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以融資支持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在促進中部崛起中支持有關省市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一個個事關國家戰略發展的金融市場中,有一位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主帥用自己的一個個舉措闡發他的開發性金融理念。
他就是十八大代表、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盡管他不事浮華,但他每每在公眾場合駐足,總會被媒體“嘩”地一下圍了過來,錄音機、閃光燈很快形成一個扇面包圍圈。幾次接觸中,記者從這個保持著低調和謹慎的風格的國家開發銀行的掌門人那緘默的個性背后看到了他對中國開發性金融領域的堅定信念。
“子承父業”與“言傳身教”的背后
新中國誕生后,陳云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及重工業部部長等職,陳元隨父親進入北京。1953年,陳云進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讀書,1958年升入北京四中。
1964年,陳元高中畢業,他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兩年后,“文化大革命”爆發,許多年輕人被卷入這次運動。也許是父親影響,也許是家教使然,陳元作為年輕的大學生,對“文革”并無積極參與。他的一個朋友稱他在“文革”中是“逍遙派”。1970年以后,他被分配到湖南一家生產電池的工廠當技術員。當時,工廠搞整頓,工作環境有所好轉,陳元便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陳云后來得知后,高興地說:“我培養了你這個黨員,是高質量的。”
據原福州軍區干部休養所所長沈玉貴的印象中,陳云在1969年江西化工石油機械廠“蹲點”期間,陳元曾于1972年攜新娘孫玉黎來看望父親,穿一件藍大褂,看上去像個工人。當時,陳元在江西舉行婚禮。婚禮非常簡單,沒有嫁妝,新房用的是干休所配發的舊床架、鋪板,床上蓋的是軍用草綠色被子,沒有舉行儀式,沒有吃請。陳元這次辦喜事,作為父親的陳云只給了200塊錢(據了解,陳云給每個孩子結婚用的錢都是一樣)。
陳元結婚,事前沒有聲張,直到陳云把兩斤水果糖分發給福州軍區干休所的工作人員時,大家才知道陳云的長子陳元結婚了。
“喜煙喜糖,按照中國的風俗習慣嘛,一定要吃的。”陳云一邊散發煙與糖,一邊高興地說。沈玉貴環顧四周,除了墻上貼著一個用紅紙剪成的大紅雙喜字有提醒客人們,對于陳云一家而言,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以外,整個房間真看不出一點新房的樣子,連被子都是向干休所借的。
吃著桌上普普通通的喜糖,望著陳云慈祥的面孔和新郎新婚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沈玉貴不禁鼻子一酸。這就是一位老革命為自己孩子辦的婚禮呀!
江西的日子里,陳云四散于全國各地的兒女媳婦、女婿都先后來到江西看望、陪伴過他。盡管他當時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但絲毫沒有悲觀失望的情緒,相反,和子女們在一起談得最多的是讀書學習的問題。他告訴子女,學好理論是政治上進步的基礎,學好哲學尤其重要;掌握了唯物辯證法,就有了觀察問題的立場、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陳元的妻子孫玉黎,清華大學畢業,才貌雙全。陳元結婚的第二年,孫玉黎便懷孕生子,全家很高興。可是不幸的是,1980年孫玉黎患上了癌癥,于1982年去世。這是陳元人生路上的一個坎坷。
1973年,陳元從湖南回到北京,在航天工業部第三研究院擔任技術員。
“四人幫”垮臺后,陳元作為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研究生,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經濟管理專業。學業進行了一年,又轉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馬洪和于光遠。
當時,由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還沒有自己的校舍,全部學生都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宿舍借住,而陳元的大妹妹陳偉華當時正好在北師大歷史系七七級本科就讀,于是這一所校園里的陳家史妹就格外引人注目。
那時,北師大宿舍條件很差,常常是四五個人擠在一間十幾個平方的房間里。又由于那是剛恢復高考的頭兩年,許多學生來自工廠、農村、部隊,來自社會各階層,年齡上也差別很大。陳元的一些同學要么結了婚,拖兒帶女;要么家庭困難,生活拮據。他總是十分關心這些人,常常把他們請到自己家里作客。有時候,這些同學的家屬也因種種原因借宿在宿舍里,陳元為了照顧同學,就很少住在宿舍里。事隔多年,如今仍有同學記起陳元那時的情誼。說他從不擺“高干子弟”的架子,和同學親如手足。
陳元在研究生的學業上很是用功,成績突出,曾有同學私下里議論,認為陳元選擇現實經濟學專業的目的,就是為今后從政打下理論基礎,掙學歷資本。陳元一笑了之。
1981年8月,陳元以優異的成績從社科院研究生院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先是在院內做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工作,然后就被調到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國家計委是主要的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掌握大量經濟信息,這為陳元研究中國宏觀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982年,陳元被調到北京市西城區工作,擔任區委副書記,后升任區委書記,這又使他有機會參加基層的改革實踐。在西城區工作期間,陳元力圖從宏觀把握地區工作,通過調研研究,編制了西城區經濟發展戰略,并大膽地改建了西單商業街,把西單打造成商貿企業聚集的黃金地帶。
1984年底,陳元被調到北京市工作,擔任北京市委常委、市商貿局局長兼市體制改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在此期間,他發起組建了北京青年經濟工作者協會,主要研究中國經濟基礎理論和經濟政策,制定了北京發展戰略研究計劃報告,并承擔了國家七五計劃的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課題,其成績引人注目。1987年11月,他被調到中國人民銀行任黨組副書記、副行長。10年后,又調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陳元長期從事金融工作,對宏觀經濟理論和國際金融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而他的開發性金融發展觀也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被西方譽為“最有現代金融理念的銀行家”。他還主持了首都發展戰略研究,發表了《我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和選擇(綱要)》、《加強宏觀調控是深化改革的需要》等重要文章,還擔任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理事、國際清算銀行穩定金融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荷蘭國際集團顧問委員會成員等。
