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華 金連平
摘要:面對洶涌的市場化和數字化浪潮,教育理論刊物如何生存?如何發展?與會代表認為,一要關注轉企改制,改變工作思路,建立相應的運營機制;二要關注綜合經營,拓展有利于雜志經營的活動:三要關注國際發展動向。教育理論刊物應強化優秀成果篩選器的功能,聚焦教育學術論文的原創性。
關鍵詞:教育理論刊物;年會;綜述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2-0062-03
2011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2011年年會在六朝古都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教育理論期刊社的會員代表共70人參加了會議。本屆年會由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研究》雜志社承辦。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丁曉昌教授和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蘇教育研究》雜志主編、特級教師楊九俊研究員出席了開幕式。中國教育學會特派代表鮑東明蒞臨會議。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理事長、遼寧師范大學教科院院長、《教育科學》雜志主編、博士生導師傅維利教授作了分會工作報告。本次年會還就關注轉型、走向國際以及明年的工作重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順利完成了換屆選舉。現綜述如下。
一、回顧與總結:分會工作成績斐然
一是分會非常重視組織會員單位積極學習、研究與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相關內容,始終引導會員刊物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力圖充分發揮教育理論刊物引領教育科研上的重要作用。
二是分會積極組織各會員刊物把教育熱點與難點問題作為發稿重點。我們提倡各會員刊物立足中國教育實際,植根教育實踐,積極開辟新欄目:“素質教育研究”、“新課改聚焦”、“教育問題研究”、“教育投入聚集”等。宣傳教育新思想、新觀念,發揮教育理論刊物自身應有的作用。
三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育科研、繁榮教育科學,在分會的引導下,各會員單位特別重視發揮教育理論刊物的導向、宣傳與交流作用。重視正面宣傳為主,重視追蹤當前教育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刊登一些優秀的、質量較高的、對教育改革與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的研究成果。
四是在中國教育學會的領導下,以積極而穩健的態度促進組織發展,擴大了分會在全國教育理論刊物界的覆蓋面與影響力。經過努力,分會已從原來的60余家,發展到今天的80余家會員刊物;分會一直重視教育理論刊物的定位、特色研究等,并將其作為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分會一直注意引導各編輯部進行管理體制改革,重視以讀者為本,樹立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品牌意識;分會一直主張“抵制學術腐敗,建設學術文明”,不發“后門稿”、“人情稿”、“抄襲稿”、“一稿多投稿”等。
五是積極圍繞教育理論刊物發展需要確定年會主題,做到了“屆屆有主題,次次有重點,年年有綜述”。其中,2006年天津年會的主題是“繁榮教育理論刊物,促進和諧社會構建”;2007年廣西北海年會的主題是“導引研究方向,提升辦刊質量”;2008年太原年會的主題是“關注熱點,加強溝通,提高辦刊質量”;2009年江西上饒年會的主題是“學術誠信與教育理論刊物的職責”;2010年廣州年會的主題是“服務教育改革,應對數字出版:教育理論刊物的責任”,并于2010年經過會員單位的充分醞釀與討論,通過了“學術誠信宣言”。實踐證明,這些研討對提高教育理論刊物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分會已經涌現出了一些雙高雙效期刊、一大批核心期刊以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俱高的區域性教育理論期刊。鑒于以上各個方面的卓越工作,分會榮獲“2004-2009年度中國教育學會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二、困惑與挑戰:關注轉型與關注國際
在本屆年會上,特邀代表宣小紅、譚旭,會員刊物單位代表金連平、李麗樺、張肇豐、鮑東明、王學、林再峰、徐莉等紛紛圍繞教育理論刊物的轉型與國際教育理論刊物的走向談了自己的看法與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關注轉企改制
面對轉企改制的大潮,教育理論刊物應該走向何方?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應付?教育理論刊物的代表們選擇的是積極應對。所謂“轉企改制”,就是所有的期刊社轉成獨立法人企業,同時改革期刊社事業人的身份為社會人。期刊社轉企改制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所難免。有代表指出,應對轉企改制必須做到基于“一個需求”:認真研究讀者需求,建立讀者需求導向的辦刊機制;提高“一個能力”:努力提高期刊社自身的自主經營能力;思考“三個如何”:如何改變自己的辦刊理念?如何創造適銷對路的教育科研產品?如何應對期刊數字化對紙質媒體的沖擊?
