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龍

摘要:圍繞《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精品課題建設標準(暫行稿)》所提出的“精心選題”、“精細設計”、‘精當操作、“精彩呈現”和“精致管理”這五項一級指標,分別對其內涵、關系、權重和具體內容作了詳細闡釋,以進一步規范、引領我省課題研究,促進我省課題研究由重數量向重內涵、重質量、重品位轉型,促進我省教育科研出更多的優秀成果、精品成果。
關鍵詞:江蘇省教科研;標準解讀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11-0016-05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精品課題建設標準(暫行稿)》(以下簡稱“標準”)是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見》研制而成,適用于全省各級各類課題研究,目的是進一步規范、引領課題研究,促進課題研究由重數量向重內涵、重質量、重品位轉型,促進我省教育科研出更多的優秀成果、精品成果。現結合基礎教育課題研究的實際,對“標準”進行學理分析和解讀。
一
“標準”共有一級指標5項,分別是“精心選題”、“精細設計”、“精當操作”、“精彩呈現”和“精致管理”,我們把它們稱為精品課題建設“五項要求”。對這5項指標的理解,重點要放在對“選題”、“設計”、“操作”、“呈現”和“管理”內涵的準確把握上,抓住課題研究這5個環節最本質的東西,體現各自的規范性和專業性。
精品課題作為一個完整產品,強調全面性和系統性。5個環節中,“選題”、“設計”、“操作”和“呈現”是課題研究從啟動到結束所要經歷的4個程序性環節,前后銜接,環環相扣;“管理”滲透在這4個環節中,與它們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5個環節共同構成了一項完整的課題研究,缺失其中任何一環都談不上嚴格意義、科學層面上的課題研究,更不能稱之為課題研究中的“精品”。
精品課題的衡量標準要明確具體、可測可評。每項一級指標均有3項二級指標,進一步分解和規定了一級指標的內容,使之更具體、可操作、可評判。之所以把每項一級指標分解為3項二級指標而不是各不相同的若干項,只是出于整齊劃一方便記住的考慮,3項二級指標也基本體現了一級指標所應包含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內容。二級指標合起來正好是15項,我們稱之為精品課題建設“15條細則”。每一條細則均有豐富內涵,需要課題研究者和管理者結合自己研究和管理的具體課題仔細琢磨、準確把握。
精品課題的衡量標準要重點突出、權重分配恰當。5項一級指標的權重,“精心選題”、“精細設計”各為15分,“精當操作”、“精彩呈現”各為25分,“精致管理”為20分。“選題”和“設計”的權重最低,是因為這兩個環節屬于研究的前期準備階段,還只是“研究設想”。精品課題重點考察的是“做法”和“效果”。“操作”和“呈現”這兩個環節是最能體現“做法”和“效果”的,所以權重最高。“管理”也能體現“做法”和“效果”,貫穿課題研究的始終,本身也有規范性和專業性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規范而專業的管理能促成規范而專業的研究,一項好管理就能帶出一個好課題,所以“管理”的權重不能太低。
二
“選題”、“設計”、“操作”、“呈現”是任何課題研究從啟動到結束都必須經歷的4個程序性環節,給它們分別加上“精心”、“精細”、“精當”、“精彩”4個形容詞,實際上就是要求精品課題必須在“精”字上下功夫,“精”的核心就是規范與專業。
1.關于“精心選題”
嚴格來說,“精心選題”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兩個環節,其中還涉及課題名稱的表達。結合中小學幼兒園課題研究實際,我們所強調的“精心選題”主要體現在:
第一,突出問題解決。中小學幼兒園課題研究必須聚焦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以問題解決為導向,通過問題解決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問題在前,課題在后,以課題的方式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始終是中小學幼兒園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解決學校發展中出現的“校本”問題、迫切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大多數老師都有興趣和愿望參與研究解決的問題,始終是中小學幼兒園課題研究尤其是學校“主課題”研究必須堅守的“問題立場”。
第二,明確研究定位。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學校,產生的原因不同,問題解決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是全面推進還是重點突破,推進到什么程度,突破在哪幾個點,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應用研究與創新研究、中長期研究與“短平快”研究等等關系如何處理,這些都涉及研究定位,需要予以明確。
第三,合乎研究的基礎與條件。好選題除了要有問題針對性和定位準確性,也要與研究的基礎和條件相適應。如學校是否能提供相應的物質和制度保障、財務和時間支持,老師是否具備與課題相關的知識背景、知識結構、研究素養等。
