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程亮亮 隗金水
摘要: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不斷增強,這就給體育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廣東不僅是中國第一經濟強省,還是一個體育大省,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對廣東省發展體育旅游的各方面因素進行了歸類和分析。
關鍵詞: 體育旅游優勢劣勢機遇挑戰
體育旅游在國內是一種新的產品,它是體育與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體現了體育的社會性與旅游的社會性。體育旅游屬于社會體育的一個產業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種旅游的一種,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新興旅游活動[1]。本文采用SWOT方法對廣東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內部因素(優勢、劣勢)和外部因素(機遇、威脅)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廣東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更好地推動其發展。
1.優勢(Strengths)分析
1.1經濟優勢。廣東省作為中國的第一經濟大省,在許多的經濟指標中占據第一的位置,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占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約占全國的1/4;GDP從1989年至2010年連續21年居全國第一[2]。這些都為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
1.2旅游資源豐富。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大發展,廣東旅游業“行、游、吃、住、購、娛”6大門類建設成效顯著,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旅游大省。廣東省是適合開展夏季體育旅游運動的地區,各種島嶼如陽江海陵島的大角灣,深圳的大、小梅沙等都適合開展游泳、潛水、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等體育旅游項目[3]。探險性特色體育旅游活動包括漂流、溯溪,其中以登山、漂流和徒步最為盛行,而自駕車旅行則是近年來新興的運動。
1.3強盛的競技體育。廣東省作為體育強省,不斷創造著競技體育的輝煌,近年來全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多次打破亞洲和世界紀錄。從最早的陳鏡開、容國團到現在的易建聯、冼東妹等都成為廣東體育旅游的宣傳品牌。
1.4地理位置優勢。廣東是中國重要的海上交通要沖、溝通海外的通道和主要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與香港、澳門臨近,香港、澳門作為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商埠和世界自由貿易的港口,同世界各地特別是與歐美有著天然的聯系,對緊靠港、澳的廣東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1.5人文自然旅游優勢。廣東是一座人文氣息濃厚城市,古代的南越王墓、五仙觀、光孝寺無不彰顯著廣東的悠久歷史;廣州港、十三行、南海神廟,三元里、黃花崗、孫中山大元帥府、北伐紀念碑、農講所等一批古代和近代革命遺跡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如今,隨著廣東經濟的發展,各種現代化大都市又將廣東和活力聯系在一起。[4]
1.6嶺南文化。嶺南文化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嶺南文化的包容性很強,從古至今先后吸收了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將其融合并進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流派。位于大學城的嶺南印象園就是嶺南文化的體現。
1.7完備的體育設施。六運會、九運會和亞運會都在這里舉行,這些全國性質的盛會都對廣州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廣東省第5次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廣東省擁有各類體育場地77656個,總面積達到1538982萬平方米,全省人均體育場館2.02平方米,場地投資及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2.劣勢(Weakness)分析
2.1環境質量有待提高。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21個地級以上市有19個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較強,pH均值為4.71,酸雨頻率達54.5%,酸雨污染仍較嚴重。
2.2體育旅游產品單一,缺乏多樣化。目前廣東的體育旅游還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競技體育運動的觀賽方面,以此來吸引游客,如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但群眾體育娛樂的開展有所欠缺。
2.3缺乏專業的體育旅游人才。專業人員既要懂得戶外運動的專業知識,又要對旅游的知識了若指掌。目前廣東高校沒有開設體育旅游專業,而旅游專業的人才又對戶外體育運動項目缺乏了解,這就造成體育旅游專業人員匱乏,對體育旅游的規劃、運營、發展方向確定等方面產生影響。
3.機遇(Opportunity)分析
3.1持續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體育旅游業要得到發展就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仍然保持著每年8%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廣東省作為中國的經濟強省經濟也在快速增長。
3.2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用于休閑的消費比重正在逐步增加。中國體育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廣東更是在2009年達到41.3%。工作壓力的增大使人們向往大自然,希望自己的心情得到釋放,而體育旅游活動正有這樣的功能[5]。
3.3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也是一種機遇。2010年11月15號,廣東省深圳市文化體育旅游局印發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文體旅游領域社會投資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有對體育旅游業市場準入、審批制度改革、社會投資鼓勵等多項扶持和鼓勵政策,以促進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4.威脅(Threat)分析
4.1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矛盾。在經歷了保經濟增長和環境破壞的階段后,中國已經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201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明確了中國的環境生態問題,并定義了綠色發展。如果說廣東省還以環境為代價的話,就將對廣東體育旅游產業造成威脅。
4.2其他各省的競爭。隨著體育旅游的不斷發展,各省都加強了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有的地方將它作為經濟的新增長點,這就使各省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廣東雖然是體育強省,但與中國的許多省相比在很多方面還處于劣勢。例如遼寧省的冰雪運動,每年吸引了國內國外大量的游客;山東省以孔府、孔廟為主打的孔子文化旅游產業,等等。
5.廣東體育旅游發展對策與建議
5.1合理利用擴大優勢。
5.1.1充分利用廣東的優越經濟基礎、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加大對自然資源的經濟投入,加大資源的開發力度。借鑒港澳的發展模式,提高開發的科學性。
5.1.2對廣東的體育名人進行商業包裝,提高人們的體育熱情,促進人們用于體育休閑的消費。
5.1.3將傳統文化與體育旅游結合在一起。嶺南文化作為廣東的主要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特點,可將嶺南的一些民間節日與體育旅游結合起來,形成嶺南體育旅游區。
5.1.4利用廣東居于全國首位的體育設施,引進世界性的比賽,打造比賽觀賞類的旅游品牌。
5.2縮小劣勢。
5.2.1針對環境污染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整頓力度,凈化廣東的環境,以生態環境吸引游客。
5.2.2體育旅游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引進。首先,要在廣東體育專業院校如廣東體育學院設立體育旅游專業,培養體育旅游高素質人才,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短缺的現狀;其次,聘請專家對現有在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這樣就可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后,提高待遇,吸引體育旅游專業人員。
5.3把握機遇。
5.3.1乘上中國持續迅速增長的經濟這一座大船,抓住人們生活方式逐漸改變的機遇,不斷整合資源,強化管理,提升體育旅游質量,吸引潛在的客源。
5.3.2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深化體育旅游改革,吸引更多的公司加入到體育旅游的市場開發中來,實現投資的多元化。
5.4應對挑戰
5.4.1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第一,加強體育旅游法制建設和旅游景區的規章適度建設,制定切實有效的游客管理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旅游資源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第二,樹立綠色旅游發展觀[7]。加強對游客的即時資源保護意識教育,使他們明白如何更好地保護資源,使體育旅游與人文、自然、人類生存環境形成一個整體。
5.4.2加強區域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多個區域旅游品牌。如2011年3月在大連舉辦的廣東清遠市旅游推介會就可以加強大連與清遠的區域合作,為兩地的旅游企業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相互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促進大連清遠兩地旅游業的共贏發展。[6]廣東各市要加強此類項目的開發,提升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廉恩勇,張建忠.對體育旅游研究現況的分析[J].泰山學院學報,2006.12.
[2]吳克輝.略論廣東經濟特區的建設[J].新西部(下半月),2010.4.
[3]翁家銀,周德書等.廣東省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
[4]林帝浣.廣州經典游[M].廣東:廣東旅游出版社,2007.
[5]馮淑鳳.我國體育旅游消費市場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
[6]人民網.清遠市在大連舉辦旅游推介會.2011-3-30.
[7]白靜.中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