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磊 漆佳
【摘 要】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法務會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融會計和法學于一體的邊緣性學科。法務會計于20世紀70年代末產生于美國,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文章通過對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的法務會計的構想。
【關鍵詞】 法務會計; 現狀; 對策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國內出現的大量企業內部股票舞弊案以及儲蓄信貸行業的丑聞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秩序,查辦這一系列由會計賬簿作假、虛假會計信息泛濫等原因引起的經濟性犯罪案件,需要一大批既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又精通法律法規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務會計應運而生。
一、法務會計的內涵
對于法務會計,至今理論界尚無明確統一的定義。美國著名會計學家G.杰克·貝洛各尼與洛貝特·J.林德奎斯特認為法務會計是“運用相關的會計知識,對財務事項中有關法律問題的關系進行解釋與處理,并給法庭提供相關的證據,不管是刑事方面的還是民事方面的。”國際上公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將法務會計定義為“通過財務技能的運用以及對未決策問題的調查方法,將證據規則與此相結合的一種會計學科”。
復旦大學李若山教授認為:“法務會計是特定主體運用會計知識、財務知識、審計技術與調查技術,針對經濟糾紛中的法律問題,提出自己的專家性意見作為法律鑒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證的一門新興行業。它是會計的一門新興學科。提供上述服務的主體就是法務會計人員。”天津財經大學蓋地教授獨辟蹊徑,從學科和實務兩個角度對法務會計作出了定義。他認為:“從學科角度看,法務會計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以會計理論和法學理論為基礎,融會計學與法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從實務的角度看,法務會計是以會計理論和法學理論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以會計資料為憑據,處理涉及法律法規的會計事項,或是以法律法規相關的會計知識審查、監察、判定、裁定、審計受理案件與受托業務。”不管做何種表述,筆者認為,法務會計的實質都是會計學與法學交叉滲透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以向法庭審理提供相關證據和專家性意見為根本目的的活動。
二、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成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作體系,相比于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明顯滯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相對薄弱
國內理論界針對法務會計方面的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國內關于法務會計理論的研究大多是在借鑒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理論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結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法務會計理論體系尚未正式形成。
首先,國內從事法務會計研究的學者屈指可數,關于法務會計的相關著作、書籍寥寥無幾,以法務會計研究為主題的學術交流少之又少。其次,我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薄弱還表現在國內關于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范圍狹小,在法務會計概念、基本假設、對象、功能、標準、原則等方面尚未達成共識,在界定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報表審計、司法會計等相關學科的區別和聯系方面存在分歧,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法務會計實務的發展。最后,目前國內關于法務會計的理論研究90%以上集中于財務會計領域,站在法律角度的研究少之又少,這就導致法務會計理論研究的局限性。由此可見,我國的法務會計理論研究沒有真正體現出會計學與法學的融合,會計界、法學界尚未在法務會計理論研究上形成合力。法務會計實踐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法務會計理論的指導,而法務會計理論上的薄弱必將制約法務會計實踐的發展。
(二)我國法務會計制度、機構體系尚未建立
完善的法務會計制度、機構體系應當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規、專業的行業組織。目前,雖然國內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包括國外會計師事務所在華分支機構)提供法務會計業務,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務會計機構體系。
首先,我國法務會計缺乏相關的專業法律法規約束。我國尚未出臺完備的法務會計準則和法務會計訴訟支持制度、見證制度等完整的法律法規,這必然導致法務會計執業主體不一致、執業標準不統一、執業人員責任承擔不明確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法務會計的發展。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有利于法務會計這個新興行業蓬勃發展。其次,我國沒有成立專業的法務會計行業組織。美國不僅成立了法務會計師協會來協調會計師事務所為客戶提供訴訟和索賠支持,而且還有專業的法務會計理事會組織法務會計師的考試與認證,建立了完善的法務會計組織體系;而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尚未成立相應的法務會計師行業組織,國內也沒有專業的法務會計師資格認證機構開展法務會計師認證工作。眾所周知,法務會計實踐涉及范圍包括司法會計、社會公正會計、基金會計、海損事故理算會計、保險賠償責任理算會計等,缺乏專業的法律法規約束、專業的行業組織指導、專業從業人員實踐的法務會計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吃力。
(三)我國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滯后
法務會計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會計和審計等財務會計知識、民法和經濟法等法律法規知識,還需要具備調查取證的相關知識。法務會計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我國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嚴重滯后。
