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陶金 高真
[摘要]定西市內官營鎮立足區域優勢,蔬菜產業發展規模較大,蔬菜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第一產業,蔬菜產業給當地帶來了許多正面的經濟效益。文章通過SWOT分析法分析了定西市內官營鎮蔬菜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提出了促進定西市內官營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定西市內官營 蔬菜產業 SWOT分析
一、引言
內官營鎮位于定西市安定區西南部,距定西市區25公里,是周邊臨洮、渭源、榆中“四縣區八鄉鎮”近20萬人口的物流集散地,也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主要受益區。全鎮總流域面積308平方公里,轄35個村275個社,1.35萬戶,共6.2萬人。現有耕地面積20萬畝,其中水澆地5萬畝。定西市內官營蔬菜產業于20世紀80年代起步,按照“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的思路,內官營鎮努力發展特色蔬菜產業,引導和支持農民,立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形成了以水川地區為中心的蔬菜種植長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內官營蔬菜產業效益明顯提高,蔬菜產業已發展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區位優勢產業。蔬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定西市內官營鎮立足區域優勢,發展蔬菜產業,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定西市內官營蔬菜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優越的種植條件。內官營鎮位于定西市安定區西南部,屬于典型的區域盆地氣候,海拔1700m-2580m,年平均氣溫6.2℃,夏季氣候溫和,光能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該鎮位于祖歷河上游,也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主要受益區,水資源豐富,并且配套灌溉設施,具有優越的灌溉條件。此外,該地區土質多為中壤黃蓋黑壚土,土質疏松,土壤肥沃,適合蔬菜生長。內官營鎮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內官營鎮也成為了定西市安定區重要的蔬菜種植地區。
(2)交通便利。定臨公路穿鎮而過,定西市安定區至高峰、符川、東岳等鄉的公路也經過此地,區域內人流物流集中。此外,內官營鎮距離市中心25公里,310國道、312國道、隴海線穿定西而過,交通便利。
(3)勞動力充足且經驗豐富。內官營鎮轄35個村275個社,1.35萬戶,6.2萬人,勞動力充足。另外,蔬菜產業在該地區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長期的種植實踐中,蔬菜產業的主力農民不斷積累經驗,形成了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科學有效的種植模式。
(4)產業發展規模化。內官營鎮蔬菜產業從種植規模、蔬菜產量、質量方面等初具規模,產品遠銷國內外,該產業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作為全鎮第一產業,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12年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總產量超過30萬噸,產值超過3億元。
(5)品牌效應顯現。該鎮通過擴充總量、提升品質,使蔬菜產業發展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區位優勢產業,種植品種由以前單一的甘藍、大白菜發展到甘藍、大白菜、辣椒、芹菜等10多個品種。
甘藍、大白菜等9個蔬菜產品,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國家級綠色蔬菜A級產品認證證書,甘藍、大白菜先后獲得了省農牧廳無公害產地認證和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并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綠銳”牌和“內官”牌蔬菜產品商標。全鎮蔬菜產品遠銷全國10多個省區市,以“內官”品牌為主的蔬菜已逐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6)設施農業逐漸興起。內官營鎮堅持把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建設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途徑之一。在內官、錦屏兩村建成日光溫室100座,永豐、先鋒等村建成塑料大棚1000座。除此之外,內官營鎮相繼投入資金,建立幾座蔬菜恒溫保鮮庫,建成了以錦屏、興盛、南川、恒安、忠信等6處、84間蔬菜恒溫庫為主體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拉動了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規避市場風險、降低銷售成本、實現均衡上市的重要作用。
2.劣勢分析
(1)受自然災害威脅大。該地區蔬菜種植時節正值夏季,常有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發生,導致蔬菜減產,農民收入降低。據調查,近兩年內官營鎮蔬菜都受到暴雨冰雹影響,給當地農民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此外,蔬菜種植時常有病蟲災害發生。自然災害對內官營蔬菜產業的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影響了農民蔬菜收入的提高。
