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通過對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項目化設計,闡述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內容設計步驟和方法。實踐證明,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項目化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水工混凝土結構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
國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文件精神,高職教育應該以職業崗位為導向,以專業技能的形成為目標,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也必須樹立基于職業崗位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觀念,采用適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而項目化教學就是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緊密聯系職業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依據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將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與實踐,設計成專業技能訓練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實施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1課程性質與任務
1.1課程性質
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是水利工程及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技能課程。該課程以工程力學基礎、工程制圖、建筑材料與檢測等課程為前導課程,其后續課程為水閘設計與施工、重力壩設計與施工、頂崗實習等。
1.2課程任務
本課程的任務是教會學生進行常用水工混凝土結構構件(梁、板、柱等)的結構設計,識讀與繪制結構施工圖。主要依據力學基本原理和大量的試驗基礎建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計算公式,并通過一定的構造規定加以規范和完善,該課程實踐性較強。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從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設計、施工與概預算、水工建筑物的維護與管理、水利行業相關職業證書的獲取等專業活動中,具備必備的混凝土結構基本知識、配筋計算原理、能正確識讀結構施工圖,并能很好地按圖施工。
2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設計
2.1設計理念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設計,打破原有的傳統授課章節概念,根據水利工程特點和“必須、夠用”原則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根據崗位需求和職業資格要求確定知識、技能、態度目標。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的項目化設計,首先,邀請本專業領域的企業和行業專家,對相關企業的一線工作崗位人員的有關工作和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全面的調研,再確定課程內容和工作項目;其次,對所確定的工作項目進行分解和細化,以獲得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同時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最后,再與專家們一起討論所設置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是否滿足了實際工程需要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同時對所確定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判和鑒定,檢驗學生掌握的各項能力是否達到工程實際要求。
2.2項目化工作過程設計
按照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標準,結合專家意見,對課程進行歸納和整合,有針對性地組織并實施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本課程通過大量的實踐調研,選取工程實際中的結構構件梁、板、柱等為載體,將課程內容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進行整合,設計了6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按認知規律和能力漸進的成長規律分成若干個基本工作過程的任務。見表1。
將該學習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對應地提出具體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目標。以項目1為例,該項目分為4個學習任務,要求達到6個知識目標、4個能力目標和5個素質目標,具體如表2。
3課程教學的實施
在課堂組織教學上,按照教學方案的設計,采取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以工作過程的能力培養為核心,分項目完成課程教學內容。根據各項目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現場實際工程錄像、圖片等資源,以“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基本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組織與實施,下面以學習項目1中的任務1中預備知識(表3)為例。
4考核評價
項目化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不同于傳統的考核評價,其特點是將能力、素質、知識的考核融入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本課程的考核標準參照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二級建造師),有利于有效培養學生的應職能力,推進“雙證書”制,建立良好的評價體系既能激勵學生、促進教學的改革發展,又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課程考核成績組成見表4,表5;其中過程性評價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60%,結果性評價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過程性評價以項目為單元來進行。每個項目成績都是從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據是提交的成果、作業、平時表現等。
5結語
(1)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法有效地建立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通過項目的教學形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內容一般均來自實踐,并涉及盡可能多的知識點,有實際應用價值,通過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團隊精神、創新能力、交流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職業能力,使培養的學生更能適應工程實踐第一線的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