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江
摘要隨著90后學生的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等日趨復雜、多樣化,尤其是網絡文化的介入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90后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與前幾代人有較大的不同。90后的學生通常在心智、行為、做事等方面易走極端,有孤獨感,渴求友誼,但又不善合作,集體觀念淡薄。因此班級從精神文化建設抓起,讓90后在班級內部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團隊意識,尤為重要。
關鍵詞90后班級精神文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面對90后的學生,自我、敏感、霸道、張揚、叛逆等這樣的現代群體,我們有過多的思考。從90后所喜歡的卡通片、說唱、網絡語和雜志等可以看出,他們與我們倡導的主流文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90后的成長環境、教育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網絡文化的介入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90后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等與前幾代人有較大的不同。在生活中,90后的學生往往表現出行為非常的幼稚,心智卻成人化;表現出超級的自信,做事卻馬馬虎虎,自己認定想做的事又極端化,不考慮后果,只關心自己的感受;有孤獨感,渴求關愛與友誼,但又不善合作,在班級中三五倆成幫,而對于集體觀念淡薄。因此,在優越環境中成長的90后,更需要從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抓起,引導他們積極的一面。下面就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談幾點建議。
(1)培養90后學生的仁愛之心、寬容之心、真誠之心、平等之心。90后往往因為無法在正常的渠道顯露自我存在的價值,顯示自我的實現程度和吸引他人關注自己的渴望,常表現出超級的自信而忽略了自己的不足,更關心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對他人造成的影響,更甚的是我行我素,忘記了如何關心身邊的人,一部分90后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近幾年,青少年犯罪、開車撞人和壓人等缺乏社會公德的事件呈上升趨勢,青少年犯罪的年齡呈下降趨勢。面對這種狀況,更應引導90后明白:我對自己負責,愛自己,因為我是全家人的希望,陽光快樂地成長,學業上有進步就會給親人帶來莫大的欣慰和精神的寄托;我尊敬父母、愛父母,因為是父母給了我血肉之軀,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我尊敬老師,是老師在引導我健康成長,教導我如何治學;我愛朋友,是朋友給了我真摯友誼,找到了友情的快樂;我愛學校,是學校給我搭建了成長的平臺,使我變得堅強,成為棟梁;我愛家鄉,是家鄉提供了我成長的搖籃;我愛祖國,是祖國的強盛、國泰民安,給我無限的民族自豪感,激勵我努力學習。
(2)通過義務勞動、觀看鄒越的演講、開學第一課等,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塑造幸福人生觀。在優越環境中成長的90后,尤其在大城市成長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衣食穿戴是要經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跟他們講起受凍挨餓的年代,他們的反應卻是:“他們為什么不吃不穿,真傻!”我們的教育缺少的是實踐,勞動實踐。當然,90后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標簽的“懶惰”、“迷茫”、“自私”、“腦殘”等形象,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我們更應引導、啟發他們多參加義務勞動,多參與社區活動,多做善事,多做義舉,助人為樂。所以,我們在班級管理中更應該引導他們樹立社會公德、道德和感恩意識,有正義感,讓我們的“雷鋒”重現祖國的四面八方,也需要通過禮儀教育來培養他們知書達理、謙虛謹慎的良好習慣,既是品質與素養形成的前提,也是奠基人生走向陽光、走向成功的基礎,也是培養現代人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謙虛精神,還能通過勵志、尚德、養心、明理等,不斷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與創造力,進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真正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3)磨練意志、培養品質,身心都要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有著比前人優越得多的學習條件,上下樓是電梯,出門是專車,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90后的身體素質根據有關部門的報道卻不容樂觀,中學生的體育達標率很低。尤其獨生子女,我行我素,受不了半點挫折,稍有不適,便大發雷霆,對他人做的事總表現出一副“有什么大不了的”傲視與抗逆,典型的“營養過剩,頭腦簡單”。他們很容易消蝕意志,流于懈怠,易迷戀于網絡游戲而成為網蟲,嗜煙、喝酒和玩賭一學成癮,甚至吸毒。在班級管理中可通過安排各項集體活動,如假期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和義務勞動,培養他們參與集體、參與社會的責任感和交流的方法,嘗試困難與挫折的磨練,具備接受困難的心理準備。要求早操步伐整齊,口號嘹亮,吐故納新,抖擻精神。課間操隊伍整齊,動作規范,協調優美。同時要重視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有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贊美、被關心的心理需求。有人曾這樣總結:雖然90后不知道什么是歷史,但是在他們的內心和外表,卻流露著超級的自信和非凡的理想。正因為如此,90后更易受挫折而自暴自棄。所以,引導他們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前人勤學刻苦、不怕困難的堅定意志,是90后健康成長與具備現代人生活的基本要素。
作為班主任,只有在班級文化建設上進行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才能和90后共同進步。做為90后學生的班主任,要讓他們覺得你與他們有同樣的學習觀,要讓他們知道你不僅是他們的良師,更是他們的益友,是理解他們的朋友,是可以幫助他們分擔憂愁的朋友,是可以傾訴內心疑惑與迷茫的知己,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困難,教會他們學習方法的益友。班級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班級自然而然就成為他們的精神之源。
參考文獻
[1]劉明坤.教師倫理與教師禮儀[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肖川.好教育好人生[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鄭克儉.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創新[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