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英
[摘要]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推進作用,我國也不斷制定新政策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但是在小微企業的發展中,由于企業規模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企業仍然存在發展瓶頸,制約著小微企業的大規模爆發。本文主要針對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并嘗試提出一些解決策略,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微企業 發展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小微企業已經成了我國企業的重要形式,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著重進行經濟建設的今天,小微企業的發展水平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繼2011年11月,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在未來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業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以減輕小型微型企業負擔后,在2012年1月6日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又著重指出要“著力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加強適合小型微型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建設”等多項明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和建議。由此可見,我國政府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視力度。但是我國的小微發展仍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存在著發展瓶頸,可概括為“兩高兩難兩門”—— 成本高、稅負高;用工難、融資難;市場準入中存在的“玻璃門”“彈簧門”。這嚴重制約著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規模化的形成。本文主要針對小微企業如今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了解其發展瓶頸問題,并分析出原因,對癥下藥,提出一些解決策略,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二、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而小微企業又包括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主要是根據企業的營業收入劃分的,劃分標準隨著從事的行業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工業企業的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而餐飲業的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1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小微企業是小型和微型企業的總稱。
我國的小微企業在解決就業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已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它們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并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小微企業在進行進一步規模擴大和營業收入提升方面卻始終處在發展瓶頸。我國的小微企業僅有30%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而能夠成功進行良好運營上升為中型企業的不足總數的3%,這個數據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小微企業的競爭激烈,整體發展不高,直接造成從業人口穩定性不高,流動性大,不僅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小微企業的長期小規模的維持和高淘汰率,也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擴大和國際化之路的實現。
三、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經營者水平良莠不齊。在我國,超過80%的小微企業是個人創業,也就是所謂的單個老板的白手起家,而由創業者的受教育程度、對市場經濟的認識程度、管理水平、對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認識、商業眼光等多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齊,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在我國的小微企業中,具有科學、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能嚴格執行的企業不足5%,管理水平不足是絕大部分小微企業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我國小微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2.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在價值規律杠桿和供需關系的調節下,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而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透明度的提升,市場經濟已經逐步轉入買方市場。買家具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這也加劇了小微企業的競爭壓力。而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規模小、生產能力有限,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并不強。并且在企業信譽與品牌口碑方面,與大企業仍然具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的客戶在進行購買和消費行為時,傾向于中型以上的企業。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3.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在二十一世紀,企業的核心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而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進駐我國后,始終在大、中型企業中貫徹落實地較為全面。小微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管理意識差、管理隨意性高、人才意識不強、優秀人才引進資本不足等多個弱點,企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平均水平落后于大中型企業,不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也是導致小微企業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之一。
