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斌
摘要: 新課程標準頒布后,思想品德新教材取代了舊教材,但舊教材并非一無用處。政治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好舊的課程資源,做有心人,把這筆財富充分地利用起來,給舊教材賦予新的生命。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舊教材課程資源巧用
新的課程標準頒布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以下簡稱“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取代了《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思想政治》(以下簡稱“舊教材”)。新教材無論是在結構體系上,還是在內容安排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變化,并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新教材被采用以后,部分政治教師將舊教材束之高閣或干脆隨意丟棄,這種做法其實是對教材資源的一種浪費。教材無論怎樣變化,都是有繼承性的,政治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好舊的課程資源。下面我以人教版的新舊教材為例,談談利用舊教材課程資源的體會。
一
新的課程標準,決定了新的教材編寫理念,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在內容安排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內容雖然新舊教材上都有,但在表達方式上不盡相同。對此,我們應認真比較,巧妙利用,善于將舊教材的內容為新教材做好補充。
1.通過補充使新教材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如:關于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內容,新教材編排在七年級下冊,舊教材則編排在第三冊。在講述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等四種,以及各種保護的定義、作用和具體規定這部分內容時,舊教材都以正文內容的形式呈現,對于四種保護的具體規定都引用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條文規定加以說明。而在新教材中,四種保護的具體規定則以信息點擊的形式呈現,而且家庭、學校和司法三種保護引用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條文規定,唯獨社會保護引用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的有關規定。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將舊教材中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社會保護作了如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段內容補充進來,這樣就使課文的知識體系顯得更加完整,學生理解掌握起來也較為容易。
2.通過補充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準確。如: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這一內容,新教材編排在八年級下冊,舊教材則編排在第三冊。在講述這一內容時,新舊教材都強調了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都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國家不允許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在舊教材中,還著重分析了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言行,不允許有“特殊公民”存在;第二,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違犯國家法律,就要負法律責任。新教材中則沒有分析其主要表現,只是簡單地提到了其中的第二個方面。因此,在講課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入舊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全面準確地理解這一內容。
3.通過補充使學生正確把握不同知識之間的區別。如:關于做情緒的主人中情緒調節的方法這一內容,新教材編排在七年級下冊,舊教材則編排在第一冊。新教材中,這一內容在正文部分只涉及一句話,即“調節情緒的常見方法有:意志控制法、注意轉移法、認識改變法、合理發泄法、盡情傾訴法、情緒升華法等”。然后就在小字部分列舉有關調節情緒的事例,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情緒調節的方法。由于對這些方法沒有做具體的解釋說明,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不少錯誤,尤其是在區分注意轉移法和認識改變法、意志控制法和情緒升華法時覺得不好把握。而在舊教材中,這部分內容就講得比較詳細,不僅在正文部分中分別用一個小節介紹了每一種調節情緒方法的具體內涵,而且每介紹一種方法都在下面的小字部分舉例說明。了解了每種方法的具體內涵再加上例子的說明,學生對這些方法就能比較正確地加以區分。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舊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借鑒過來,從而使學生能正確把握不同知識之間的區別,減少練習中的錯誤。
二
課后習題往往是體現課程標準指導思想的關鍵所在。新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所以新教材的課后習題大多增加了討論、合作、探究的內容。教師在備課時,應仔細研究新舊教材習題的不同,設計問題,布置作業。
如: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15課在講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一內容時,課后布置了一個感悟作業:
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
1.上一年的“法制宣傳日”已經過去了,本地相關活動的實效性如何?請你回顧點評。
2.在上一年的“法制宣傳日”活動中,你做了些什么?
3.在本年度的“法制宣傳日”活動中,你會做些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而舊教材第三冊第八課在講述這一內容時,課后的習題是:
看誰填得準:
(1)樹有根,根是樹木的基礎。稱憲法是根本法,是因為憲法規定了 。
(2)山有峰,峰是山的最高位置。稱憲法是最高法,是因為憲法具有 。
(3)網有綱,綱起提挈網的作用。稱憲法是最嚴的法,是因為憲法。
(4)以上三個特點歸納起來,說明憲法是。
兩套習題比較,各有優點:新教材注重討論和研究,強調聯系自身的實際行動;舊教材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將舊教材的習題借鑒過來,擴大學生的練習范圍,使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學以致用。
三
認真對比新舊教材,可以看到新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緊密結合時代特點,與時俱進,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也刪減了一部分內容。但我們應該看到,被刪減的內容并不等于一無用處,有些知識可以拿來作為新教材內容的延伸,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理解把握教材內容。
如: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一內容,新教材編排在八年級下冊,舊教材編排在第三冊。新教材在介紹什么是環境問題和人們接觸得較多的環境問題有哪些以后,接著就講述為了保護環境我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在舊教材中,這兩部分內容之間還安排了一個問題,即環境問題會帶來的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威脅生態平衡;二是危害人類健康;三是直接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輔以例子加以說明。這一部分內容雖然在新教材中被刪減了,但教師在講課時卻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讓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是很嚴重的,再講解我國政府所采取的保護環境的措施,講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也可以激發學生為保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做到知行統一。
再如:依法制裁違法犯罪這一內容,舊教材編排在第三冊,用了整整一課共四個框題講述,而新教材編排在八年級下冊,這部分內容被濃縮成了僅僅一頁多,由于篇幅限制,對于什么是違法行為,什么是犯罪行為等內容的講述只是點到為止,介紹了最基本的概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舊教材中的內容,在講述完兩者的基本概念以后,補充一般違法和犯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兩者之間的聯系等內容,這樣學生既學習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不會再簡單地將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等同起來。
類似以上這些方面的情況在新舊教材中還有不少。除了上述的幾個方面以外,舊教材中還有許多東西也可以為我們所用,如課文中的一些舉例,課后安排的一些活動課內容,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舊教材也是眾多教材編寫者多年辛勤勞動的結晶,可以借鑒利用的內容有很多。教師不應該將之隨意丟棄,而應該做有心人,把這筆財富充分地利用起來,給舊教材賦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