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琢
現代教學設計吸收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圍繞各個實際問題展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又要注重學。如何把現代教學設計的思想應用到《電了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筆者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1.合理選擇教學的度。《電子技術基礎》是應用電子技術、信息工程、電子設備運行與管理等電子類專業的主干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設計方法,訓練學生應用電路制作與調試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科學思維方式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突出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識的應用,回避煩瑣的集成電路內部分析和數學推導,著重外部邏輯功能的描述、分析和應用,強調外特性和主要參數。
2.理論融入實踐中。《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在本門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各章都設置了相應的實踐訓練環節——技能訓練。它包括基本性技能訓練和設計性技能訓練兩部分。基本性技能訓練所涉及的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充分體現課程的實踐性。設計性技能訓練是根據給出的實際問題,由學生自己設計實現邏輯功能的電路、選用芯片、進行安裝調試、排除故障。同時還設置了理論與實踐綜合課程——課程設計內容,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實訓課程的實踐,使學生基本掌握了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再通過相應的課程設計將理論用于實踐,將設計和實踐融為一體。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課題引入。《電子技術基礎》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可在介紹一些重要章節前,列舉一個設計實例或工程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設計、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例如,在學習中規模集成組合邏輯電路這個內容時,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SSI組合電路的設計方法設計一個交通燈故障報警電路,交通燈有紅、黃、綠三色。只有當其中一只燈亮時為正常,其余狀態為故障,要求用與非門實現。然后提出問題,用SSI組合電路進行設計時,是以門作為電路的基本單元,我們能否用其他邏輯部件來實現這個電路的設計呢?在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后,教師可以直接給出答案: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中,譯碼器、數據選擇器這兩種規模邏輯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電路的邏輯功能。
2.設疑激學。“學貴知疑,小疑進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只有不斷提出問題,才能探究解決問題。設疑激學,就是老師用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生疑、質疑和釋疑”的能力。提問方式的設計包括“何時提問”、“提哪些問題”、“如何提問”等等。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提出的。將相關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進行探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分析解決問題。
3.現場教學,講練結合。將課堂講授與技能訓練合理結合,有些教學內容可以安排在實驗、實訓中進行,邊講邊練,講練結合。邊講邊練主要用于介紹集成電路工作原理后,由學生對電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進行測試;練講結合則是由學生根據集成電路的功能表對電路進行測試,而后由老師和學生對測試結果進行討論,歸納總結,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4.選例題。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主張“精講多練”的原則,“精講”是指對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及相關知識點要講深、講透。“多練”是指在解題思路和設計方法上要勤于練習,要學會創造性地完成作業,學會一題多解。為此,教師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并聯系工程實際的綜合性和設計性例題,在課堂上多講設計思路和方法,少講具體知識。
三、教學設計要注意的要點
1.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教師應盡量讓學生注意到自己的表情和動作,講課時,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注意抑揚頓挫,講到重點內容時,要靠聲音的變化吸引學生,還要控制講話的速度,善于使用停頓,增強語言的力度和肯定意味,便于學生對費解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同時,教師還要注意體態的變化,適當配合一定的手勢,提高吸引力和說服力;老師的視線要注意經常掃描整個教室,匯集學生視線,把師生聯系成一個整體,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2.控制教學進度,做到張馳有度。CAI教學中由于課堂的信息量較大、教學速度較快,學生大腦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易產生視覺疲勞和思維疲勞,也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有一個回味、思考、整理和再加工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分解成一系列臺階,使學生沿著臺階提高認識。要隨時觀察學生,及時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合理控制講課速度,讓學生有進行回味知識和思考的時間。
3.加強板書與CAI的有機結合。在CAI教學中,由于教師必須事先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以軟件的形式固化,這種固化的結果,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和進程必須按照原有的設計進行,不利于實際課程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調整。特別是對一些公式推導、解題過程、電路分析過程和設計過程,一旦固化就會失去原有的靈活性,使教學變得死板而教條。因此,需要通過板書講解進行補充。為了消除學生長時間看投影屏幕引起的視覺疲勞,筆者認為選擇黑板的方式較為合適。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邊分析邊板書邊畫圖,使學生見聞一致,使有聲語言和書面語言相互補充,給學生以較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