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霞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由于受教學環境的限制,對教學秩序的維持,及對學生積極性的支持盡量減少負面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暗示。有位哲人說過:“用暗示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能為人接受。”班級管理中,成功的教師會始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對學生進行教育,采用適宜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方法,常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缺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亂扔紙屑,課堂易走神等不良習慣,這些雖然算不了什么,但他關系到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生活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直接采用批評的教育方式,可能收效不大,不如換一種方式,那就可以采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生動的事例,適當提高講課聲音,這些暗示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注意他們,并沒有把他們遺忘,無形中改正了自己的缺點、錯誤,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終身受益。
二、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一個回旋的余地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承受能力各自不同,性格各異,導致不同的心理反應,一些學生的自尊心特別強,要想維護這片脆弱的空間不受到傷害,心理暗示又顯得非常重要,對于這些犯錯誤的學生要給他們一個臺階下,讓學生有一個回旋的余地,盡量不去刺激他們。采取旁敲側擊以及贈言的形式給予提醒,從而充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能使其迅速地改正錯誤和缺點進入正常的軋道。這樣做實際上也給教師一個回旋的余地,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勵學生奮發上進,樹立自信心
在班級里,有一部分學生心理比較脆弱,性格內向,經受不了一點挫折,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緒就會低落,容易產生畏懼、退縮、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進而失去自信心。此時教師苦口婆心地勸說,無疑會增加學生的煩躁感,不利于轉化學生的思想。相反,積極的心理暗示卻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學生受到挫折時,一句充滿關心的贈言,一句溫馨的提示,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以穩定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內動力,產生“我能行;我失敗了,但我沒有輸;我會更堅強”的信念,從而調整心態,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尋找到昔日的感覺,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目的。
四、積極的心理暗示,影響著課堂氣氛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課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暗示。如果教師認為課堂氣氛好,那么他的講課的情緒就高亢,使學生受到感染,情緒也會因此高漲,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就活躍,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就高。這是因為學生從老師處得到了這樣的心理暗示:“這些同學真好,我對你們充滿信心。”相反,如果教師認為課堂氣氛不好的話,就會與其他班級進行無意識的比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埋怨不好,學生反應遲鈍,就全訓斥和批評學生,從而給學生的一種心理暗示:“你們班級真差,給你們上課沒勁,我很失望。”學生在接受這種心理暗示后,就會產生一種壓抑感,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不同的心理暗示,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愛學生,學生就會愛教師,教師疏遠學生,學生就會疏遠教師,這都是心理暗示在無形中起的作用。
總之,充分利用好心理暗示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能夠避免師生之間的正面碰撞、沖突,有一個回旋的余地,能有效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應有的人格,使學生經常保持樂觀的態度、堅定的信心、良好的情緒,同時還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目的。
(江蘇省鹽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