首先,我國缺乏正規的法務會計專業方向的高等教育體系。法務會計專業是融會計學、審計學、法學、邏輯性、證據學、犯罪學等于一體的邊緣學科。目前,國內高校關于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情況如下:本科生教育中,僅有云南財經大學、渤海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開設有法務會計專業;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僅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幾所高校培養法務會計方向碩士生;而博士研究生培養則為空白。大多數高校尚未形成法務會計學科人才培養體系,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務會計人才的需求。其次,我國缺乏完備的法務會計人才繼續教育體系。由于我國尚未建立法務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我國在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繼續教育方面也是空白。只有建立法務會計人才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的繼續教育體系,才能不斷推動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三、建設中國特色法務會計的思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糾紛、民事訴訟、舞弊調查等領域對法務會計的需求越來越大,建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務會計迫在眉睫。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大理論研究、健全制度和機構體系、培養專業人才三方面努力,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法務會計。
(一)加大法務會計理論研究
西方發達國家法務會計的發展比我國早幾十年,法務會計理論較為成熟。首先,我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者要在充分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國成熟法務會計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大力推進中國特色法務會計理論研究。其次,財政部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應當在法務會計理論研究方面發揮牽頭作用,引導專家學者成立相應課題組研究法務會計理論,通過舉辦以法務會計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創辦法務會計期刊,為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者提供合作和交流平臺。最后,鑒于目前研究法務會計理論的人員多以財務會計行業人員為主,因此應當加大法務會計方面的宣傳,引導更多的法學界專家投入研究,真正實現會計界與法學界的融合。
(二)健全法務會計制度、機構體系
為了促進法務會計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財政部門應在參照美國、加拿大等國法務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廣泛征求意見,盡快出臺我國的法務會計準則和法務會計專家證人制度、法務會計鑒定技術標準制度等,使法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法務會計準則要明確法務會計內涵、原則、法務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規范和法律責任等,成為法務會計人員工作的行動指南。在機構設置方面,根據許多專家的建議,我國可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下成立注冊法務會計師協會,以提高法務會計師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為宗旨,開展法務會計師資格認證、考核和繼續教育等工作。法務會計師協會對法務會計師的認證嚴格把關,規范年檢制度,對于違規操作、違反職業道德的法務會計師暫停其從事法務會計業務的資格。筆者認為,在現階段,建立較為完善的法務會計師資格認證制度需要一定的時間,可以鼓勵注冊會計師參加國家司法考試、鼓勵律師參加國家注冊會計師考試,對于同時具備注冊會計師資格證和律師資格證的人員,認定為法務會計師。此外,財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可鼓勵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設置法務會計部門,擴大其業務范圍,促進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三)培養法務會計專業人才
人才的培養是法務會計在我國發展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可以從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兩方面加強對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第一,高等學校建立正規法務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具備師資等條件的高等學校在會計學、法學專業下設置法務會計專業方向;具有舉辦MPAcc會計專業碩士教育資格以及具有法學碩士點的高校,可在MPAcc和法學碩士點下設法務會計專業方向。對于高校在校生中對法務會計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采取輔修專業、攻讀第二學歷(學位)等方式學習法務會計知識。此外,高校還可鼓勵會計學專業學生參加法學類自學考試、法學專業學生參加會計學類自學考試,以此來培養既精通會計學又熟悉法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第二,建立完備的法務會計人才繼續教育體系。鑒于我國目前尚未制定法務會計人才的認定制度,筆者認為,現階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培訓:對于在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中從事法務會計的工作人員,側重培訓經濟法、民商法、證據學等法律法規知識;對于在律師事務所、司法部門從事法務會計的工作人員,側重培訓會計學、審計學、公司財務管理學等會計專業知識。不管是哪種培養方式,在側重法務會計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法務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四、結語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大量因財務會計原因引起的經濟案件的出現,對法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日趨強烈,推動我國法務會計的發展勢在必行。我國法務會計面臨著發展起步晚、理論研究薄弱、制度和機構不完善、人才匱乏等問題,而反觀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法務會計理論和實踐體系相對成熟,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切實加強法務會計業務能力,在法務會計業務方面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G Jack Bologna & Robert J. Lindquist, Fraud Auditing and Forensic Accounting:New Tools and Techniques Second Edition,2001:63.
[2] 李若山,等.論國際法務會計的需求與供給[J].會計研究,2000(11).
[3] 李若山.法務會計——21世紀會計的新領域[J].會計研究,2000(1).
[4] 文燕. 21世紀會計新領域——法務會計[J].會計之友,2006(7).
[5] 姜永德.法務會計在我國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8(16).
[6] 彭媛媛.中西方法務會計的比較與思考[J].審計與理財, 2008(7).
[7] 蓋地,等.法務會計研究綜述[J].會計研究,2003(5):27.
[8] 章之旺.關于在我國發展法務會計的幾點設想[J].商業會計,2003(6).
[9] 任存梅,張婧怡.論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J].會計之友,2009(1).
[10] 裴麗.法務會計概念與功能的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2).
[11] 胡興民.現代會計的一個新領域——法務會計[J].會計之友,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