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輝
1998年是網絡文學發展的伊始之年,痞子蔡以其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發表迅速走紅,以此為代表的網絡文學也從此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并蓬勃發展起來。網絡文學作品傳播能力強、互動性強、發表自由、獨具特色,這些特點都使其成為網絡的寵兒。從門戶網站、文學網站、QQ、博客、MsN等途徑傳播的網絡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隨著網絡文學的不斷發展,基于文化消費的網絡文學特點日益凸顯,網絡文學逐漸向符合廣大受眾的消費需求發展,特別是以銷售為主要的寫作導向,以營利為寫作的主要目的成就了網絡文學的消費性。本文從剖析網絡文學及網絡文學消費的內涵出發,分析網絡文學的消費性,并對網絡文學消費性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一、相關概念內涵解析
(一)網絡文學
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網絡文學的概念是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絡藝術品。其中,以網絡原創作品為主。可見,網絡文學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與傳統文學傳播方式大不相同的文學作品。從《第一次親密接觸》到安妮寶貝,再到“網絡三駕馬車”,一直到80后韓寒、郭敬明,90后蔣方舟、吳子尤,這些名字伴隨著《告別薇安》、《夢回大清》、《明朝那些事兒》、《三重門》、《夢里花落知多少》、《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鬼吹燈》等一本本暢銷書讓人們耳熟能詳。從總體上來講,網絡文學是新時代產生的新的文學形式,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物,同時也是網絡時代大眾表達情感、抒寫自我、反映現實生活狀態的一種文學載體。
(二)網絡文學消費
網絡文學消費是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必然產生的一種現象。網絡文學消費與網絡文學的生產方式、受眾的喜好以及社會經濟水平關系極為密切。在網絡日益發展的今天,廣大受眾可以足不出戶,在電腦前進行網絡文學消費。可見,廣義上的網絡文學消費是指受眾通過網絡文學作品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消費過程,如文學欣賞和文學閱讀。狹義上的網絡文學消費應該指在市場經濟發展下,網絡文學被作為特殊的商品進行銷售,受眾對其進行閱讀、欣賞和消費。因此,網絡文學消費是由網絡文學作品引發的消費過程。
二、網絡文學的消費性分析
(一)感情市場化明顯
網絡文學的消費性首先體現在感情市場化非常明顯。早期的網絡文學作品在進行創作時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或宣泄,應該主要來自個體情感的體驗與表述,使讀者產生一定的共鳴。而隨著網絡文學消費性的日益深化,網絡文學作品為了創造更加繁榮的市場以及最大化的物質回報,感情市場化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因為網絡文學的創作由自身情感的表達開始向迎合廣大受眾的消費口味轉變,其中的作品感情就越來越市場化。如愛情小說要悲劇、浪漫、凄美,玄幻小說要充滿獵奇與欲望,青春小說要悲傷與迷茫等。這些網絡文學作品中感情市場化就是為了又一個創新高的點擊量,是為了贏利目的而進行創作的。如一家知名網絡文學網站的編輯曾說過:“愛情小說必須要悲,越悲越感人,越悲越有人看……”可見,網絡文學的消費性使得作品創作在感情上趨向市場化和商品化。
(二)審美性及思想性降低
網絡文學的消費性還體現在作品的審美性及思想性降低。大部分網絡文學是以連載的形式出現在網絡上的,為了滿足廣大讀者快速更新的迫切需要,同時也為了提高寫作的速度,獲得更多的作品點擊率,大多數網絡文學作者都很難對文學作品做精細的構思與打磨,多數人走上了仿寫別人作者的路子,有的人甚至還會去復制抄襲別人的作品。在很多網站上往往會看到故事情節雷同、敘述寫模式相似的網絡文學作品。如《第一次親密接觸》發表之后,緊接著又出了跟風作品《第二次親密接觸》、《第三次親密接觸》以及《第無數次親密接觸》,等等,這些作品和它們的前身一樣,悲傷的故事情節和調侃的文風如出一轍。這些跟風的網絡文學作品無論從審美性還是思想性來講都較為低下,沒有創作出自身的文學特點。另外,出于市場的需要在網絡文學作品中多出現一些人性被現實扭曲的情節,貪婪、暴力、性是許多網絡文學作品的主題。這些沒有個性、情節雷同的作品對從文學角度提升受眾審美性及思想性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類型化傾向使消費便捷
