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摘要從眾心理就像雙刃劍一樣,既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運用心理學規律,消除學生"從眾心理"的負面影響,多發揮其積極影響。可從以下四方面去努力:一、營造良好的班級和宿舍氛圍;二、建立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三、培養獨立的個性;四、緩解消極的團體壓力。
關鍵詞班級管理從眾心理調控措施從眾的故事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從眾的定義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他/她懷疑并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即為“從眾”。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
2從眾的表現
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受知識和閱歷的限制,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容易產生從眾行為,根據具體行為表現有好有差。如:
2.1學習從眾
學校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入校時隨意安排的班級,半年左右時間,班級之間便在各個方面顯示出不同層次,出現“不同步”現象。有的班級學風濃,專業練習蔚然成風,比如每天的珠算訓練,訓練時間一到,噼里啪啦,每個人都專注地練習。正如某男生所說:“他們都在拼命學,我不認真,考不上級,豈不丟人?”
2.2不良現象的從眾
(1)消費從眾。筆者所在的學校,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無視自己的經濟基礎,要手機、要名牌衣服。家長也無奈:孩子吵著要,說班級里同學都有,想想也不能讓他被同學看不起,買吧,好看了臉面,難受了錢包。(2)戀愛從眾。據筆者私下調查,職業中學的孩子談戀愛不在少數。“大家都在談,沒辦法,我也找一個,況且,生活也比較無聊。”某男生說。(3)浪費從眾。值班時經常看到食堂的泔水桶里白花花的米飯、啃了一兩口的包子。餐桌上的盤子里總是留著飯菜。實在忍不住偷偷地問小A(該生家庭比較困難,申請勤工儉學)“不合口味?身體不好?”他臉漲得通紅地說:“其實我吃得了,而且還不夠,剛來校的時候我每次都吃完,他們就取笑我說我餓死鬼轉世,說我吃的盆能做鏡子。老師,盆吃得太干凈是另類……”(4)抽煙、打架從眾。不可否認,職業中學有些學生各方面表現真的不是一般的差。抽煙、打牌、喝酒、打架無所不為。有些從初中就是這樣,父母也知道但管不了,還有些真的是到了這個學校學會的。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從眾產生的因素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剛才談到的學習從眾、消費從眾、浪費從眾等主要來源于:(1)群體因素。由于群體規模大、凝聚力強、群體意見的一致性等,使個人產生從眾行為。(2)情境因素:職校中的抽煙打架很好地說明了這點,這些孩子當中,有的本身就有問題,是真從眾,而也有部分是因為在一個團體內,大家都在做,如果不參與,做出與眾不同的行為,他、她就會招致“背叛”的嫌疑,會被其他成員孤立,甚至受到嚴重的懲罰。這種假從眾的現象。(3)個人因素: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別差異與文化差異等三個方面。正如小A同學,由于家境困難,本身人也不自信,在吃飯這件事上,雖然知道自己沒錯,但由于個體不愿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而感到孤立,從眾源于一種群體對自己的無形壓力,迫使一些成員違心地產生與自己意愿相反的行為。
4從眾的利與弊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眾心理也不例外。積極的方面——有助于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如誤會等。尤其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由于沒有足夠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準確的信息,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來選擇策略并無大礙,有時模仿策略還可以有效地避免風險和取得進步。在《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的篇章中,林黛玉進賈府后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吃飯行事的規矩都和家不一樣,少不得一一改過來。”社會心理學家也研究發現,持某種意見的人數的多少是影響從眾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說服力的一個明證,很少有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孟母三遷”是自覺運用從眾效應對子女進行教育的范例。
但從眾心理也有消極的一面——抑制個性發展,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陳規。
5從眾心理的調控措施
5.1營造良好的班級和宿舍氛圍
校園環境是育人的有效載體,是育人工程的基礎條件。“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夸美紐斯也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在校園的百米文化長廊,誦百家之言,賞百家藝術,悟百家思想,思自我得失,感受知識的浩瀚,一花一樹一墻,自我提升之欲油然而生。同時各班級針對專業特點,設計班風、班級寄語,充分發揮德育陣地作用,利用黑板報、展板、手抄報、對教室的環境進行精心地布置,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為學生展示自己提供了平臺。班風、學風不是掛在墻上的空話、口號,需要制度的制約。比如儀容儀表:要求每個學生全程帶好胸卡,那我們就要做到堅持督促——1日2次常規檢查,1次不定期抽查,檢查結果值日班長每天放學前公示在黑板上。同時要求學生簡樸,生活上不鋪張,衣著打扮干凈自然。首先在班級里宣布重大集會一律校服,其次著奇裝異服不準穿到教室,對于奇裝異服的界定,由全班決定,這樣一來,至少在精神面貌上學生不會有過格的做法。
其次,教育管理上講究藝術,以表揚鼓勵為主,從點滴的小事,讓學生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當然,學生犯了錯誤必須嚴厲批評,規矩成方圓。在班內職務安排上,筆者的做法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讓每一位同學在某一方面都負一定的責任,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自習課按學號由學生擔任值周班長,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大大增強,讓每個學生在諸多方面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優越感和成就感。宿舍的管理也是如此。“班級效應”、“宿舍效應”在班風、舍風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5.2建立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壓力是從眾的一個決定因素。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其中有一段話寫得好:“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他孤身一個人的,他不能焚燒宮殿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的時候,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并且會立刻屈從于這種誘惑。”這種不良的從眾現象,在學生中還是比較多的,而且后果比較嚴重。這時候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很重要,教會他們辨別是非就尤為重要。
5.3培養獨立的個性
首先要適時地培養獨立能力,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如自己洗衣、洗鞋等;其次利用班團課用些案例培養其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控制情緒,培養堅強意志。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能夠正確,并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5.4緩解消極的團體壓力
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充分利用好班團干部、學生會的作用。給予學生釋放壓力的機會和時間,班級通過多組織一些團體類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緩解壓力所帶來消極情緒。
所謂育人無小事,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揚“從眾”的積極面,避“從眾”的消極面,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