常言道:子承父業。當初陳云在中央主管經濟工作,陳元走上金融的從業道路,不少人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可能與他父親的引導有關。但陳元透露說,這并非是他父親包辦的,而是個人的選擇。“我父親從不代替我們做任何決定,但他會對你工作當中做出的決定給予評價,然后對你做得好的給予鼓勵,有時候對你提醒一兩句,所以我們家幾個人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發展,都不是父母制定的、包辦的。”
不過,他并不否認受了父親的諸多影響,“應該這么說,就是我父親以及其他第一代領導人,他們是在一個歷史舞臺的中間來做這些歷史上的重大的事情的,我們是在側面,從家庭的角度,能近距離看到很多的細節和知道他的一些想法,這樣就能多受一些教育”。“作為他的子女,我們雖然和他長期生活在一起,但對他的思想,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卻是在不斷觀察學習和思考中逐漸領悟的,是透過我們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體驗來逐步理解的。對他認識越深,他的思想和精神對我們的吸引力就越大。”
陳元在1987年的“緊運行理論”和1991年有關加強宏觀調控的思想,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尋找出一條路來。他的經濟觀點也繼承了父親“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座右銘。為了做到“實”,陳元經常下基層進行調研,每次調研筆記總是厚厚幾大本,他說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理有據。
1994年夏初,陳云因肺炎住進北京醫院。1995年4月10日中午,薄一波到醫院看過他后,他聽了一會兒評彈,然后休息。14時,他的心臟急劇跳動,心律紊亂,14時04分,這顆跳動了近一個世紀的心臟驟然衰竭了。
這年4月17日,陳云遺體告別。1946年至1949年,做過陳云機要秘書的70多歲的趙彤在陳云像前長跪不起,陳元忙攙扶他:“老人家使不得,快起快起。”趙彤望著已是中年人的陳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元,我再抱抱你。”他跟隨陳云時,幼童陳元被他抱著哄著躲敵機、藏樹林,迎來解放。陳元緊握他的手,無語凝噎。
2005年6月3日,北京,艷陽高照。上午10時許,《百年陳云——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正式與觀眾見面。一時間,國博中央大廳里人頭攢動。在觀看完整個展覽后,元向記者表示:“展覽還是比較全面地再現了父親各個歷史時期的活動和生活。父親一生做過很多工作,也有很多坎坷和磨難,但是他在精神上始終是斗志昂揚,充滿信心。看完展覽,回想父親的一生,感慨良多,自己也很受教育。從父親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父親堅定的信念,最值得我學習。”
陳云是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長期領導經濟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的財經工作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重大措施。他一直主張讓市場機制發揮積極作用,構建了成熟的經濟思想理論體系,為建立完善我國的財經制度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對陳云的經濟思想進行研究、繼承和發展是對陳云最好的紀念。保持幣值穩定和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經濟建設需要平衡發展、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陳元認為父親的有關經濟思想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作為在國家金融界工作的長子自然總是深刻學習領會,并盡可能用來指導工作。
在黨內,陳云及家人行事低調、不事浮華的作風,一直受人稱道,這與陳云嚴肅的學風、嚴謹的家風密不可分。毫無疑問,在父親40歲時才出生的長子陳元,從小就在父親身邊長大,自然受到不少的耳濡目染,陳元低調謙和、好學務實的做派不能不說是父親言傳身教出來的。
陳云對子女的教育有兩個原則:一是讀好書;二是做好人。陳元在父親的指導下,從小開始看《參考消息》,閱讀《馬克思傳》,高中和大學階段自學哲學,通讀《資本論》,并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這一切都為他日后順利考入清華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積極促進健康財政和健康金融的
良性互動
1998年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位上工作了整整10年的陳元開始擔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一職,當時國家開行的不良貸款是32.6%。他沒有抱怨,沒有退縮,而是知難而上。數年后,陳元回顧當年接到調任通知時候的心情:“我當時從精神來說準備不足。那會兒這賬本的情況就不太好,不太理想。我看到時非常著急。”從監管高層到被監管對象,更何況面臨堆積如山的不良貸款的歷史包袱,他還是感到了不小的壓力。以后連續幾年,國開行對外的聲音都很少,但真正的改革動作從他上任那天起就已開始。
到了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降到1.21%,主要經營指標連續3年穩定在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10周歲。陳元豪情寄語:“10年來,開行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在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等領域累計發放貸款1.6萬億元。常言道,十年樹木,回望十年,木已成林。”
很長一段時間,外界對開行一般都使用“政策性銀行”這個稱謂,如今,出現更多的表述是“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陳元說:“從政策性銀行到開發性金融機構,意味著開行已經不是靠補貼了。我們有自己的市場業績和市場活力。”
