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太和
摘 要 闡述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認知,遵循科學性、啟發性、針對性和趣味性的原則,制定不同的導入策略,實現在新課題、新知識學習之前使學生產生心理學中的暈輪效應,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并把這種興趣和愿望泛化到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當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 新課導入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教學導入是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設計新穎、生動有趣的教學導入,不僅能夠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奇覽新的求知欲望,還能使學生的情感迅速轉入教學需要的境地,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為生物課堂插上“高飛的翅膀”。因此,“導入”這一環節,對整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導入要緊扣教學內容,為新課搭橋鋪路,引導學生由已知過渡到未知,為學習新知識創造良好的開端;同時,要揭示矛盾,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以創設學生學習新知的最佳情境。如何在每一節課開頭就把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思維調到最佳狀態,需要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設計最佳課的導言,通過導言把學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引入新課。新課導入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在此根據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總結如下。
1 復習導入
教師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是生物教學中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也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愿望。復習導入在新舊知識的過渡中起到橋梁作用。如教師在講授八年級“植物的生殖”一節時,先帶領學生復習七年級學過的“花的結構”,這樣便可以前后銜接、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
2 談話導入
結合新課內容,通過教師與學生談話的方法導入新課,是教學導入階段經常用到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自然,可消除學生可能產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顧慮和恐懼心理。例如,“人的生殖”一節的新課導入:“今天我們學習同學們預習得最好的一節課,同學們預習得這么認真,說明很關心、重視新生命的產生?,F在開始讓我們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人的生殖的相關知識?!背踔猩鲇谝环N好奇心理和神秘感,早就偷偷地把“生殖”這一節看過了,這是情理中的事。教師掌握了學生這一心理狀態,用“預習最好”四個字巧妙地抖落了學生的秘密,產生了諧趣,再輔之以正面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恰到好處地排除了靦腆帶給學生的心理障礙。
3 情境導入
教育學中指出:引起求知欲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第一階段。一般來說只有當學生面臨問題、困境、渴求新知和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有問題才有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師合理運用導入技能,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習課題中的問題內化為學生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課題學習的具體情境中,以高度覺醒的狀態完成學習任務。情境導入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具體生動的情境能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一進入情境,就會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起來必然有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圖畫、音樂、幻燈、電視、錄音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如在學生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
(1) 情境導入,展示資料: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過程中,大約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況如表1所示。
(2)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產生并提出問題: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約90%以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水是從哪兒散失的?……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植物的蒸騰作用。
4 實驗導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于生物這門學科而言,實驗是較好的學習方法。在新課導入時,教師也應常常使用,這樣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能力提到重要位置。實驗探索穿插在新教材課文之中,是課本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是學習生物知識,探索生物奧秘的主要方法,離開了實驗,生物課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應用實驗導入新課,不但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對教材文本內容的理解和領會。在學習“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實驗,做完實驗后,有的學生會問:“我的小腿為什么不受大腦控制?不管怎樣克制,小腿還是要跳起來?”通過實驗讓學生猜想、交流和各抒己見,從而導入到反射這一課題的學習中。
5 觀察導入
觀察作為一種感知活動,作為一種認知方法,在人類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能夠使人進入一種思考的狀態,進而進入一種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習情境里。將觀察作為一種導入新課的方法,可以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如教師在講授長骨的結構時,先發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么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質?這種導入方法,讓學生在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的結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6 舉例導入
教師通過舉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在上“傳染病的預防”這一課時,先叫學生例舉出自己得過什么病?家里人或鄰居得過什么病?哪些病能傳染?哪些病不會傳染?這樣一來,學生有內容可答,從而順利地導入了新課。
7 插圖導入
當需要讓學生很直觀地去接觸和了解將要的新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插圖導入的方式。因為在新教材中,從總體設計到具體內容的安排都體現了新穎活潑、圖文并茂的特色,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這些圖的作用。教師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簡明化的圖形導入新課,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學習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例如通過蝗蟲和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的插(掛)圖比較,教師可以分析導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知識。
8 故事導入
采用寓意深刻、幽默輕松的故事導入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這是因為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點所決定的。上課伊始,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則美麗的傳說,會使學生很快安靜下來,教師就可以把握住這有利時機,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換到有意注意上來,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故事導入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宜短忌長,故事本身要說明問題,教師還需引導分析,才不會使學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如講“生物的分類”時,筆者設計了一個“鳥獸大戰”故事:小鳥和獸類發生了一場大戰,第一天小鳥獲勝了,蝙蝠就跑到小鳥群中,說:“我是鳥類呀,你們看,我也有翅膀?!毙▲B接受了它。第二天,獸類獲勝了,蝙蝠又跑到獸群中,說:“我是獸類呀,你們看,我也有牙齒呢。”可是獸類知道它曾和鳥類在一起,沒有接受它。第三天,鳥類和獸類取得了和解,可是它們誰也不愿意接受蝙蝠。蝙蝠只好在夜間活動了。聽了這個故事,學生立刻被吸引了。這時筆者馬上提出問題:“蝙蝠到底是鳥類還是獸類?地球上約有30萬種植物和150多萬種動物,我們如何對這些生物進行分類呢?”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七嘴八舌地開始爭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由此順利引入新課。
此外,還可以通過典故、名言、謎語、提問、廣告詞、音樂、網絡、熱點問題、類比等手段導入新課。
總之,“學無定式,教無定法”。靈活多樣的導入新課方法,無疑是提高教學質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選擇何種方法,應根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來確定。采用的方法要恰當、貼切,并能體現教材的科學性和思想性,不能一味迎合學生的好奇心理,而脫離教學要求。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生物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