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慧
摘 要:生活中總會存在一些等待,也許是一張真誠的笑臉,也許是一種莫名的感動,在教學實踐中,等待代表著老師尊重與信任,愛心與鼓勵,這些等待能夠換來學生的進步和自信心,因此等待像花兒美麗。音樂課中的等待也是一樣。
關鍵詞:音樂課;等待藝術;魅力
我在一節音樂課上用了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讓一個并不活躍聰明的孩子來唱一首歌,這名學生站在講臺前,足足一分鐘沒有說話,但我還是鼓勵他、等待他,經過無數次地引導,他終于將一首歌完整地唱完。我覺得這十分鐘值得,因為在這十分鐘里,這個學生在體驗到了一種歌唱的樂趣的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一、提問中等待
我一直相信一個好的教師總是善于提問的,他所設計的問題又都是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一語中的,也可以是環環相扣,我所欣賞的問題是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如果學生的回答帶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更值得贊賞,但是這樣的效果卻需要一些等待。
每當我設計了一些問題并且提出來以后,我都會觀察所有的學生,通過對他們的表情、神色來衡量這個問題的重要與否,在他們的神情中就可以判斷出學生有沒有喜歡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甚至可以從中判斷出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這種衡量是應該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的。這就是一種等待,只有不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才是給了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們能夠從這種等待中獲益。正是為了給學生們思考的機會,所以我在提出問題后總是選擇等待,我所期待的是看見很多的學生都爭先恐后的舉起手臂,選擇回答問題。我始終相信學生們手臂舉起來的瞬間,就是一種力量。
二、合作中等待
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就是合作學習。音樂課也是一樣,也要做到人人動腦,在這種“動”中進行互助。當代教學模式就是原始教學活動向“動”的轉型。教師在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就是帶動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大多數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如合作表演、打擊樂器的合奏、合唱等。這不僅僅是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也是在引導學生們將智慧與音樂融合,也是在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
比如,為了讓學生們展現出最好的一面,我總是在以小組為單位的排演后給他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在這個等待中,其他小組的學生也會通過在別的小組排演中找到自己的優缺點。他們所表演的《大鹿》《龜兔賽跑》以及《小烏鴉愛媽媽》等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老師所創設的合作舞臺上,學生們總是能帶給我絢麗多彩的一幕,而我,也總是很有耐心地欣賞著他們的表演,我想在這種等待中看見更多的精彩,也希望在我的等待中能看到他們臉上所洋溢的喜悅與收獲。
三、創編中等待
我一直在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它是開發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在《對鮮花》的這堂課中,我引導學生學習歌曲并且會唱之后自己來作詞。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于是在等待中,我看見學生利用他們的智慧,先是以小組為單位,然后通過多人合作的模式,寫出了許多有趣的歌詞。在分組寫詞結束以后,我繼續引導學生,“我說一個五,你對一個五”,一下子我發現,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舉起手,隨后一個個地說他們的創作,可是我依然慢慢地說著每個字。當有個小女孩,舉起了手,說著她自己創作的歌詞時,我有些驚喜,他的歌詞是這樣的:“我說一個五,你對一個五,什么開花在中午?午時花開花在中午。”我對午時花沒有多深的了解,但是我還是從小女孩的口中得到了答案,午時花就是中午開的花。隨后,很多學生都說這個小女孩編的歌詞很好。有的還說她縮寫的歌詞十分押韻。我帶頭鼓掌來鼓勵這個小女孩。下課后,我我找到了一些關于午時花的資料,這是一種中午開的呈白色很漂亮的花,看著這些資料,我驚奇的發現孩子們智慧能夠在課堂上展現出來。
在課堂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們真的了不起,他們能夠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且探索解決問題。就好像歌詞的押韻一樣,他們能夠充分地將自己創造的東西進行解剖,并且追求完美的押韻。我明白在課堂上給學生真正的等待與鼓勵,是正確的,它能讓學生們在這種等待中綻放異彩。
四、等待的魅力
教育家魏書生說過這樣的話: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如果讓課堂教學與等待相結合,并且把握好等待藝術,就會給學生們創造很多的創新機會。
等待,是老師的一顆愛心,更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尊重。有時候的等待或許會讓老師失望,但是這種等待中所展現出來的真誠與心境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樣的等待換來的是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以及團隊的合作精神,我覺得這是值得的。總之,我還是喜歡等待,給學生一點思考探討的時間,讓他們更加地喜歡音樂這種藝術,并對藝術充滿憧憬與渴求。
(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