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戰峰
邏輯(logic)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理解和區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它是作為對認識著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它是人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文科生與理科生都需要邏輯思維,現實中人們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實際上是思想能力強,并不分文理。而且思想不是邏輯地得到,而是邏輯地說明。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一文中指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主要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可見,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高中生準確掌握知識,靈活應用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高中生現狀令人擔憂,近期的一次化學周測的試卷分析又一次暴露出高中生審題能力較差的問題——參與調查的39名高三學生,由于審題不準而導致的失分占總失分的平均比重為28.9%。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認為這是高中生的邏輯思維特征和目前的教育狀況所造成的。一方面,高中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完善的關鍵時期,但是他們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不平衡,內心沖突比較劇烈,自我認同和自我接納比較差,情緒表現很不穩定,等等。這些特征對高中生邏輯思維的完善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并及時加以引導。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注重結果導向,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傳授,弱化知識獲取過程的重現和知識間邏輯關系的構建。應試教育模式沒變,對知識的考查大多以知識點為主,這必然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人為地把知識點零碎化,注重知識點的突破,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體系邏輯規律的把握。高中生邏輯思維主要是通過知識的獲取過程強化的,因此,教師對知識傳授的處理方式就會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完善產生直接影響。
高中生邏輯思維品質的缺陷表現在他們學習的方方面面,其中審題能力不足是他們邏輯思維品質缺陷的重要表現。審題能力是一種閱讀能力,也是理解能力,實質上是邏輯思維能力。考試都是從審題開始的,迅速、準確地讀懂題意是解題的良好開端。對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怎樣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是一個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
本文以如何提高高三學生化學學科的審題能力為例,試圖找到解決高三學生審題能力的方法,以達到對高三學生邏輯思維品質提高的目的。
一、多讀幾遍題,找準關鍵詞
化學題目一般容納很多信息,所要考查的原理隱藏得比較深,這就要求學生在審題時反復閱讀題目,把握題目主線。在把握主線的基礎上,要找準關鍵詞。化學題目中的關鍵詞一般分為三類:(1)外部條件:標準狀況、室溫、恒溫恒壓、恒溫恒容、高于100攝氏度等。(2)動詞:混合、反應、配制、制取、滴定、除雜、分離、被氧化、被還原、電解、電鍍、精煉、電離、水解等。(3)副詞:過量、恰好、最少、最多等。找到關鍵詞的同時最好用筆標出來,以免在解題時出現疏漏。
二、認真分析數據及圖像,找出數據及圖像后隱含的意義
有些化學題目的部分條件并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常見的有知識性隱含條件、臨界條件性隱含條件、數據性隱含條件等。把隱含條件挖掘出來,常常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對題目隱含條件的挖掘,需要與對化學環境、化學反應過程的分析結合起來。因為題目的隱含條件是多種多樣的,被隱藏的可能是反應物,也可能是反應類型,或是初始條件,或是變化過程中的多種情況,或是發生突變的拐點,等等,要認真地審題,在確定考查的化學原理、建立化學模型、分析過程變化、選擇適用規律等過程中,都要仔細思考:除了明確給出的條件以外,是否還隱含著更多的條件?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題意。
三、充分利用題中條件,準確運用所學知識解題
題目中給的條件一般需要充分利用才能保證解題的準確性,當學生沒有充分利用題目條件而解題時,要提醒學生對這個題目提高警惕,以免掉入題設的陷阱。學生們經常出現做題偏差,這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準確造成的;還會出現審題時沒有思路,老師點撥后會恍然大悟的情況,這是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性把握得不好造成的。因此,對學生知識的準確性和系統性把握必須在平時就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四、引導學生對審題的經驗進行總結
在平常的訓練中,教師要選擇典型的例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不同題型的審題經驗進行總結,這對提高學生審題的靈敏性與精確性是有幫助的。下面列舉一些例子,僅供參考。
1.對于圖像問題信息。(1)橫縱坐標表示的化學意義;(2)圖像的起點、轉折點、終點、斜率;(3)同一圖像比較,不同圖像比較;(4)經過對以上一些表面信息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隱含的信息是什么?哪些信息對我們解題是有用的?
2.化學平衡方程式包含的信息。(1)化學平衡方程式的計量數、反應物、生成物的集聚狀態;(2)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3.實驗題中的信息。(1)實驗裝置圖中的信息:儀器連接,氣體流向,液面“高”和“低”,瓶口“向上”還是“向下”,導管“長”和“短”,止水夾位置,氣壓影響,試劑狀態,產物狀態,等等;(2)實驗操作中的信息:條件控制,操作步驟,試劑加入順序和方式,等等;(3)問題中隱含的信息,問題相互提示與啟發;(4)實驗目的是什么?為達到該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藥品、儀器、操作順序等要素的選擇上如何圍繞著實驗目的展開?等等。
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審題時集中注意力
有些學生在審題時習慣蹺二郎腿、哼歌、聽歌、轉筆、抓耳撓腮、左顧右盼等,這些不良習慣均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審題效率,應當加以改正。
學生提高審題能力,不僅能提高成績,而且能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對以后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