第四,有適切的名稱表達。好課題需要有好的課題名稱,好的課題名稱需要適切表達。適切的表達首先是簡潔,讓人容易記住(超過20個字的課題名稱、用正副標題虛實結合表達的課題名稱需要仔細斟酌);其次是合乎語法規范,“主謂賓”讓人一看就明白;第三是突出課題核心概念,但核心概念以不超過3個為宜,不能為“標新立異”而提出一些違背教育共識和學術規范的核心概念;第四是體現鮮明的價值取向和明確的研究定位。
第五,有充分的前期論證。對課題進行前期論證就是對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再聚焦和再分析,對課題的意義與價值進行再認識,對課題名稱、核心概念、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等進行再思考、再選擇、再確認的過程,目的是進一步發現、認清、彰顯課題研究的獨特性、創新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課題選擇必須以充分的前期論證為依托,通過前期論證將課題選擇與課題設計連結起來通盤考慮。
2.關于“精細設計”
“精細設計”圍繞課題的核心思想、整體框架、基本結構和主要流程而展開,是對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過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進行相對完整、嚴密周到的策劃和安排,具體表現為:
第一,清晰表達課題核心思想。課題研究需要概括提煉出課題核心思想,這是課題研究的靈魂,是精品課題必須具備的東西。核心思想是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漸漸豐富、完善的,但在課題設計階段認識和理解到什么程度,表達就要到什么程度。要針對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地把課題提出的實踐依據和理論依據思考、表達清楚,把課題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思考、表達清楚,把課題的價值取向和所要達成的理想狀態思考、表達清楚。思考、表達得越清楚,說明對課題的認識和理解越到位,也就越能統攝和引領課題研究。
第二,把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當作一個整體來設計。研究目標指向問題解決,需要清晰描述問題解決后所達成的結果狀態,要體現一定的概括化、抽象度和層次性,能夠被整體把握;研究內容落實、分解研究目標,是研究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明確化和操作化,不能脫離研究目標隨意擴大或縮小研究范圍和內容;研究過程涉及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和階段研究負責人,計劃性、統籌性、操作性最強,需要考慮周全;研究方法暗含在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過程中,需要有對應的選擇和設計。
第三,重點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設計。內容設計要:(1)結構完整。要回到課題名稱、課題核心思想、課題核心概念上來整體構思研究內容,體現研究內容的結構化、完整性。(2)重點突出。根據課題定位,確定某幾項內容作為研究重點。(3)特色鮮明。課題研究的特色,實踐操作的特色,需要在研究內容上有所體現。方法設計要與課題的目標和定位相適應;與研究內容相匹配;體現不同研究方法獨特的研究路徑、步驟。方法的選擇、設計和運用是渾然一體的過程,需要從課題申報開始考慮清楚,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得以體現,在成果的最終表達上有所呼應。比如,既然選擇了“案例研究”,就要把有關案例研究的設想說清楚,包括案例的選擇(選擇哪幾類案例、各類案例的選擇范圍多大、選擇的標準如何確定)、相關材料的收集(收集哪些與案例有關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案例的呈現與分析(怎么呈現案例、怎么分析案例)。這樣說清楚了,案例研究的規范性和專業性才能體現。這樣做扎實了,案例研究的成果才能豐富、多樣、有研究的味道。
第四,在設計中有所追求。(1)追求創新。要通過課題設計,讓人深切感受到課題在思想、視角、路徑、方法等層面所體現出的創新程度。(2)追求實在。盡可能結合自身感受真切表達對課題的理解和認識,盡可能根據自身研究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3)追求特色。除了研究內容要有特色,課題名稱的表達也要有特色,有特色才會讓人過目不忘。(4)追求適切。選題有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能夠在課題核心思想引領下思考、設計、表達研究的各個主要環節,各個環節之間相互關聯和匹配。
3.關于“精當操作”
“精當操作”是對課題實施而言的,主要體現在:
第一,制訂詳盡周到、切實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課題實施方案與課題設計有聯系也有區別。課題設計寫在課題申報評審書中,有固定的書寫格式與內容要求,是寫給評審專家看的,要突出課題的特色和亮點。課題設計得好,評審通過的可能性就大。課題實施方案寫在課題立項后正式實施前,是寫給參與課題研究的所有成員看的,要讓他們看后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是課題研究的“施工藍圖”。課題實施方案沒有固定書寫格式,每個課題組都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只要能夠回答清楚課題研究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誰來負責做”這四個問題,就是一份好的“施工藍圖”。千萬不能把課題設計完全等同于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以實施方案為藍本展開研究。(1)確保每個子課題都有專人負責、分工落實;(2)嚴格按時間進度安排完成相應的研究任務;(3)合理運用課題所涉及的研究方法,體現不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4)及時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體現研究成果的連續性、豐富性和多樣性;(5)根據研究的實際進展情況,在研究中不斷修正、完善實施方案
