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上學期末,期末考試后,我對語文試卷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發現失分最嚴重的是同學們的書寫!于是,評講試卷之前我問學生:同學們知道失分最多的地方在哪里?他們有的說是作文,有的說是默寫,還有的說是閱讀理解。對他們的回答我都予以否定,然后嚴肅地說:“你們的分析都是錯誤的!失分最多的是書寫!”下面議論聲頓起:“不可能吧?”“怎么會呢?”……一個個表情疑惑,我接著說道:“進入中學以后,老師對書寫的要求更嚴格了,一道默寫題中只要有一個錯別字,該小題就不得分了,作文的書寫要求也更為嚴格,除了書寫分5分外,字跡潦草,錯別字多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評分的。”
是啊,目前,中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讓人擔憂。《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生的書寫有如下要求: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可見,規范漢字書寫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每一位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都知道現在中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如何。當我們批改學生作業、作文時,看到的都是那些橫不平,豎不直,歪歪扭扭的漢字,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把偏旁部首扔得到處都是。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很痛心,那我們該怎樣去改變這種現實呢?
一、抓源頭,改變學生輕視書寫的思想
有不少學生認為字寫得好不好,對成績沒有多大影響;也有的認為練字費時費力,最后沒什么效果;更有甚者認為自己的字就是寫不好了,練了也是白練。因此,我們要向學生講清楚寫字的重要意義。漢字的書寫目的是記錄語言和傳達情感,具有社會交際的作用,所以,我們就要把字寫的美觀些。我們學習寫字的目的,不一定都要成為書法家,但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范、端正、干凈、容易認。假如寫的字讓人難以辨認,就起不到交際的作用。于人于己都不方便,影響辦事效率,甚至出差錯。由此看來,寫好漢字對每一個使用漢字的人來說都很重要。
二、多協調,營造學生練習漢字的氛圍
漢字書寫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從國家而言,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特別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國家從宏觀上對漢字教學提出了要求。就老師而言,老師應該經常進行不定期抽查練字本,這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練的如何,而是對那些寫得認真的,寫的比以前有很大進步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能促動其他學生力爭上游,形成良好的練字氛圍。在同一個語文組的班級之間可以經常舉辦一些小的練字比賽,展示學生的練字訓練成果,增強學生的練字信心。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我相信,有了良好的練習漢字的氛圍,學生的練字效果一定會好的,字也會越練越漂亮的。
三、舉行活動,激發學生練習漢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練習漢字有了興趣,才會樂學、學好。在教學中,可以把班級黑板報左右兩側的空白墻壁利用起來,在上面展示每次優秀學生的手抄習作和書法作品(包括硬筆和軟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豐富了班級文化。
在上課之前,加一個“關于漢字的三分鐘演講”環節,搜集古往今來練字的故事和名人,比如被人們譽為“書圣”的王羲之,傳說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叫墨池。據說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他經常在一個池子邊練字,每次練起來,不知疲倦,不知時間,練習了不知道多少張紙,洗壞了不知道多少支毛筆,日積月累,那池子的水竟然全黑了,后來人就稱它為墨池,有文學家還寫了《墨池記》。從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練習了漢字,還陶冶了情操,尤其是認識到“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四、最后,堅持到底,讓自己的漢字書寫美起來
練字一時不是難事,練字一世才是真難,要想真正把漢字寫的美觀,我想最需要的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
現在,學生的學業很緊張,每天的時間都被緊緊利用,要想抽出更多的時間練字似乎不現實。所以,學生應該有“作業即練字,作文即練字”的意識,每次一提筆,就開始練字。我想,有了這樣的意識,每時每刻都注意自己的字,每時每刻都比較一下自己的字是否比以前進步了,每天一點變化,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學生自己要能制訂一個一周計劃,一周內要有效練字多少,不能僅僅有數量,日積月累,我相信,同學們的字肯定會美起來的。
漢字,中華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渠道,希望我們一起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去做,其任重而道遠,我們在努力。
(如皋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