有代表則結合其期刊社積極應對轉企改制的情況指出:首先,面對轉企改制的挑戰,辦刊人T作思路必須改變,教育理論刊物的經營要做到“五個轉化”:從“傳統的純學術型”向重視贏利的“學術經營型”轉化、向滿足需求的“學術服務型”轉化、向重視共贏的“學術合作型”轉化、向重視科技的“學術數字型”轉化、向重視個體的“學術配送型”轉化。其次,面對轉企改制的挑戰,辦刊人必須建立相應的運營機制。例如,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已經構建了“分類管理、招標承包、應對市場”的有效管理模式,設立了“特約審稿委員會”,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二)關注綜合經營
經營可以劃分為:單一經營與綜合經營。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分析,單一經營雖然費力小、收效大,但風險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弱。而綜合經營雖然費力大、收效小,但相對風險小、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因此,由單一經營走向綜合經營成了本次年會許多教育理論刊物會員單位的共識。有代表提出了教育理論刊物綜合經營的要訣:質量在稿件,生路在活動。有的代表則指出教育理論刊物辦刊人必須注意充分挖掘刊物的優質資源,利用刊物的品牌效應,實現刊物資源的多元開發利用,形成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綜合經營態勢。例如,《上海教育科研》雜志社加強了跨地區的科研合作,組建了包括28個城市的“長三角跨區域合作教育科研共同體”,形成了“一二三”(一個征文,二個活動即黃浦論壇和地方性論壇,三個平臺即雜志、網絡和簡訊)有效活動運營機制。再如,《江蘇教育研究》雜志社則構建了一體(刊物)多翼(“教育家論壇”、“學校發展高層論壇”、“名校課堂巡禮”、“江蘇教育研究網”等)的教科研服務平臺。
(三)關注國際動態
有代表基于留學經歷介紹了美國教育理論期刊的最新動態。面對數字化、市場化的雙重挑戰,美國同行們的應對策略有:一是盡可能早地介入和謀劃“期刊數字化發展”。期刊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教育理論刊物只有適應之,積極應對,走向刊物出版數字化與紙質化并舉,以盡可能早地贏得數字化市場。二是走“多元合作、拓寬期刊生存空間”的辦刊之路。各教育理論刊物雜志社或編輯部積極拓展功能,追求
“第三空間”,主動加強與圖書館的結盟,將學校圖書館與期刊雜志社聯結在一起:主動加強與大學、研究院(所)的學者、教授及科研人員的聯系,提供一站式的科研平臺甚至直接走進大學課堂:主動加強與各類教育專業團體的聯系,建立專業知識庫等。總之,國外教育理論刊物正在走向數字化、走向第三空間、走向綜合經營、走向資源整合。
三、換屆與展望:第四屆理事會名單及工作要點
(一)換屆選舉及第四屆理事會名單
本次大會于2011年10月28日嚴格依據中國教育學會分會換屆選舉的相關規定,遵循換屆選舉的程序,全票通過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第四屆理事會名單。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
第四屆理事會名單
名譽理事長:瞿葆奎
顧問:譚虎
理事長:傅維利
副理事長:張武升(常務)
高寶立
王坦
張肇豐
鮑東明
李柏寧
秘書長:王毓珣
副秘書長:張桂春劉吉林
常務理事:(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學
王坦
王真東 王毓珣
盧紅
伍柳亭
劉紅
馮春明
劉吉林
李波
李柏寧
李春萍
吳濤
陳兵
陳振華
肖第郁
沙培寧
沈懷靈
張武升
張桂春
張捷
張肇豐
金連平
趙剛
郝文武
徐莉
徐超富
高寶立
黃新憲
栗兆榮
傅維利
鮑東明
繆學初
(二)新一屆理事會未來工作重點
本屆理事長傅維利代表新一屆理事會就未來五年內教育理論刊物分會的工作進行展望。第一,面對洶涌的數字化和市場化浪潮,教育理論刊物的生存與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我們應該積極應對挑戰。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傳統的紙質教育理論期刊發表的大多是原創性成果,這就決定了我們這個行當不可能取消。此,編輯部應該強化優秀成果篩選器的功能。適應數字化時期的期刊改革,關鍵是要形成好的科研成果篩選機制。我們不僅要關注發行量,還要關注優秀成果的瀏覽量、下載量。未來的字期刊發展應該形成一個良好的“研究-篩選-運營”的利益分享機制。第二,關于雜志社經營問題,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雜志經營在于活動”,似乎沒有活動就沒有經營,但是,有活動也不一定有經營,什么樣的活動有利于雜志經營,還有很大的研究與探索空間,第三,關于辦刊質量問題。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教育理論刊物是學術刊物,沒有學術質量、沒有內涵,也就沒有了,雜志的生命。第四,關于教育理論期刊的轉企改制問題。每個雜志社的情況都不一樣,建議大家正確理解國家文化體制改革政策。要堅持正確把抓“多元化、分類思考、區別對待”的有步驟、分類改制的發展方向,堅守教育理論期刊的學術性定位。第五。建議明年年會的主題討論教育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問題。諸如,教育科研原創性成果的主要標志:不同類型教育科研原創性成果的標準;教育科研原創性成果如何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教育理論期刊應該如何將讀者和作者的注意力聚焦于教育學術論文的原創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