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青
摘要:我國一直崇尚“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但近幾年來卻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凸顯了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會安全責任嚴重缺失。通過介紹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分析我們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提出我國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要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企業;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029-02
食品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質,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和營養供給的必需品。然而,我國作為一個飲食大國,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卻頻頻出現,嚴重危害了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公眾對食品企業的信任度一再降低,更加凸顯了我們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嚴重缺失。而食品的特殊性決定了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體現。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應當承擔起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應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謀求企業自身發展。
一、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1979年,Carroll提出了社會責任分類思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乃社會寄希望于企業履行之義務;社會不僅要求企業實現其經濟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夠尊法度、重倫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即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由慈善責任之和。
二、我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國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每年被披露出來的食品安全事件至少上千起。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凸顯了我國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會責任嚴重缺失,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食品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
傳統的看法認為,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其唯一目標就是賺取利潤,獲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樣的目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僅僅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很容易使企業只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產生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如在生產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換得短期的超額利潤。因此,如何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成為熱點。實現企業社會價值最大化,就必須將消費者的利益置于重要地位,遵守商業道德,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二)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識,維權成本高
首先,消費者缺乏購買安全食品的常識。中國眾多的消費者由于收入水平不高,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加上缺乏相應的常識,所以在購買食品時安全意識淡薄,往往制圖便宜,不顧及食品的質量、衛生問題。
其次,消費者在自身權利受侵犯時,只有少數會努力爭取自身權利,大多數消費者往往忍氣吞聲,不去做有力抗爭,不知道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原因是維權成本太高,大部分食品的價格都不高,而投訴成本遠遠大于消費者獲得的賠償,這讓很多消費者放棄了維權。對消費者而言,如果索賠的成本高于索賠所獲得的賠償,那么從理性的角度看,很多消費者會放棄維權與索賠。
(三)相關法律制度建設不完善,政府部門監管執行力不夠
制度建設不完善表現在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乏系統的法律約束和保障。目前,我國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散見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中,沒有專門的法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作出系統規定。與此同時,我國的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市場準入制度、競爭體制和市場交易秩序也不規范。在這種情況下,公眾監督、行業協會以及整個市場機制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三、保障食品安全,促進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措施
對于企業來說,在尋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和充當正確的社會角色,即要在利益和道德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這就需要我國的食品企業逐步承擔起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社會責任,而對于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承擔需要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三者的共同參與和監督。
(一)企業方面
作為食品企業,充分承擔起社會責任,以食品安全為導向嚴于律己,尋求利潤與道德的平衡點,才是其長久發展之計。食品作為一種特殊產品,直接關系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重要的體現,也是衡量食品企業是否負責任的第一標準。
1.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
企業的經營理念如同一個人的價值觀,是指引企業發展方向和具體行為的明燈。能否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是企業能否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社會是企業的生長環境和利潤來源,在企業利用社會提供的經營環境和市場條件謀求利潤時,不能忘記自身所肩負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尤其在企業壯大之后更有責任、有義務反哺、回報社會。
2.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社會責任意識與企業成功與否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對食品企業更是如此。它在反映企業經營者道德水準的同時能夠促進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食品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觀念,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作為企業的基本職責。加強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要培育和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本質上是企業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行為、素質的綜合體現,直接關系到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水準的高低。因此,培育和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風氣是企業社會責任全面實現與提升的關鍵環節。
(二)政府方面
要加強政府的監管與服務,各級政府要轉變職能,重新確立政府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責任,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機制,構建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1.構建食品安全預警體系
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數據庫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食品種類多、范圍廣,各類數據信息繁雜,是一項長期的、難度很大的綜合性工作。面對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數據庫的建設現狀,需要在原有零散的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合理的進行調整并協調各級數據庫的層次結構,才能建立全面、系統的食品安全預警數據庫,減緩食品安全隱患,為食品安全狀況評價和預警決策服務。參考歐美等發達國家風險分析原則,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評估模型和方法。為評價我國食品安全性,并為風險評估提供有效的數據,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監測點進行主動監測,獲得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動態規律,建立我國主要食品中重要危害物監測基本數據庫,對食品供應鏈從生產、加工、包裝、儲運到銷售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和溯源。
2.構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一種旨在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傳遞、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保障消費者利益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主要通過對食品供應鏈的全過程的各節點進行有效標識,實現對食品原料、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全程質量控制和跟蹤溯源,一旦發現有危害健康的問題,可根據生產和銷售全過程中各環節所記載的信息追蹤流向,以便采取食品召回或撤銷上市等應急措施。
為促進食品企業承擔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社會責任,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消費信心,我國要構建起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是一個長期逐步實現的過程。
3.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持,加大食品安全懲罰力度
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中,要以食品質量標準和衛生安全標準為核心,完善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提升檢測能力,以期建成覆蓋全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監測網。加快建立獨立、權威、公正的食品安全實驗室,提高食品污染檢測水平,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加強快速檢驗設備的配置,使大范圍、短時間的食品安全檢測成為可能。
一些地方和部門監管缺失,對違法行為打擊不力,也使得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致使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有機可乘并鋌而走險,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場。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及其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力度,對監管執法人員的違法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
(三)消費者方面
消費者是食品安全問題的承受者,應該加強食品安全意識,參與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監督工作。消費者是市場的主體,食品的直接受益者,他們在食品安全中應該發揮基礎作用。重點加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增強消費者對問題食品的識別和防范能力,增強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樹立安全至上的觀念,讓消費者接受“食品不是絕對安全”的理念,糾正不良購買行為,選購有安全標識的食品。我國消費者群體目前還不太成熟,總是習慣于接受保護而不是主動保護,不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我們要加強法律常識教育,增強消費者的法律意識,提高自覺運用法律方式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鼓勵消費者參與到監督食品安全的活動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監管作用。
對于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還是應該促進食品企業承擔以食品質量安全為核心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也要考慮國內環境和其須承擔的社會角色,在利益和道德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的平衡點。當然,這需要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和參與,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和追溯體系,才能夠保證人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享受到安全、無公害的食品,才能夠保證我國安全食品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與評估[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 羅曉雷.淺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J].江蘇調味副食品,2011,28(1).
[3] 慧希,季任天.我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完善[J].食品工業科技,2008,(3).
[4] 劉艷.論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J].現代商貿工業,2010,(11).
[5] 王曉麗,李磊.基于食品安全視角的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淺析[J].價值工程,2009,(11).
[6] 蔣冬梅.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食品安全問題探討[J].中外食品,2008,(7).
[7] 李思,姜啟軍.淺析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全面質量管理[J].湖南農業科學,2010,(24).[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