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興
摘要: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大膽改革,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教師應讓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的情境中去,課堂教學情境的主動權在于學生,應把教學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大膽發揮,大膽想象,大膽暢所欲言,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語文課堂中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打造激情高效語文課堂的嘗試。
關鍵詞: 語文課堂創設情境激情高效
隨著時代發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課堂已經成為了學生的天地,我們的學生已經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與學已不再有著絕對的界限,教學相長成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教育向綜合化發展,強調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的形式已不能滿足過去單純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合理利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語文課堂引入源源不斷的活水,使語文課堂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充滿活力。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創設情境,打造激情高效語文課堂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讓我們的語文教材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有教材,生活為我們學習語文提供了活生生的觀察、演練的機會。把我們的教科書與生活這部大書融為一體,既強調語文教學的教育意義,又突出語文生活的教育意義,學生才真正擁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中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仍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使他們體會到學好語文是為了更好地走進生活,把語文教學融入生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學豐子愷先生的散文《白鵝》,鵝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了解鵝的生活習性、特征的同學并不多。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就帶學生到養鵝場,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觀察任務:了解鵝的形態、叫聲、步態、吃相等。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更有激情了,也就能更好地從“鵝的高傲,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看到一只高傲的白鵝的形象了。
葉圣陶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課完全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思想空間和活動空間,因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課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內的內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滿生機的現實生活接軌,就可以無限擴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繽紛的電影電視,眼花繚亂的報紙雜志,浩如煙海的各類書籍,都可以作為語文教材的輔助補充,從而打造激情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創設情境,合理開放利用教材,豐富學生的底蘊。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只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只要“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的特點”的文章,都可以拿來讓學生學習。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理念對教材的束縛。根據學習的需要我常常引入相關的一些閱讀材料,學生們獲益匪淺。
語文課本教材是有限的,但語文課本教材的外延是廣闊的,具有兼容性。除了由課文引申出來內容之外,其兼容性還表現在與生活內容兼容。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的因素,都可以作為語文課的學習內容。經典著作自然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其實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包含了語言的要素,從學習語言的角度來說,那所有內容都可以成為語文學習的資源。語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文化涵養,而我們生活的世界無一不是文化的要素。時政、新聞、通訊、網絡讀本等也一樣是語文學習的材料,可以采用“拿來主義”納入語文教學中。
例如:教學《生命之舟》,該文結構精巧,語言精當,鏡頭感人,真實地再現了武警官兵冒著生命危險,不怕犧牲,舍己救人,在激流中駕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的震撼場面,這也留給學生一種對愛的感悟。恰巧趕上四川汶川地震兩周年,我抓住了這一契機,給學生播放了一首抗震救災的詩歌《十三億顆心十三億份情》,頓時,課堂嚴肅起來,同學們深情地朗誦著詩歌,我借此機會進行引導,將文章內容與地震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看到中國人民面對這場地震表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永不放棄、堅持不懈,也可以稱之為是一場“與大自然頑強之爭”。這樣現實牽連著歷史,對每個學生都有極大的觸動。這堂課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學會了勇于奉獻的精神,學會了敢于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和品質,學會了生存,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其價值是語文教材無可比擬的。
三、創設情境,把特長引進課堂,創造愉悅的氛圍。
我很倡導快樂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能讓學生快樂起來,是我們的幸福。因此我時常把學生的個人特長引進課堂,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激情四射,綻放生命的活力。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設計者,在把握教材方向的同時,我把教材的內容靈活地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生活水平和個人特長緊緊地聯系起來,嘗試把各種藝術形式、生活常識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和補充拓展。在多變的形式和多層結構框架的結合中,創造一種和諧、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例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手舞足蹈地大聲演唱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讓同學們跟著唱,引導學生體會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豪邁風格。營造了一種熱烈的氣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我解說:“這首歌描繪了一幅俠肝義膽、豪氣沖天的英雄群像,歌頌了梁山好漢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梁山好漢魯達路見不平是怎樣出手的?那就請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教學《天凈沙·秋思》,我就讓學生與我一起畫一幅能表現詩中場景的圖畫,并且與學生一起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氣氛融洽,其樂融融。在自己展示特長之余,我還注意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多方面的展示,如朗讀、繪畫、說唱、表演、創作詩文等。
總之,小課堂連著大世界,語文與生活緊緊地聯系著,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課文只是個是例子,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創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激情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素君.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新校園,2007.9.
[2]張光福.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開放潮·書香校園,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