網絡文學的消費性還表現在網絡文學作品日益類型化傾向使消費更加便捷。網絡文學作品的類型化主要是指網絡文學作品分類更加明顯,以小說為例,青春小說、奇幻小說、穿越小說、網游小說、架空小說、校園小說、盜墓小說、商戰小說等各種類型化的小說越來越多,分類越來越細。雖然傳統文學中如愛情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也有一定的類型,然而網絡小說的分類如此精細,作品數量如此之多,是傳統小說不能相比的。網絡文學作品的類型化滿足了廣大受眾在網絡時代對文學作品的需求,使他們期望能夠在這些小說中得到安慰。而這種需求自然轉化成了巨大的市場潛能。網絡文學作品的類型化批量生產給讀者進行網絡文學消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網絡作者可以針對受眾口味很快出爐一大批類型化作品,滿足市場的需求。另外,網絡文學作品的類型化好比大型超市中的貨物,按照分類在貨架上依次擺放,并提供貨號,消費者很容易在海量的“文學貨物”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使受眾進行網絡文學消費更加便捷。
三、網絡文學消費性的發展趨勢
(一)著力打造高藝術素養的網絡文學作品
網絡文學的消費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網絡文學作品要想得到持續性發展,一定要著力打造高藝術素養的網絡文學作品,提升網絡文學作品的審美性和文化思想底蘊。即使在市場化和商品化條件下,網絡時代作家的創作也要具備精神產品的相關特征。也就是說,雖然有的網絡文學作品因為市場化而失去了一定的藝術性,但是好的網絡文學作品就像珍貴的古董一樣,不會因價格而失去它的魅力。網絡文學作品的消費不同于普通的物質消費,因此一定要從精神領域打造具有高藝術素養的網絡文學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在廣大消費讀者藝術修養提高的情況下,增加網絡文學的市場份額。此外,網絡文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還需要各種傳媒的大力支持,如知名的網絡文學網站、大的門戶網站,還有其他傳媒載體,要不定期就網絡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反饋,從而在質量上有一個總體的控制,以不斷促進網絡作者提高寫作水平和技巧,使審美性高、富有思想內涵的網絡作品不斷出現。在網絡文學今后發展的道路上,應該關注現實生活,關乎大眾民生,從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華及民族傳統中去不斷尋找網絡文學作品精神的源泉和藝術命題,這才是網絡文學發展的長久之計。
(二)網絡文學要走產業化道路
網絡文學在發展中的消費性為其帶來了諸多問題,因此,要使網絡文學可持續性發展,一定要走產業化的道路。網絡、電視和手機等傳媒為網絡文學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為網絡文學作品的產業化提供了便捷的文化生產載體。如網絡小說《藏地密碼》出版之后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圖書,并相繼與國外幾個大出版公司簽定了版權合同。還有許多好的網絡文學作品成功地改編成網絡游戲,實現了超高的版權增值收入。盛大公司的成功更是網絡文學產業化道路成功的典范,在這條道路上,網絡文學將自己的消費性全部展示出來,并得到廣大受眾的認可。從網絡文學作品的生產到傳播消費,再到工業化運營,網絡文學一定要與網絡平臺的其他增值服務一起發展,進而擴展文學作品的價值功能和生存空間。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需求、市場的導向以及受眾的喜好,也順應網絡文學作品本身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劉玉蓮,網絡文學與消費狂歡——從安妮寶貝的小說暢銷看網絡文學的消費現象[J],消費導刊,2007,(11).
[2]羅崇宏,網絡時代文學市場化趨向[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3]周沭紅,大眾文化下網絡小說的消費特質與藝術價值——從艾米的《山楂樹之戀》談起[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5).
[4]馬季,網絡文學:與傳統逐漸融合,生產消費機制成型——2009年中國網絡文學述略[J],文藝爭鳴,2010,(01).
[5]張學海,試論網絡文學的時代特質[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