以“情”插言激趣,以“奇”插言激趣,以“動”插言激趣,以“想”插言激趣,激發學生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遠程直播教學 遠端教師“插言”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26-02
遠程直播教學,雖然充分利用了遠程的教學資源,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其弊端,在遠程教育教學中,師生相對時空分離,教學相對異步,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疲勞感和“人機”對話的枯燥感,遠端教師大多數時間像學生一樣,成為一個普通的看客,教師由主動的講授者變成一個被動的旁觀者,久而久之,教師就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和懶惰思想。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遠端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筆者以為課堂教學中適時插話補充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很重要手段之一。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來自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講究科學性,還要講究趣味性。遠端輔導的語文教師在授課中可以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進程以及學生素質、學生情緒反應等,隨機應變地穿插一些看似零碎實則關鍵的插話。這種“插言”往往可以調節教學節奏,輕松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也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本文將就語文課堂教學中插話激趣作一個例談。
(一)以“情”插言激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緣情而發,把自己強烈的情感演變為文字。因此,激發情感必須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傳遞出來的感情。只有寓情感于語文教育教學之中,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習《長亭送別》重點曲目<端正好>,直播班老師直接進入課文分析,沒有必要的感情鋪墊,學生不容易進入角色,這時遠端老師就可以適時深情朗讀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剛開頭學生就跟著讀起來,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感,營造一種離別時的傷感氛圍,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為學生理解鶯鶯因離別而痛苦壓抑的心情和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打下感情的基礎。
再如學習《將進酒》,學生在朗讀課文時,遠端教師可以飽含激情的肢體語言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學生讀到“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遠端教師可以有力地伸出手臂,抬起頭,表達出作者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這是一場盛筵,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一個有力的手勢,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場多么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二)以“奇”插言激趣。
中學語文教材經典名篇甚多,名人的逸聞趣事也不少,在遠程教學中,遠端教師可以適時插話,將課本上的知識引申、拓寬,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如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直播老師介紹白居易時,遠端教師可以適時引介白居易考進士時被顧況賞識的戲說:當顧況看到遞來的詩稿《賦得古原草送別》署名“白居易”三字時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啊!”。(遠端教師及時在黑板上書寫:“長安米貴,‘白居不‘易”)當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馬上贊嘆:“有這樣的詩才,實在難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遠端教師及時在黑板上書寫“走遍天下‘白居也‘易”)這樣引介作家作品,既加深了對白居易的印象及對他的詩才的敬仰,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又如在教授歐陽修《伶官傳序》時,學習課文之前,遠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歐陽修的生平經歷及奇聞軼事:有一次,一個狂傲不羈的書生去拜見大文豪歐陽修,恰好歐陽修也有事,從此經過,二人便在船上不期而遇。這個人一見歐陽修,便大談歐陽修與自己的交情,還恬不知恥的吹噓,就連歐陽修對自己也是刮目相看,并處處賣弄自己的學問。他隨口吟出了二句“你我同乘舟,去找歐陽修”。歐陽修從一上船,就對這個夸夸其談的文人沒有好感,在他還沒有吟出后兩句時,就接口續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這個狂傲的書生一聽,頓時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再也不提歐陽修的事了。這個故事迎來了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也讓這一節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動”插言激趣。
教學過程中,遠端教師還可以必要的“活動”插話激趣。如編演課本劇、背誦比賽、演講比賽等,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長亭送別》<脫布衫>一曲中“酒度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一句時,遠端教師可在講臺上適時表演張生當時“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的情態,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演”更好地理解張生與鶯鶯難分難舍的離愁別緒。又如教授《閨塾》“末做鳩聲。貼學鳩聲”時,遠端教師可組織學生模仿、表演,再現課文中一個下意識地像孩子那樣嘰嘰咕咕叫了起來的十分滑稽的正兒八經的老頭,以及一見老師的憨態,也樂不可支,乘機諢鬧的春香。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陳最良的迂腐氣,小丫頭的潑辣勁理解得更加透徹了。這樣作為遠端的同學就不會產生孤獨感,也不會產生人機對話的枯燥感。更多的學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在遠程教學過程才能較持久地保持自己的興趣。直播教師教授戲劇《雷雨》一課時,遠端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前的準備分角色進行表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與其看別人的表演,不如讓學生自己進行表演,讓學生自由組合,自選角色,分兩組進行PK表演,參賽學生認真背誦臺詞,仔細揣摩動作,研究人物性格,表演雖非盡善盡美,但那認真執著的精神,可親可感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表演,積極的參與,有了歸宿感和主人翁意識。
(四)以“想”插言激趣。
教學過程中,遠端教師以“想”插話,擴展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拓展思維,豐富語言文字的情感內涵,彌補文字描述的局限與干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樂學。如教授《藥》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藥”這個重要物象在文中的作用,先讓學生了解魯迅創作《藥》是受到俄屠格涅夫的《干活的人和雙手白凈的人》的啟發。遠端教師誦讀這篇作品,讓學生找出此文構思巧妙處在于那根繩子,還可以播放或自己唱《草帽歌》及草帽歌背后的故事,了解到這個故事的重要物象是草帽。學生認識到重要物象是構成小說情節的重要因素,對學好《藥》甚至本單元其他篇目如《項鏈》等小說都有很好的啟發作用。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放一段古典琵琶曲,讓同學們靜坐閉目,跟著音樂的旋律展開聯想、想象,聽其音,想其辭,同時就有關美妙音樂的描寫,啟發學生聯想到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聯想到劉鶚的《明湖居聽書》中王小玉的演唱。在教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當讀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時提問:“李白一生‘愛月,想像明月是可以問訊、追攀和攬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獨、寄鄉愁,請背誦李白詩中有關描寫‘明月的詩句。”于是學生爭先恐后吟誦:“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把有形、有限的課堂,變為無形、無限的課堂,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
因此,在遠程教育這種新形式的大背景下,身處新課改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只有不斷更新語文教育理念,主動融入語文新課改的潮流,充分利用遠程教學這塊天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構建起嶄新的語文課堂,才能為我們舉步維艱的語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開創語文教學的一片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論語·雍也》
[2]《教學行為指導》唐納德等著
[3]《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
[4]《中學教師微格培訓叢書》史潔瑩等編著
[5]《唐詩鑒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