第三,選擇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就要做成什么樣的研究。當前,教育科研方法已越來越呈多樣化、交叉化趨勢,作為課題研究者,選擇了某種研究方法,就要遵循這種方法規范,體現這種方法獨特的研究路徑和步驟。比如“案例研究”,就必須嚴格按“案例的選擇”、“材料的收集”、“案例的呈現”、“案例的分析”來展開研究。“行動研究法”需要立足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現和解決問題,是一種包括“制訂計劃、開展行動、評估效果、反思改進”四個環節的循環研究,涉及眾多教育科研方法的綜合運用,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行動。
4.關于“精彩呈現”
“精彩呈現”是對研究成果而言的,主要體現在:
第一,呈現豐富多樣、與課題高度相關的成果,體現成果的有效性。所謂豐富多樣,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1)有一份全面反映課題研究總體概況和研究成果的課題研究報告。這是任何課題在完成研究任務后都必須拿出的一份成果主件。(2)有一系列能夠支撐這份研究報告的成果材料,包括專著、論文、各種案例、視頻、光盤、網站(網頁)、其它各種研究過程性資料等。(3)在一系列成果材料中,能夠分辨出成果主件與成果輔件。所謂與課題高度相關,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研究成果是在課題立項以后取得的;二是指各類主要成果所反映的內容與課題核心概念密切相關。所謂成果的有效性,主要就是研究成果要把課題研究與改善實踐之間的關聯性揭示清楚,呈現說服力強、站得住腳的研究效果和結論,包括課題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效改善了實踐、改善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第二,呈現研究的展開過程,給人以方法論啟迪。好的研究不僅要呈現豐富的成果,也要呈現成果取得的完整過程,給人以方法論啟迪。作為研究者,一方面要善于從他人的課題研究中觀察學習課題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總結和表達自己的方法論成果。就中小學幼兒園課題研究來說,這樣的總結和表達,最基本的思路有兩條:(1)內容性總結和表達。也就是研究內容(或者說幾個子課題)有幾項,就把每項內容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呈現出來。(2)過程性總結和表達。也就是按總課題研究階段的劃分,把每一研究階段的研究方法呈現出來。這樣的總結和表達,呈現的是每個研究階段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第三,突出研究主張和實踐舉措。李吉林老師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縱觀她的情境教育研究歷程,可以發現她既不脫離教學實踐,又不忽視理論學習,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建構中不斷明晰自己有關情境教育的研究主張和實踐舉措,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以“美”為突破口,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這樣的總結和表達,說它是理論話語,卻很通俗;說它是實踐話語,又有理性。能夠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清楚表達自己的研究主張和實踐舉措,這是中小學幼兒園每一位致力于精品課題建設的研究者必須努力追求和具備的專業素養。
三
從“十二五”開始,我省教育科研管理的總方向就是抓內涵、抓質量、抓品位。制訂目前這樣一個“標準”,也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怎么來抓,還是要從課題管理入手。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管理能成就好課題。
1.重過程
這是老生常談的話,也是必須不斷重提的話,因為即使到目前,課題研究中“重兩頭輕過程”的現象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過程管理怎么管,一要抓全程——關注研究的整個過程;二要抓重點——不同研究階段有不同的管理重點。課題申報及其相關準備屬于研究前期,管理重點是確定選題、圍繞選題收集文獻、按要求認真填寫課題申報評審書、組織選題論證、吸納選題論證時專家的合理化意見修改完善課題申報評審書;課題從開題到結題屬于研究的主體階段,開題論證、中期匯報、結題鑒定是這個階段不能缺少的三次重大活動,要認真組織。不僅如此,根據研究的需要和可能,組織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術研討,在研討中充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是這一階段需要突出的管理重點;結題以后,如何進一步總結、提煉、呈現研究成果,擴大成果影響,深化和拓展后續研究,仍然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2.重積累
