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漢波
語文是一門具有濃郁人文色彩的學科,通過語文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情感體驗,從而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而情感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用情感去感染和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不完全成熟的階段,也是養成良好素養的關鍵時期,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發揮情感教學的積極作用,塑造學生高尚的情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情感教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品質
在心理學中是這樣來解釋情感的:“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情感體驗的主體,教師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隨著自己去欣賞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形成學生的情感品質。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抒發愛國情懷的篇章,在這些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激昂,或者悲憤,或者充滿豪情壯志,或者滿懷赤子熱忱,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讀,去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感情與內涵。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課》,通過小佛朗士在普法戰爭時期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也表現出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時,一定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變化,接受情感的熏陶,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
二、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恰當的意境,給學生創設一個體驗文本情感的空間,讓學生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手段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呢?方法有很多,比如觀看視頻、聽音樂等。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也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朗讀對情感傳遞也有著很大幫助。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地體會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并運用朗讀技巧,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來,用聲音來感染他人,也感染自己。學生在朗讀中,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能夠調控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我們在講臺上聲嘶力竭,可是講臺下的學生卻昏昏欲睡,無論怎樣都無法讓學生興奮起來。實際上,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無精打采,主要是因為他們感覺不到與老師的情感交流,他們認為老師講的東西和他們沒有關系。語文教師在課堂調控上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把學生的課堂情緒充分地調動起來,這就需要情感教學來發揮作用了。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并且認真地加以體會,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把情感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課中與老師產生共鳴,把學生從沉悶中喚醒。
教師的情感狀態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情感狀態,教師在講臺上如果只是大聲地宣講知識,而不傾注情感,那么就很難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相反,如果教師傾注了感情,并且能夠準確地傳達給學生,那么學生的情緒就會受到感染。教師要在課堂中通過各種方式傾入大量的感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收到教師積極情緒的感染。教師上課的狀態一定要做到情緒飽滿,要情動于衷,形諸于外,讓學生也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之中,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緒和諧地融為一體,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四、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門既生動又枯燥的學科,說它生動是因為語文學習中有優美的語言,有豐富的情感,有精彩的故事,有迷人的風情;說它枯燥是因為語文學習的本身需要掌握許多語法、技巧,如果沒有恰當的指導,那么語文學習是相當枯燥的。比如說詩歌鑒賞,詩歌本身韻律和諧、情感豐富,這些都是生動的,可是如果不懂得鑒賞技巧,那么就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詩歌的意境之美,學習自然也就顯得枯燥了。再比如說寫作,很多學生并不是腦子里沒東西,而是苦于無法用恰當的語言書寫自己的情感。這些問題都影響著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情感教學,能夠調動起學生課堂情緒,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他們在感受教學情感的同時,也會主動地去體會文章的情感,去發現文章中豐富的意境,同時也會產生寫作的欲望和沖動,從而主動投入學習,這樣一來,學習變得輕松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總之,在現代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它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讓學生以飽滿的情緒主動投入學習當中,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情感品質和道德情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提高個人素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傳達豐富的教學情感,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
(宿遷市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