(2)信息不對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常會生信息不對稱,特別是在農業生產領域,由于本身存在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加之農戶缺乏必要科學文化知識,使這一現象更加明顯。調查發現,部分農戶受某一年份某一蔬菜價格高的影響,第二年擴大此種蔬菜種植面積,然而全國范圍內的產量過剩,價格下跌,導致蔬菜種植得不到收益甚至虧本,這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盲目擴大某一蔬菜種植面積伴隨的是風險的增加,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戶虧本現象會影響農戶的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影響著蔬菜產業的發展。
(3)科技含量低。定西市內官營鎮社會經濟條件落后,蔬菜種植技術較其他省份落后,蔬菜科技含量低,蔬菜附加值較低。
3.機會分析
(1)市場前景廣闊。定西市、蘭州市等地是內官營鎮蔬菜銷售的市場之一。近些年,內官營鎮蔬菜從以內銷為主到外銷為主,主打“綠色”品牌,并以色鮮、優質、保鮮時間長受到外地商客青睞。內官營鎮將省內外市場結合,市場前景廣闊。
(2)政府大力支持。特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的引導是推進特色產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導扶持蔬菜產業的發展,通過健全市場體系、強化服務功能、完善運作機制等措施使當地蔬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4.威脅分析
(1)市場競爭激烈。定西市內官營鎮雖然已有初步規模,但是受客觀因素制約發展規模并不能大幅度提高。甘肅省蘭州市等地的高原夏菜發展規模、產業化程度、科技含量都比較高,市場競爭力優勢明顯。從省外分析,南方省市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優越,蔬菜產業發展水平更高。相比而言,定西市蔬菜產業發展較為落后。從省內外綜合分析,其它地區蔬菜產業發展水平更高,蔬菜產業市場競爭激烈。
(2)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蔬菜市場受供需等因素價格波動頻繁,影響到農戶的種植決策,更影響到農戶能否獲利。而農民收入的高低影響其種植積極性,如果機會成本較大,勞動力會轉移到其他行業,對蔬菜產業的發展構成威脅。
三、促進定西市內官營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1.提高農民種植收益,提高投入產出比。一方面,降低種植成本。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費用。通過政府補貼,降低蔬菜種植籽種費用、農藥費用、化肥費用等直接生產費用。另一方面,提高種植收益。通過引進新品種、改善種植技術等方面提高產量,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蔬菜種植收益。
2.開拓市場流通體系。一方面,強化蔬菜批發市場的蔬菜銷售、信息傳遞等功能。另一方面,政府、企業、蔬菜協會和農戶積極協作,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協會溝通、農戶配合”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確保蔬菜銷售渠道暢通。
3.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農業生產的脆弱性、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性,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較弱,而我國的國情又決定著政府必須關注農業、保護農業。商業性質的農業保險不能適應國情,這要求我國的農業保險必須是政策性的。蔬菜種植生產面臨較嚴重的自然風險,因此,應建立相應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將蔬菜種植納入保險范圍內,降低蔬菜種植經營風險,增強農民抗風險的能力,促使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4.政府積極引導扶持蔬菜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政府應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有效引導農戶利用各種信息,及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種植規模,降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引導蔬菜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政策繼續扶持蔬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建華,張國棟.立足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蔬菜產業的發展與啟示[J].甘肅農業,2006(12)
[2]茍廣斌.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紀實[N]. 定西日報,2009-12-3
[3]文智.立足區位轉型跨越,構筑特色富民強鎮—內官營鎮經濟社會發展調查[J].發展,2012(05)
[4]王寶福,李紅霞,馬麗榮.甘肅省蔬菜產業化發展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江蔬菜,2009(07)
[5]杜延軍,葉勇.農業信息不對稱的分析及解決途徑[J].甘肅農業,2006(1)
[6]李海軍.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2009
[7]穆月英,沈辰,郭衛東,趙亮.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中國蔬菜,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