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遠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對培養中學生的興趣、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30-02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化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罢n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誰放棄這塊陣地,就意味著誰將退出這場無聲的戰爭,就意味著你是教學職業的失敗者”?!吨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得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在教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1.注重學生的主體角色,培養創新精神
素質教育的實施在于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發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逐漸進入主體角色,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只有通過主動地學習,才有可能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信息技術教育中利用光盤、網絡等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活潑,又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提高教學效率。“苦學之不如好學之,好學之不如樂學之”。從“愛學”到“學會”,然后“會學”,最終“會用”就是教育的目的。
我在教學生Word軟件時,要求學生分組完成一份精美的班級電子報。在編制這份電子報時,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讓學生自己確定主題,自己選擇內容、插圖,自己構思、排版。鼓勵學生敢于創新、不拘一格。通過這種方式的練習,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的發揮。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松,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要素已經不同于傳統學科,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實用的、可操作的內容,以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1)基礎的操作反復練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文件夾,還可以用喜歡的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通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夾的神秘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設計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愿望;(2)熟練的學生帶相對較弱的,這樣可以克服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心理作用,產生良好的效果;(3)開展學生之間的競賽,通過競爭,使學生在良性的比賽氛圍內完成提高。
3.激發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體驗創新的樂趣
通過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中學生性情活潑,精力充沛,求知欲、好奇心強,易接受新事物。中學階段加強計算機教育不僅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要經常通過網絡教室教學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如鍵盤指法與打字練習,其機械單調性很容易使學生厭煩。而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如開展學習競賽,看誰盲打掌握得快,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老師還可以對學生的打字速度進行跟蹤記錄,讓學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一個階段下來,往往給自己一個驚喜,如此也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意識的養成。這類做法有很多,如組織校內電腦作品比賽,選送作品參加校外各級各類比賽,向報刊雜志投稿等等,不論結果如何,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是立桿見影的,常常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4.訓練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課堂中,鼓勵學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約束,對所學的知識作出猜想和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創造新知識、探索新功能的基礎,使質疑和疑問成為信息課的“主旋律”。計算機多媒體進入教學中,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更加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激發積極的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所發現,有所提高。用信息課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鉆研能力。如在學習制作ppt演示文稿時,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多種渠道方法收集各種多媒體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軟件制作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多媒體作品。教完畫圖軟件后,讓學生自由創作電子報刊作品;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充分放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創造出別具一格富有想象力的圖畫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事實上,學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獨立地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主動為問題尋求答案,而不必時時依靠教師的幫助去完成學習任務。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決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有機整合就形成個人的綜合能力,具有這種綜合能力的人就會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把每一個內容講得細細道道。這種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四:(1)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容易被動學習。(2)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課堂氣氛不活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難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書法中有飛白,那是意境;在繪畫中有虛有實,給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學中也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經過分析教材發現:畫圓,畫矩形,畫圓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樣的。于是我只詳細講解了圓的畫法,而矩形,圓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與畫圓一樣。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由畫圓的方法掌握其它兩種圖形的畫法。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破了難點,真是事半而功倍。所以說,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當今社會。作為信息時代產物的信息技術學科,在所有學科中最具優勢。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只有通過每位教師善教、樂教、創新性地教,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素質教育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