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高巍
摘要本文對遼寧省內高校及獨立學院做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較為全面調查和整理,以此為基礎,對本校的校名構成,結構及分布特點加以分析,以期待對本校的更名工作提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獨立學院沈大科技大學更名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大學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產地,大學校名則是學校的招牌,它關系著一所大學給予社會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融會了大學精神。市場浪潮中生存且很好地發展起來的民辦教育,獨立學院轉制真正獨立為校,是當前大勢所趨。在轉變前準備工作中,特別是很多高校在征集校名時,沒有加以深入的研究,為將來學校的再發展擴大及招生和就業埋下了伏筆。
1分析大學校名的構成
筆者認為,沈陽科技學院校名固然有很多可取之處,但依然存在很多現實及將來的問題,內容如下:
(1)更名的困難性。科技二字,在沈陽地區同類院校中爭奪困難最大。6所院校對此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譬如本校如愿更名沈陽科技學院,那么,其他沈陽地區幾所學校也會更名類似的名字,對本校在社會上的認知和知名度產生淡化,容易產生學校概念模糊,學校位置不清等現象。(2)與本校王牌專業的矛盾性。科技二字在社會心理及人們的認知方面,更側重理解為理工方面的學科屬性。存在著與本校傳統王牌的旅游管理,會計,外語等專業的矛盾性。(3)與本校長遠方面的統一性。定為科技二字屬性后,必然學校在學科的長遠發展方面要注重理工方面專業的擴展及資金投入。由于理工方面實踐性強,必然在師資配備及實踐實習上調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不得不引起學校的重視。(4)為再更名準備。隨著學院發展,由學院更名大學的趨勢不可避免,必然會再次引發和沈陽地區同類學校的更名爭奪戰。如果變大學名失敗,必然對前五年學院發展做出的工作是個打擊。
2.2沈陽城市學院
從圖1中數據可以看出,支持沈陽城市學院校名的僅占9%,在4所擬定校名中并列第三,排名位置證明此校名在廣大教職工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不被認可等。
分析理由如下:雖然符合三項式規律,即地名+學科名+性質類別這一模式,但沒有起到對沈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的原校名的延續鏈接性,科技突然更名城市二字跨度大,不被人理解,不利于招生方面的宣傳,聽校名上感覺出民辦大學的氣息等原因。
筆者認為,沈陽城市學院校名固然有很多不可取之處,但依然有很多長處和潛在的市場價值。內容如下:(1)更名的操作性。城市二字,不會和沈陽地區同類的6所院校,產生競爭科技二字的現象,事先我們要是對城市二字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的話,會大大增強更名可操作和成功性。(2)區域優勢性。城市二字,不僅在沈陽地區同類院校,就是在整個東北地區,都屬于絕無僅有的地位。沈陽是東北地區的最大政治﹑經濟中心,以沈陽城市學院命名可以說就確立了在東北地區民辦高校的核心地位。
2.3沈陽工商學院
從圖1中數據可以看出,支持沈陽工商學院校名的占9%,此校名并沒有得到廣大教職工的支持。簡而言之,筆者認為本校商科專業屈指可數,意義不大。不做詳細分析。
2.4沈陽綠島學院
綠島與本校有著歷史淵源,但作為大學之校名,在學科屬性上沒有定位,同時在與原校名的鏈接性上斷檔,特別是學校以后的招生宣傳上肯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成為致命傷害,其一年后就業問題也會浮出水面。但在日后的學院整體發展中仍然可以,綠島校區,綠島酒店學院這樣的分支概念存在方式較好。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首選校名為沈陽城市學院。(2)次選校名為沈陽科技學院及沈陽外事學院或遼海學院,外事及遼海更名理由參考擬定的校名分析。
3.2建議
(1)校名對大學的生存和發展起到重要的積極的推動作用。關系著學校整體形象﹑社會影響力﹑招生與就業等核心利益,絕不可以主觀意識和沒有做深入研究枉然下定論。(2)更名和更名后學校總體的長期規劃要協調統一,橫向比較國內優秀民辦高校的成功經驗,同時縱向兼顧國外優秀私立大學的成功運營方式。特別是離我們最近走在亞洲最前列的日本和韓國。(3)校名是學校的知識產權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決定校名的同時一起把學校的校徽(LOGO)計劃完成,盡快形成本校的品牌優勢,為日后的宣傳招生,社會地位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4)完善綠島概念,建議在學校中以人文精神方面體現出,例如,涉及學校校徽(LOGO)時的圖標和采用綠色背景顏色等。建立學校以綠色為校的主體顏色,在學校人文精神及各方面體現出綠色健康有生機旺盛等的特色。
參考文獻
[1]思湘.中國高校校名語義結構特征探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2(4).
[2]劉海峰.院校合并.升格與發展中的更名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