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達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隨著事物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實踐活動。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及聽課、學習研究,對生本教學模式有如下看法和感受。
首先談談教師在實施生本教學中好的一些做法:
第一、在實踐中基本貫穿了生本理念,開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展示自己成果時,有主持人的點評、其他同學的踴躍搶答、教師有語言行為、眼神上的鼓勵等激勵機制。
第二、構建合作小組,并且命名了小組的名字,形式上完成了合作小組。小組合作討論時,氣氛熱烈,情緒高昂,精神飽滿,教師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示時有了爭論、質疑、補充、指出不同意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學生按照教師的布置,對前置性作業重視了起來。學生會總結、會運用知識、能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也表現出來了許多的不足。如教師布置的問題沒有價值,學生提出質疑,答案五花八門時,老師的知識面狹窄,對學生解答很勉強,答案不準確、不精練,未強調重點,該記憶的部分平鋪直敘。小組合作討論時只浮在表面上,小組展示時不發言、不主動、氣氛不熱烈,出現冷場的局面,回答問題只局限在幾個人身上,而且展示時學生只讀課本,沒有歸納與總結,缺乏自己的觀點。個別教師的生本教學只表現在形式上,而無生本的實質,以老師講為主,一言堂,生怕學生不懂,有時教師的點撥變成講課,教師的激勵評價缺乏,使學生出現懈怠情緒。教師備課不充分,上課時顯得凌亂,對教材吃的不透,對學生研究不夠。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生本教學的旨要不在于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通過教師的引導,從而激勵、喚醒、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有如下體會:
首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養成進入課堂,學生要積極踴躍、用心合作討論、用腦思考、用嘴表達的良好行為習慣。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推進生本的施行。
其次、要轉變觀念,要沉得住氣。生本教育與我們以往的教育理念、模式都是有區別的,要想適應這種區別,就必須首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教給學生變成讓學生發現,要從事事為學生做,變成讓學生學會自己做,這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真的要實施確實很難的。同時,生本教育還要切忌著急,就是前面說的要沉得住氣。我覺得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沉住氣,二就是對學生們沉住氣了。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一如既往的支持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給學生機會展現自己。在生本教育的實驗階段,我們必須以足夠的耐心、恒心、決心,面對所遇到的一切的困難。
再次、課堂教學應以服務考試、提高能力為主。教師多設置一些題型靈活的作業,作業要有廣度、深度。我們聽了許多課,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教師在注重教學方式轉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應試能力和應試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敢于質疑、批判,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生本教學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這一切的變化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生本精神,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總之,要搞好生本教學,學校領導要改變領導方式和領導理念,要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從本校學生實際出發,從本校的實際設施出發,做好各項工作。作為教師,更應該走出經驗誤區,突破傳統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以學生為本,服務好一切學生,備好課、上好課,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
(作者單位:湟源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