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維 何莉
[摘要]電算化會計條件下,傳統審計線索消失,審計范圍的擴大,會計軟件設計的缺失,使得審計業務的開展面臨新的挑戰。文章具體分析了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并據此提出了加快電算化審計工作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審計
一、會計電算化簡介
會計電算化,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簡稱,也就是把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數據處理工具和技術應用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中。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行會計電算化,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為財務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會計信息,這對于促進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意義深遠。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財務工作的諸多要素發生了變化。會計數據的代碼化及會計數據處理自動化,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使他們得以從繁雜的財務數據中解脫出來。同時,會計信息存儲介質磁性化和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程序化,也給會計工作帶來了挑戰。伴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逐漸推廣,審計作為對被審計單位或人員履行受托責任范圍內的各種財務活動、各種業務經營活動、各種管理活動的合法性、經濟性、效果性、效率性、正確性進行的一種全面檢查監督活動,也應勢而變,電算化審計正在逐步發展。
二、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1.對審計線索的發生變化。會計電算化之后面臨的一大挑戰便在于審計線索的變化。在手工賬務處理系統下,審計線索清晰明了,從憑證到賬簿,再到財務報表的編制,都有相關責任人員的簽字;任何變動都有文字記錄可循。在這種條件下,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可遵循著賬務處理的程序進行,同時還可以逆向賬務處理程序進行;而且對于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而言,文字記錄本身也可以作為重要的審計線索。在電算化條件下,這些有形的線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程序,憑證、賬簿以及報表等重要的財務信息都以硬盤等存儲介質為載體而存在。雖然仍然有紙質會計檔案的存在,但它們更多的是硬盤等介質存儲信息的簡單輸出而已。
2.會計電算化軟件本身的缺失帶來的影響。當前條件下,人們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不充分,更多的觀點是認為會計電算化即是用電腦記賬而已,只是為了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工作負擔。財務軟件公司在開發軟件的時候,各自為陣,相互之間沒有交流和溝通,行業內部也沒有統一規范的協定,這增加了系統之間信息共享的難度;雖然國家審計部門也意識到這個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正積極推進財務數據的統一接口,但要真正實現統一接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3.審計范圍擴大要求審計手段多樣化。在電算化條件下,監督仍然是審計的重要職能,但審計范圍卻擴大了。除了傳統審計條件下的憑證、賬簿、報表等財務資料,還需要對所使用的電算化軟件進行審核。因為電算化條件下,很多會計處理都是通過計算機應用程序完成,如果程序本身存在舞弊等不合法問題,那將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審計范圍的擴大對審計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條件下,一般采用的審計方法有審閱、核對、比較分析、調查等。而在電算化條件下,手工操作和計算機操作相互融合,比如數據的審核過程中,既需要計算機自動進行審核,還需要人的進一步檢驗、審核。這些特點決定了傳統審計方法固然還是有一定的意義,但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需要探索更多更高效的審計技術和手段。
三、發展會計電算化條件的審計工作的思路
應對前述挑戰,應從多方面入手,加快審計工作的發展。
1.完善電算化審計準則。電算化審計準則是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形成審計結論,出具審計報告的重要依據。合理的審計準則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保證。如前所述,電算化條件審計工作的諸多要素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作為審計工作規范和依據的審計準則也應隨之進一步完善,維護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
2.財務軟件的設計應考慮審計的要求。如前所述,由于當前財務軟件的局限性,使得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困難重重。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作為會計電算化重要載體的財務軟件設計時應考慮審計的要求。財務軟件的設計應考慮審計的要求,并為審計工作的開展保留充分的線索。這方面可以學習國外財務軟件的做法。每次對初始記錄進行改動、刪除時,通過新的記錄進行反映,而原有的記錄保持不變;哪一筆業務什么時候由誰進行了什么樣的變動,都有完整的記錄,這就為審計工作的開展留下了寶貴的線索,也可以保證對會計業務流程實施必要的監控,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
3.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由于長期按傳統業務進行審計,對于電算化條件的審計工作開展審計顯得比較頭痛。為此,需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將審計知識與計算機知識教育相結合,使審計人員熟悉財務軟件的工作原理,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4.對會計電算化工作開展全程審計。全程審計包括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后審計。事前審計主要針對企業財務系統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并評價財務軟件是否為審計工作的開展保留充分的線索和痕跡。事中審計主要審查電算化處理業務的客觀真實性,針對不同的會計檔案分別采用手工審計和計算審計,并綜合兩者的審計結果得出審計結論。事后審計針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結束后的會計數據進行,考核和評價各項經濟業務的工作效率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并據此提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馬峰.計算機審計的六點體會[J].中國審計,2008,(12)
[2]李娟.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搞好審計工作的思路[J].財會研究,2008,(20)
[3]張繼偉.計算機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對策[J].財會通訊,2009,(8)
作者簡介:曾維維(1982.05—),女,重慶人,碩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