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猛
一、關于運用電腦技術進行初一年級歷史學科輔助教學的實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為資料的來源、交流的平臺、認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根據上述要求,筆者在初一歷史教學中,運用電腦技術進行了輔助教學。
1. 運用教材配套光盤輔助教學
初一歷史的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在課本的配套光盤中,有相關的教學資料。例如,利用配套光盤《中國歷史》(初一上學期),講解《唐代的詩與畫》,講解李白、杜甫的詩歌和吳道子的繪畫作品,比較生動形象。光盤中的圖片、“word文檔”及有聲有色的幻燈片,介紹中國歷史知識的網站鏈接,使學生興趣盎然,且能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2. 綜合運用辦公軟件制作課件輔助教學
“運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優秀的課件必須體現出其特性,發揮出其優良的教育功能:即特效性、領先性、科學性。”“Office”組件的綜合運用,能制作出更有吸引力的課件。例如,在幻燈片中插入“word文檔”、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就能使各種文件“各顯其能”,產生出“資源整合”的最佳效果。在教“抗日戰爭”時,筆者在幻燈片中插入了圖片“word文檔”和“九一八事變”等視頻,使學生掌握了歷史知識。同樣,在利用“文語通”等軟件朗讀有關內容,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便于其理解和記憶。利用“WPS演示”制作課件,可插入視
頻的格式有mpg、avi等十幾種,比 “PowerPoint”支持的格式種類多——筆者運用它制作了“辛亥革命”等課件,效果良好。
3. 借助網絡輔助教學
(1)上網搜集教學資源。筆者和學生一起,上網收集其他學校的教學信息。通過“百度搜索”,收集了其他學校的教學資源,例如,通過“司馬遷與《史記》”等的文章、圖片等,積累資料。
(2)制作電子板報,鞏固教學內容。利用“Office”組件,指導學生制作的“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等板報,圖文并茂、精彩紛呈。學生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術。
(3)制作網頁,拓展教學內容。利用“ FrontPage”等制作網頁。通過指導學生制作“唐代的詩歌與繪畫”等網頁,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其進一步學習歷史課程及運用電腦技術來學習的積極性。
(4)通過網絡觀看或下載有關視頻,鞏固知識。在“我樂網”等網站有很多關于中國歷史的視頻。筆者指導學生觀看了相關的視頻。有些視頻,還利用“realplayer下載和錄制管理器”下載。例如,下載了視頻《盧溝橋事變》等。這些文件成為師生制作課件的資料。
二、運用電腦技術進行初一年級歷史學科輔助教學的理性思考
1. 是否需要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
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能體現出諸多的功能。以電腦技術為主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具有多種功能:再現功能、信息調用功能、啟發與引導功能等。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
2. 怎樣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
(1)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訓練。馬克思主義指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運用電腦技術整合學科教學內容,是“普遍聯系”的體現;運用電腦技術輔助學科教學,是“永恒發展”的要求。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工作。在電腦與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 “信息時代”,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時代,教師要首先實現“現代化”。
這就需要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要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諸如黨的教育方針、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等,都要掌握。而以電腦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又需要進行訓練。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訓練,做到“一專多能”,才能與時俱進。
(2)教師要精通業務。韓愈在《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精通業務,做到熟能生巧,才能完成上述任務。否則,即使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也只是形式而已。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扎實的業務功底為基礎,進而才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3)要掌握好“課容量”。電腦技術,只是“輔助性技術”。過多地使用此“技術”,就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疲倦”,產生出“副作用”。一味地使用“現代化教具”,則教師的引導、講解、板書等過程就削弱了,師生間的“互動性”就減弱了,教學效果就難保證。因此,要給電腦輔助教學以準確定位:它只是“輔助性技術”,電腦只是“教具”。
教師要發揮師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互動作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會副秘書長柳夕浪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述、問、答等都是導向學生的行為,即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他們的學習需要出發,加工處理教學內容,以適當的方式輸出教學信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學生也通過反饋評價、模仿等途徑對教師產生影響。” 不論采取何種方法,都要在“互動”中獲得實效。否則,即使運用了現代化設備和技術,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4)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在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中,要反思與總結,要揚長補短,提高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徐州市大屯礦區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