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明 樊舒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國,我國政府制定了正確的經濟發展策略,使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匯率的堅挺與否反映著一國的經濟實力。近些年人民幣匯率時高時低,但總體呈上升趨勢,這是由我國經濟實力持續增長決定的。不過隨著貿易大門的打開,國際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在逐年加重,我們要正確把握當前形勢,讓人民幣匯率走到正確合理的軌道上來。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走勢 原因 對策
一、 人民幣匯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1.人民幣匯率的概念
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在當下,人民幣匯率指的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比率。人民幣匯率反映著我國經濟的走勢。當我國經濟增長了,國外機構或個人投資人民幣的熱情就會高漲,競相抬價的現象隨之出現,人民幣就會升值,反之亦然。
2.人民幣匯率的重要性
首先,匯率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對匯率的調整,能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給予國內經濟實體以更大的壓力,使其做到擴大內需的要求。其次,匯率是否能良性發展,對調節國際收支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做到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匯率就一定要保持在合理的有效區間上才行。最后,匯率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通過對利率和匯率調整,能做到維持國內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發展,為人民的投資提供更大的空間。
二、影響人民幣走勢的因素
隨著2005年和2010年兩次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走勢依然堅挺。2008年4月8日美元兌換人民幣首次跌破7.01,到2010年跌破6.8再到現在的6.24,人民幣在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壓力下不斷走高,其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人民幣匯率走勢不是某一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原因合力導致的,主要的因素有經濟發展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政治因素、財政政策和利率政策以及外匯儲備因素。
1.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促進人民幣匯率堅挺的根本原因。
人民幣匯率代表的是我國貨幣的實際價值量。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對人民幣的信心增加。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讓大量外國投資者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強大潛力,更加堅定了對人民幣投資的意向。人民富裕了,這在擴大了內需的情況下,讓人民幣走向了世界舞臺,使其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加,更加促進了人民幣匯率的走高。
2.國際收支狀況直接影響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近十幾年來我國國際貿易一直處在順差狀態,貿易順差指的是一國的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貿易順差的大小情況反映了該國當年的對外貿易狀況。我國貿易順差的持續導致了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需求的增加,使得人民幣在國外的購買力增加,促進了人民幣匯率的增長。
3.國內和國際上政治因素的影響
國家在特定情況下要保持人民幣的堅挺,就要使用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對匯率進行調整。國際上,美國金融危機導致本國經濟下滑,美國急需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排解國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能幫助美國減少進口,促進美國內需,幫助美國緩解失業問題。歐洲經濟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也進去了寒冬,歐盟經濟的不景氣也急需中國這一制造業大國為其排解壓力。
4.政府財政支出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也促進人民幣匯率堅挺
近年來,我國政府體制改革比較徹底,財政赤字長期低于國際平均水品,財政赤字的減少有利于國內通貨膨脹的改善。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會導致商品的出口率降低,進口率上升,這些意味著本國的貨幣在國際上信用度的降低,會導致匯率的下降。而我國近些年較低的通脹率也有助于人民幣匯率的上升。
5.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讓人民幣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在替美國分擔金融壓力的同時也代表著人民幣有很大升值壓力。國家為了擴大內需而對利率的調整,人們把錢從銀行取出來進行投資,使人民幣大量外流,人民幣成為了外國投資者外匯理財的重要幣種。
三、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策略
雖然近年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但是人民幣匯率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逐步推進人民幣的匯率改革。
1.繼續加強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
2005年我國對人民幣匯率機制進行了改革,施行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整、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該制度是我國匯率改革的里程碑。2010年央行決定進行匯率制度的第二次重大改革,提出了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要求,使得我國的匯率制度更加合理的與世界接軌。匯率改革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強大推力,它完善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性,為我國經濟的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隨著國家匯率體制的改革,人民幣持續走高的態勢正在被逐步遏制,但國家應當逐步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在保持國際貿易正常化的同時,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活動范圍,防范境外流動資金對人民幣的沖擊。在特定情況下利用國家宏觀調控職能對人民幣匯率加以控制。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控,穩定國內金融市場秩序,把金融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2.要正確引導外資的流入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國外的資本流入極大地充實了國內市場,緩解了因為資金短缺而停滯的產業。但外資的不均衡流入也沖擊了相對弱小的產業。國家要鼓勵外資多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做到拉動高興技術產業的同時降低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沖擊。鼓勵外資流入經濟欠發達地區。外資能降低通貨膨脹壓力,促進我國經濟貿易機構的平衡發展。
3.對外匯和外貿政策進行改革
分散外匯儲備的種類,擺脫依賴美元的狀況,減弱美元貶值對我國外匯儲備帶來的損失。繼續加強國際間的經濟交流,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盡快的把人民幣打造成國際主要流通貨幣。
加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由于美國和歐洲經濟的不景氣,導致我國出口企業競爭壓力加大,國外市場的購買力下降,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升高,為依靠廉價勞動力盈利的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國內企業要加強核心競爭力的建設,發展高科技產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國家對虧損嚴重的企業加以扶持,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發展平臺。國家把擴大內需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的同時,要逐步加大進口力度。人民幣升值使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國家應降低進口關稅的水平,促進大宗產品和中高消費品的流入,降低利用國內企業擴大內需的壓力,促進經濟的發展。
4.國家要正確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穩定國內金融市場環境
我國的金融市場明顯落后于經濟的發展的步伐,金融市場秩序的混亂,使得出現了樓市泡沫、股市陷阱等現象。缺乏對金融市場有力的監管機制,導致了資金的集中炒作,出現了某一商品集中提價和局部通貨膨脹的發生。國家要正確運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監管金融市場,運用利率和匯率的互補關系,緩解國際市場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國家可以設立一些金融市場改革示范區,在同一制度下發展當地金融業,為向全國普及提供經驗。
綜上所述,人民幣匯率的堅挺是把雙刃劍,在增強人民幣國際地位的同時也給國內多方面的經濟造成壓力,國家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和經濟手段穩定人民幣匯率波動,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人民幣匯率改革.http://baike.baidu.com/view/
928953.htm
[2]張小會.《淺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25期
[3]嚴行方.《人民幣可以說不》.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