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
提起著名經濟學家陳湛勻教授,可謂久負盛名。在八月十七日《湛勻妙語》的節目上,陳湛勻就以“蘇寧戰京東,防止非良性競爭”發表演說。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
陳湛勻自30余歲被聘任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以來,一直從事投資、資本運營研究,他是全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任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曾任上海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科研院長近20年,已培養研究生、博士百余名,有的教材如《國際金融:理論、實務和案例》獲教育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上海市高校教師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六、第七屆委員、任國內外著名大學客座教授、政府經濟顧問和上市公司巴士、百聯及跨國公司獨立董事;已主持完成20余項國家、省部級研究項目課題,有的課題研究結論和建議摘要轉載于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內參。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譯著、編著20余本。獲10余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如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數次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曙光學者。還在上海電視臺“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擔任主持人、上海教育電視臺、第一財經電視等特邀專家嘉賓。
陳湛勻先后赴加拿大、法國任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最擅長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在輕松的授課氛圍中將經濟和金融學的奧妙闡述得淋漓盡致,尤其在大型研討會上,陳湛勻的幽默激情和實戰的風格令人好評。
企業新生命——“無機”企業里的“有機”管理
陳湛勻教授近三年來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課題:《跨國并購對中國服務業競爭力福利效應測度與評價研究》(批準號70873081),其成果受到了高度的評價。除此以外,浙江杭州電視臺和上海教育電視臺播出數期特別節目專訪陳湛勻教授解讀他近幾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的擬人化《企業新生命》和《企業新資本》系列暢銷專著和碟片,因為他的碟片和專著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
在陳湛勻的資本運營系統理論中,企業如同人體的復制品,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生命體。而正如大腦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靈魂,“管理”是決定一個生命體的智力關鍵,“資本”則是促使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陳教授最大貢獻將復雜的資本運營用擬人化手法使它化繁為簡,形象生動,使讀者獲得很大的感悟。下面是陳湛勻對企業資本運營擬人化的一些研究。
企業的管理層,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共同組成,而只有學會利用內部控制,使各部門責權明確、相互制約,才能最大化地發揮管理效應,這是企業管理最難、也最重要的環節。管理層下,保證企業運營正常運轉的,是各種經營層的資本運營基本功,陳湛勻將其對應為頭腦的七大智能感官,并對應著各種操作技巧。
比如經營層的眼睛,用來觀察資本市場行情,投融資環境、全球金融市場狀況和宏觀經濟政策,這些都需要管理者看清楚后才能做出正確決策。
而經營層的鼻子,用來“聞聞”發展機會。機會稍縱即逝,成功除了給有準備的人還需要敏銳的“嗅覺”。經營層的耳朵,用來傾聽產業政策、行業信息,同時還要學會行業分析方法。行業集中度,反映的是一個行業的整合程度。一般而言,集中度迅速上升的行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會,應加大市場投入,加快渠道建設。而集中度趨于穩定的行業機會通常已經不高,此時要通過細分化、差別化的發展策略才能或見成效。
管理者的心臟,驅動著企業的商業模式。從產品到服務,從紅海到藍海,成功的商業模式,就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在構建商業模式時,管理者則需要考慮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考慮目標客戶的構成和渠道的多樣性,考慮收益實現的渠道和方式,考慮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和合作網絡等各方面的內容。快樂跳動的心臟,驅動著企業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管理者的左手,抓著VC/PE、資產證券化和金融服務,右手則緊握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和兼并收購等融資方式。雙手合用,就如同資本的雙翅,幫助企業自由翱翔。而要想最大程度吸引資本,獲得融資機會,企業就必須具備創新的商業模式、廣闊的市場空間、高效的管理團隊和優秀的企業價值觀。
管理者的肺,掌握著證券交易密碼。肺部一呼一吸,演繹著精彩的多空博弈。管理者的腸胃,決定著企業的產能,需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管理者的肝臟,構建的是企業的內控制度。肝臟新陳代謝,如同企業內控,能有效地減少舞弊現象.管理者的腎臟,凝聚著企業文化的精髓和團隊建設。管理者的右腳組建管理團隊,左腳理順產權結構,兩只腳有序前進,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支柱。管理者的血液輸送現金流。