4.金融支持不到位。金融支持不到位是目前制約我國小微企業爆發性發展的首要原因,絕大部分企業在經營及擴大經營的時候都會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固定資產投資支持不夠。創立小微企業,以浙江紹興的工業企業為例,從地皮購買、廠房建設、機器設備的購買等多方固定資產的籌備,都需要進行基本的資金投入。這部分資金基本都依靠于創業者的自身資本積累,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力度較低,僅有不足30%的企業得到過金融機構的支持,貸款比重在50%以上的不足1%。而大學生創業貸款等貸款形式還具有貸款者的門檻限制,不足以滿足小微企業的創立發展需要。對小微企業的固定資產較低的金融貸款支持力度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的建設。
(2)流動資金貸款額度小。中國經濟報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70%的小微企業的正常運作靠內部積累,不足30%的企業能夠依靠金融機構的流動資金貸款來維持。仍以浙江紹興的工業企業為例,工業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規模大部分集中在20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不足企業經營收入的25%。而發達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力度可達經營收入的70%以上。流動資金不足也是許多小微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之一,資金周轉不靈嚴重影響小微企業的擴大經營。
(3)民間借貸風險較大。在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之中,超過75%的企業曾經進行過民間借貸行為,以浙江紹興的工業小微企業為例,民間借貸貸款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占84.3%;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占12.9%;500萬元以上的占2.8%。但是民間借貸的利率普遍在1分利的月利之上,高利息的融資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壓力,而同時民間借貸的高經濟糾紛和高風險也無形增加了小微企業的運營風險,制約其發展水平。
(4)擴大經營無資金支持。“融資——生產規模擴大——利潤回收還貸——再融資”的發展模式是絕大部分的小微企業的發展模式,但是在進行企業融資進行進一步擴大經營的緊要關口,企業能夠獲得的資金遠遠無法滿足要求。在融資中由于企業自身的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企業自身信譽不高等多方影響,金融機構難以放心提供足夠的資金以供小微企業進行擴大生產,這直接導致我國小微企業大多維持現狀,難以進行擴大生產,是直接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所在。
四、解決對策
1.轉變經營理念,加強管理水平。我國政府已經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連續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是從微觀角度而言,小微企業必須自己拯救自己。即使是國家再有相關政策,也需要企業經營者做到與時俱進,關心時事,積極利用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優惠條件,并且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例如主動參加文化、管理的學習班,注重信息的利用與共享,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煥發企業自身的活力應對市場挑戰。
在經營方面,國家也可采取促進措施,例如大力增設銀行投資顧問和企業發展顧問的數量,用外部專業的經濟顧問團隊力量,為企業量身打造發展戰略,促進企業的發展。
2.加強小微企業之間的聯合。小微企業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規模小,產品生產量小、服務不完善、不具備大品牌的信譽、抗風險能力差,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企業聯合進行有效改善。例如浙江溫州的皮鞋廠商,在最初是小微企業之時,能夠實現聯合經營,多家廠商實現合作與共贏,例如在某個企業接到大單時,其他兄弟企業也積極提供原料和勞動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客戶的要求,并按照合理的比例進行利潤分配。這樣的聯合經營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小微企業的生產力,并且多家廠商的聯合信譽度要遠遠優于單個企業,因此企業聯合是小微企業首選的發展之路。
3.放寬小微企業的市場限制。小微企業對我國產生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市場之中,仍受到許多限制,難以享受和國有企業同樣的待遇。因此應當打破小微企業在市場中常見的“玻璃門”“彈簧門”現象,讓小微企業享受和國企同樣的市場條件,降低小微企業中的發展隱形阻礙,為企業創造機會和條件,獲得擴大化發展的可能。
4.重點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的核心問題是企業融資難,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企業資產有限,抗風險能力和信譽都較低,銀行貸款門檻總遲遲難以放寬。因此,要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首要從政策上放寬小微企業的貸款要求,各大銀行可轉變信貸理念,改變傳統的以報表、抵押物為標準的評審,采用企業經營年限和企業收入、品牌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為主要評審指標,將小微企業的發展潛力作為重要考慮對象來進行貸款額度的制定。同時對于擔保方式也可適度放寬,例如實現聯合擔保,對于小微企業可實現多家兄弟企業的聯合擔保模式,提升擔保力度,放寬貸款限額。在對還貸方面,也可進行方式創新,可采用分期還款的方式,減小在小微企業發展中常見的資金周轉不靈而銀行貸款到期帶來的巨大壓力,可促進小微企業較為穩健、持續性的發展。
5.合理減稅、創新稅收方式。雖然2011年我國已經減免了小微企業的22項公共事業費,但是小微企業的賦稅仍然較重,并且在稅收中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這加重了小微企業的發展負擔。因此在稅收方面,政府可采取對小微企業進行合理減稅,例如對日本就曾采取對年產值增長率達到10%以上的企業減免20%的營業稅,有效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國也可效仿。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也應當改變如今現行的以地區優惠、經濟性優惠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改為以產業傾斜為導向的優惠方式。并且稅收部門可以根據對當地小微企業的年度發展狀況進行分段評價,并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采用有條件的稅收延后等多種手段,例如對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進行延后收取,并收取一定的延后利息等方式,即保證了稅收工作,又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發展中常見的資金壓力,減輕小微企業的發展負擔,促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征.轉變關鍵,完善考核,積極側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J].經濟縱橫,2012(4)
[2]沈蘭芳.小微企業的發展藍圖[J].經濟之聲,2012(1)
[3]黃曉云.市場結構、企業內生與信息不完全——重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J].中國物價,2012(2)
[4]陳瑞發.浙江紹興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對策探討[J].金融國際,2011(11)
[5]趙凱峰.小微企業的重要作用與發展圖景[J].江南經濟,2012(3)
[6]周凱翔.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核心表現[J].企業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