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美麗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47-01
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教作文常常困擾著許多教師。的確,現在許多學生的習作空洞無物、胡編濫造、堆砌辭藻,甚至抄襲他人作品的現象普遍存在。糾其原因是缺乏生活實踐。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停。”讓我們把眼光從教的視角技術的角度回到學生作文的根本和基礎,重視學生的生活積蓄,固本清源,真正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我在指導學生的習作時,特別注重讓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觀察體驗,使學生的習作成為有源之水,百花齊放。
一、走進自然,觀察景物,體驗自然之美。
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美,只要留心觀察就能有所發現。正如所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春天到了帶領學生到郊外走走,看看綠樹,瞧瞧百花,欣賞潺潺的流水,流連青青的碧草,深深地吸一口清鮮的空氣……如此眾多的信息,如此真切的體驗,怎能不使學生心動,此時提筆習作自然是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了。秋冬的大霧常常不期而至,帶領學生深入其中,遠觀、近瞧、耳聽、心想,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美妙,盡收眼底,活現于心,此時乘興而作,學生自然是滔滔不絕,有感而發了。
二、走進生活,親身實踐,獲得真實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鮮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要為學生創造生活情境,使其置身其中,有機會觀察、體驗,獲得直接的感受。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創造出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實踐。方法和途徑很多:
1.精心設計有意義的活動就是一種好方法。如,種花的季節到了,組織一次種植活動。從翻地、平整、點種、澆水……一系列的活動,都讓學生全程參與,并在勞動中注意觀察,留心體驗。學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再輔之以課堂交流和教師的適當點撥,學生記事,胸中有事;記人,眼中有人;喻理,心有感悟。
2.精心設計游戲活動,也是一種好方法。生活就像七彩屏,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七彩的生活,要靠我們教師用心去創造: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同他們一起玩樂。如,吹泡泡、捉迷藏、貼鼻子、老鷹捉小雞等等,都是孩子們樂此不疲的,只要組織有序,指導得當,都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習作素材。
3.精心設計競技活動。宣泄情感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我們教師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以發泄,如在運動會、拔河比賽、爬山等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的集體活動,引發學生的興奮點,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與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
4.有意識地豐富生活經歷。學生的生活經歷,往往是在無意識中進行著,當習作需要時,由于沒有注意觀察和有意識的體驗,學生會感覺無話可說,一片空白。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就要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留心觀察、注意體驗。如,讓學生利用休息日,親自當一回家,體驗一下從購物到做飯等一系列家務勞動,然后再讓學生寫一寫有關的經歷。父母過生日,母親節,讓學生精心籌備一次為父母送驚喜活動,在體驗樂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經歷。自己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不僅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他們的經歷成為習作的素材。
5.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意周圍的人和事物。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事情,也有許多值得觀察的人。只不過許多值得留意的,我們沒有去留意。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去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一次我們教室突然發現了一只小老鼠,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這位不速之客引來的騷動可不小。頓時,教室里亂作一團,最后,在幾個勇敢的男生的圍追堵截之下,這只小老鼠終于落網了。躁動的課堂漸漸平靜下來,可學生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大家都在回味著剛剛發生的這一幕。我意識到這是一個訓練學生習作的極好時機,馬上讓學生把剛剛發生的這一幕記錄下來。學生欣然命筆,寫下了一篇篇生動有趣的文章。
對于身邊的人,學生常常是視而不見,教師要善于引導,把生活中的尋常事,看在眼里,記在心中。當有個學生生病發生了嘔吐時,周圍的同學紛紛捂鼻躲閃,而一個同學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他上前關切地詢問,隨后拿起笤帚和簸箕,把那位同學的嘔吐物打掃干凈。這位同學的表現正體現了他關心同學、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像這樣的平凡小事隨處可見,經常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從尋常中去發現不尋常,寫人記事也就不會發愁沒有材料了。
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而這“積蓄”歸根結底在于生活。只有學生的生活積累豐富了,學生的習作才能成為“有源活水”,才會有“發表的欲望”,從而欣然命筆“不吐不快”。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必須先讓學生愿意表達、樂于表達,也就是說先要讓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和興趣。因此,葉圣陶老先生提出了“讓作文成為生活的需要和組成部分”的重要論斷,正如他所說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學生只要有了豐厚的生活基礎,作起文來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