“生命寶貴而脆弱,企業亦是如此。”陳湛勻不斷強調科學運作資本的至關重要性,“中國的民營企業數不勝數,但卻常常命不長,平均壽命只有短短的七年多,通常是說垮掉就垮掉,很令人痛心啊!各位管理者們,要學會科學的資本運作,讓你的資本最大化,就能讓你的企業發展如魚得水。”
總結而言,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三會就是公司的決策中心,掌握著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而頭部的七大器官,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公司經理層的資本運營基本功;頭部的感覺器官,則敏銳感知著外部環境的冷暖變化,積極探索著企業新的發展出路。
雖然一時間也不能全領會其中要義,但還是把我們這幾個“門外漢”如醍醐灌頂般甘露灑心。自《企業新資本》和《企業新生命》碟片和專著出版以來,一版再版,受到市場和企業界廣泛認可。業界就對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和寫作手法評價很高。該書不蹈常徑,開創先河,突破既有思維定勢,采取擬人化手法,系統地把企業和人體,進行科學類比。
“我想讓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懂得自己,珍惜生命,茁壯成長。”陳湛勻在回答記者為什么用這樣的寫作手法時說。
陳湛勻表示,多年以來,作為一個學者,他始終懷著一份理想并為此悉心探索,那就是如何為中國企業做些有價值的事。國際金融危機最熾烈時,許多中小企業關門歇業。“看到這樣的情勢,長期關注企業經營領域的我,心里不怎么好過,于是,我度過許多不眠之夜,努力把企業與人體進行系統比較,從生命體征的角度,去探尋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特殊規律。”
陳湛勻坦言,或許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讀者看完本書和碟片后,會感嘆一句“企業成功,沒有秘密。”但恰在此時,讀者可能已經悟出了企業發展之道,已經迸發出突破發展瓶頸的思想火花,若能結合自身實際加以梳理和完善,必能在今后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有人說,國內企業“命短”。但《企業新生命》一書就在講述企業家駕馭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企業,從這個角度說,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或許會讓我國生發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企業,其中的一些,會加快邁上百年老店那條正途。
慈善——財富的最終歸宿
當記者問起有關“愛心雞蛋”工程問題時,陳教授說,多年前曾無意中到了一所偏遠小學,如不是親眼所見不能想象那里的孩子生活條件艱苦到什么程度,這也是有了以雞蛋獻愛心的最初想法的原因。為什么不是錢,或者書本文具?這其實與陳湛勻重視健康的觀點一致,身體是孩子們成長學習的基礎,而最質樸、實在的愛心,卻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最樸素的方式,最簡單的載體,卻堅持了多年的善舉,陳湛勻及其愛心團隊已經為貧困地區的小學生們送去了無數枚愛心雞蛋。
多年來,陳湛勻將這份簡單而可貴的愛心堅持了下來。為了與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在各地講學的時候,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著無數學員加入這一個行列。至今,此項愛心工程只接受雞蛋捐助,不接受現金,以保持這份愛心的純粹性。
在一些經濟落后、偏僻的地方,那里的孩子們不要說他們無法像其他地方的孩子那樣吃著冰淇淋,啃著肯德雞,甚至每天一個雞蛋都成了奢望。“愛心雞蛋”活動以小學1至6年級學生為捐贈對象,每天早餐給孩子們一個雞蛋,雞蛋雖小,但能保證給孩子們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從身體健康到學習都有了很好的保證。
陳湛勻說道,希望只要每個人獻出一點點愛心,“愛心雞蛋”就能由小雞蛋凝結成大金蛋,這樣我們不僅能為孩子們送上營養的雞蛋,還可以在他們進入中學、大學后,為其中一些優秀卻貧困的孩子提供學費援助,讓他們有能力將愛心傳遞、擴展、傳播,讓這枚小小的雞蛋孵化出愛的生命力。每一個愛心工程都是發起人和努力堅持的人們的心血和信念,這也是給所有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一起感受著愛心和愛帶給我們社會的一縷縷溫暖和一步步的改善。
“對人要有持久的心,做事也一樣。”這是陳湛勻堅持這份愛心的理念,問其收獲了什么,他的答案是在中國那些偏遠地方、那些每天早上吃著愛心雞蛋的孩子,早已經把這個來自大上海的學者當成自己的親人,而陳湛勻從中獲得的,是一份職業以外的心靈滿足。
沒有一般學者通常擁有的消極出世思想,無論是做學問,做投資,做研究以及做人做事,陳湛勻都有著積極樂觀的活力。當最后閑聊到家人時,陳湛勻不經意就布滿面孔的幸福感又一次令人動容,尤其是陳教授對父母的孝順真是令人敬佩。一直以來陳湛勻每次出去講課都盡可能的帶著父母,除了令喜愛外出的父母高興外,也能多增加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那一刻我也有些恍惚,這份細心的孝順是多少人沒想到也不易做到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的確,百行孝為先,一個如此孝的人,本就是最難得的成功。
正如其本人所說,“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下半輩子應該怎么活?我覺得我應當每年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影響我熟悉的人,讓他們受益,也使他們能記住我。比如我每年的研究成果能給一些企業帶來幫助,那也是間接地為這個社會做一點事,這樣活著就有一些價值。”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不管走到哪里,陳湛勻能聽到民間艱辛并且身體力行的給予幫助。此時禁不住想起了張載那幾句錚錚誓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陳湛勻正是用他的言行踐行著古之儒者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