毛澤東在我國經濟發生困難時,總是把陳云“請”出來,由他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所以,陳云有了“調整大師”之譽。而陳元或許不經意間繼承了父親的這一“傳家寶”。他無疑成了國開行的“調整大師”,將國開行從單純政策性銀行發展成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財政和金融處于社會再生產的不同環節,職能分工各有不同,但一直密切配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推動力。陳元認為,這兩者的健康安全問題往往相互交織,處理不當,不僅影響著融資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經濟社會的劇烈動蕩。因此,實現健康的財政、健康的金融以及兩者良性互動,已成為各國經濟安全甚至政治安全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駕馭市場能力的重要體現。
陳元分析說:從歷史的演變來看,財政和金融的關系尤其在我國一直處于緊密交融之中。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融資以財政方式為主,由國家直接調配各方面資源,政府財政拉動經濟社會發展。這個時期,財政支配金融,金融只是財政的出納,充當“第二財政”的作用。這就導致財政的職能和風險向金融傳導,造成大量的金融風險。1994年,隨著金融體系改革逐漸深化,中央銀行保持獨立,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開始分離。這個時期,銀行信貸雖已成為融資體系中的絕對主體,但是仍承擔過多中長期投資的責任,信貸融資的財政化色彩仍然很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發生危機國家的金融風險使得財政難以為繼。人們開始強調銀行風險控制,銀行逐步脫離財政融資,明確要商業化,但究竟如何商業化和市場化,認識上并不明確。這時,國有商業銀行沉淀了巨額壞帳,大量不良資產的剝離、處置和資本金的補充,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金融運行的風險又大量向財政傳導。因此,總的來看,我國財政、金融職能一直相互交織,但未形成良性互動,造成融資能力和效率低下。
中國經濟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高速增長,能否支撐這一持續高效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財政金融是否健康強健。“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逐漸成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持久、最根本的動力。第三產業也正在加速發展,已經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諸多矛盾和問題還亟待在發展中加以解決。財政和金融既要承擔城市化進程加快和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眾多任務,又要面對防范風險、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挑戰。因此,建設健康的財政、健康的金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緊迫任務。”
陳元認為,我國應加快改變脆弱的融資體系,支撐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當前我國融資格局具有“中間大、兩頭小”的特點,信貸融資占據融資的主導地位,規模遠遠大于財政融資和證券融資。信貸規模雖大,但大量的不良資產、信貸資金“以短貸長”的期限錯配,以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的競爭等,使金融安全面臨挑戰;流動性過剩也嚴重制約了銀行體系運營的效率。由于商業信貸的逐利性,大量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仍然得不到商業金融的支持,還主要靠財政資金。而財政資金十分有限,難以滿足“以人為本”、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要求。資本市場則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用還極為有限。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例,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發達的市政債券市場,而我國證券融資占當年總投資的比重不到1%,還無法滿足重大項目建設的籌資需要。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地方財政能力和政府信用還不夠強,仍需要加強建設,才能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今后,以資本市場為主要渠道的證券融資會加快發展,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信貸主導的融資格局還難以改變。在這種融資格局中,關鍵是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改變脆弱的融資體系,加快建立財政、信貸、證券3種融資協調配合、良性互動的健康體系。
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發銀行幾年來立足全局和長遠,堅持走開發性金融的發展道路,以市場建設為出發點,積極開展與政府合作,配合和支持財政資金,培育合作各方的信用,在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財政金融相互促進、有效合作、互利共贏的局面。“1998年以來,我們先后經歷了與地方政府開展金融合作、信用合作和開發性金融合作的3個階段,目前省級合作覆蓋面達到了94%,與政府有關部門、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作也在逐步擴大。開行與政府合作的實踐充分表明,健康金融與健康財政具有良性的互動作用,兩者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能夠形成合力,可以產生明顯的放大作用,對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開發性金融的辦法既是可行的,也是高效的。 ”
今天,陳元深深地摯愛著自己所從事的金融事業,似乎他注定要成為中國開發性金融的開拓者和先行者,要為中國的開發性金融實踐提供一個成功的樣本和參照。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走向,我們在驚喜之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