課題研究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長期積累。有長期科研積累的人,才有勇氣和底氣承擔不同的科研任務。因此,無論是課題研究者還是課題管理者,都需要重視科研的積累問題:(1)積累研究文獻。做一項課題,盡可能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找齊,寫出一份文獻綜述最好,能夠把文獻資料和文獻綜述裝訂成冊供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參考更好,能夠做到做一項課題保存一套文獻資料則好上加好;(2)積累過程性研究資料。過程性研究資料主要包括研究方法類資料(調查問卷、訪談提綱、課堂觀察表、評價測量工具等)、研究活動類資料(活動時間和地點、活動主題和形式、參與活動人員、活動內容和資料呈現方式等)、重要階段性文本資料(課題申報評審書、課題立項通知、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結題報告等)三大類,其中研究活動類資料是最能體現“過程性”的,不僅要重視收集整理,更要重視分析和運用;(3)積累階段性研究成果。不斷強化成果意識,根據課題總體安排,及時推出階段性研究成果,分門別類地做好成果的歸檔工作;(4)積累研究經驗和教訓。經驗和教訓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都會有所體現,需要及時反思總結。
3.重細節
課題管理是個“技術活”,也是一項“細膩活”,在大方向明確的前提下,需要關注細節。細節看清了,才更容易發現管理中的漏洞或不足。比如籌備組織一次開題論證活動,需要關注的細節有:(1)材料準備——有沒有提供課題申報評審書、開題報告、重點子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獻資料匯編這四類重要文本。如果只是提供了一份開題報告,說明課題組在開題論證的材料準備上是很不充分的。(2)論證專家成員構成——有沒有根據課題特點,兼顧到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三方成員的結合。(3)對專家論證意見的處理——是聽聽而已,還是認真記錄整理、會后組織討論,把專家提出的中肯意見充分吸納到課題研究中。文本上的細節也是需要重視的,比如校對問題、排版問題、文獻引用的注解問題等等,都要符合規范。
4.重創新
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課題管理,都有一些程序化、程式化的規定和要求。這些規定和要求,本身就體現了科研的規范與專業,既要遵守,也要創新,否則會讓課題研究索然無味。創新既可從大處著眼,也能從小處入手。就“大處”而言,如何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課題管理,這肯定是一個必須要走的路,需要每一個課題管理者思考、探索;就“小處”來說,即使是一項傳統的科研活動,只要管理者有創新的意識,也會有創新的空間。比如同樣是開題論證,南京市力學小學就打破了傳統的開題模式,把“基于學科特質的小學研究性課堂的深化研究”的開題匯報分為四個板塊:回眸研究性課堂、初探學科特質、建構學科主張、想象未來課堂。每個板塊又讓一組教師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現,同時將有關課題的文本材料提供給論證專家。這樣的開題活動,把握了科研的本質,創新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拉近了課題與老師的距離。
Construal of Jiangsu Construction Criteria on Education Planning Fine Subjects
CAI Shou-lo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ed on the first five targets including careful selection of the subject, delicately designing, precise operation, wonderful presentation, and elaborate administration by the Criteria, expounds detailedly its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weight, and concrete contents, with a view t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subject research in Jiangsu Province, hoping that Jiangsu Provincial subject research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quantity-focused to connotation-quality-grade-focused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mor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 criterion constr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