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芳
摘要: 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考核學生成績和檢查、評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認識,并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全面、深刻地進行改革,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實施科學有效的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經常檢查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同時,要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探索、創新,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探索出適合學生特點的高效教學方法,以適應我國現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下面我談談改進數學教學方法的措施。
一、明確數學教學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目標規定了教學應當完成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任務,是根據課程目標并結合數學科學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特別是現行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了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二、切實抓好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互動過程。師生均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和利用,這說明“好學”對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學生對教師的第一節課都會產生期待心情,這種期待主要表現為:(1)對教師外表形象的期待;(2)對教師言談舉止的期待;(3)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期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老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其學習思維就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并通過這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
“聽”就是學生要聽課,同時也要聽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課后的感受,這就需要有“聽”的技能。因此,教師要隨時了解周圍學生對數學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及聽課的效果,同時要向學生傳授一些聽課技能。例如:在聽課過程中怎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與教師同步;怎樣才能更好地領會教師的講解;怎樣學會歸納要點、重點;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注意聽,并積極參與討論,等等。
“說”就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數學中的概念能夠做出解釋,與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向老師提出問題,使得自己的見解和提出的問題易于被別人理解。
“讀”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某種層面上講,也是為今后“說”的技能打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課外資料,既能擴大知識面,又能養成自學的習慣,從而增強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
“寫”就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它是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例如數學中的一些證明題,很多學生知道它的證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識點,但不能夠很好地以“寫”的形式將其證明過程展現出來,即使寫了,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較為混亂,推理過程也不夠嚴密。這些都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某一側面也體現了培養學生“寫”能力的重要性。“寫”的能力直接影響他們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決定著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想”就是學生“自由想象”。例如:我在講完“圓的有關性質”后,提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讓學生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想象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總之,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形成聽、說、讀、寫、想能力的條件,并不斷摸索培養的規律和方法。
三、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
在數學教學中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探索,顯著特點是其思考空間廣闊,思維活動的自由度較大,學生的思維活動易于展開,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更多,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獨特的效果。數學開放式問題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能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培養學生開放式的數學思維和開拓進取精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我們應大力推進中學數學課程、教材、教法的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學基本功,積極創建新的課堂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提高新課程的教學效率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面面觀.上海東方教育出版集團,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