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本文是北方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基金立項《我校會計學專業電算化類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探討》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標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電算化類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能較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會計學專業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存在問題和會計學專業電算化類實踐課程的必要性,探討了電算化課程體系的內容以及教學組織及安排。
[關鍵詞]電算化 實踐課程 人才培養
質量是大學的靈魂,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作為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日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實踐是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電算化類課程的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整體設計能力,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會計學專業電算化類課程體系建設對于完善專業建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學專業電算化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實驗資源未能整合
目前多數高校的會計學專業的電算化實驗沒有充分利用與其橫向相聯系的經濟、管理專業實驗的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形成一種資源的浪費。在會計學專業內部各課程的實驗之間也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交流,造成部分課程實驗重復,資源浪費較大,部分應有的實驗內容缺失,學生得不到應有訓練的狀態。
2.實驗內容質量不高
大部分會計實驗都以純粹的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為目的,實驗項目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實驗項目主要局限于會計核算,遠遠達不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現有的綜合性實驗業務簡單,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缺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綜合實踐,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實驗,缺乏與實際生產經營環境接軌的綜合性實驗內容。在模擬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驗室內無法模擬復雜的經濟業務,模擬業務與實際業務始終存在一定的差距。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會計學專業電算化類實踐課程的必要性
電算化類實踐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論知識,并學會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電算化類實踐課程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重要的一個環節,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學生的培養目標決定著教學的導向,高校會計專業應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勝任會計實務、會計教學和會計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通用型、復合型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會計課是一門理論性、實務性強,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處理實際問題技能的學科。學生僅通過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要想全面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很困難的。通過電算化類實踐課程的教學,學生親自利用教學軟件填制和審核憑證,設置賬戶和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為將來從事會計工作打好了基礎;學生通過親自分析企業的成本構成以及進行成本分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成本的認識;對企業的融資和投資活動進行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企業資金運動過程的理解;置身于實際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促使他們認真對待每一筆經濟業務,謹慎做出每一項決策,可以培養學生的財務會計業務素養。
2.有利于彌補理論教學和校外實習的不足
會計理論知識的教與學都很抽象,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總會或多或少地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學習的興趣與激情。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只能講授通用的理論和基本的簡單的操作方法,很難面面俱到地詳細講述具體業務的實際處理方法,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如果不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操練,就成了純粹的紙上談兵。因此,只有通過實踐課程的教學,才能彌補理論教學和校外實習的不足,增強學生對會計實務的感性認識,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電算化類實踐課程的安排
會計專業電算化類實踐課程一般應有以下課程與內容安排,形成對外會計、對內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政府會計等全方位的課程體系。
1.財務會計業務訓練
《財務會計業務訓練》開設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技能訓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方法和技能,為實際從事財務會計工作奠定實踐基礎。實驗內容包括:①原始憑證的填制訓練;②記賬憑證的填制訓練;③登記會計賬簿訓練;④財務報告編制訓練。
2.成本會計業務訓練
《成本會計業務訓練》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全面掌握《成本會計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內容包括:①制造費用與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訓練;②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訓練;③分步法核算產品成本訓練;④分批法核算產品成本訓練。
3.管理會計業務訓練
《管理會計業務訓練》開設目的是使學生在全面掌握《管理會計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實踐性的理解、操作與掌握,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實驗內容包括:①全面預算的編制訓練;②標準成本制度訓練;③責任會計體系。
4.公司理財技能訓練
《公司理財技能訓練》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財務管理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加強財務管理實踐技能訓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的方法和技能,為實際從事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實踐基礎。實驗內容包括:①公司股票籌資方式的選擇訓練;②企業長期負債資金籌集方式選擇訓練;③企業新建項目投資決策訓練;④分散證券投資風險的策略與方法訓練;⑤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訓練;⑥企業股利分配政策制定訓練;⑦ 財務報表分析訓練。
5.《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軟件實訓》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軟件實訓包括:①單一預算單位會計核算實訓;②政府主管部門集中會計核算實訓;③政府財政部門會計集中監管實訓;④預算單位資金支付實訓;⑤預算單位預算編制實訓。
6.《企業會計軟件應用實訓》
企業會計軟件應用實訓包括:①單一企業會計核算實訓;②集團企業會計集中監控實訓;③存貨核算系統實訓;④資金管理系統實訓;⑤預算管理系統實訓;⑥財務分析系統實訓。
7. CPA審計業務訓練
《CPA審計業務訓練》實驗內容包括:①審計基本流程訓練;②收入循環的實質性測試訓練;③購貨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測試訓練;④生產循環的實質性測試訓練;⑤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實質性測試訓練。
8.合并報表業務訓練
《合并報表業務訓練》內容應包括:①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②編制合并利潤表、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③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合并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
9.納稅申報技能訓練
《納稅申報技能訓練》實驗內容包括:①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申報技能訓練;② 消費稅納稅申報技能訓練;③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技能訓練。
四、會計學專業電算化類課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明確實驗教學目的
明確電算化類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電算化類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直接決定著實驗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采用的教學手段,因此,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首先應明確實驗的教學目標。電算化類實驗實驗課程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 通過實驗課程的實操,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理解、鞏固及掌握所學專業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會計核算與監督的技能, 積累初步的工作經驗和能力,為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勝任工作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2.編制高質量的電算化課程實驗指導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電算化實驗課要求有高質量的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書首先應該對與其相關的理論課程的內容有一個高度的凝練,為學生獨立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知識的幫助;實驗內容應該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旨,應該盡量具有綜合性,有一定的難度,并應帶有一定的探索性,避免簡單重復地完成與課內實驗差別不大的實驗內容;在實驗安排上,應該合理,前后實驗模塊應該恰當銜接。
3. 完善電算化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合理安排各門電算化實驗課
應構建科學的電算化實驗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資源優勢,整合學院內部實驗資源,實現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創建一個學科覆蓋面寬、系統化、集成化的實驗教學中心。引入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方法,開放實驗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高等教育任重而道遠。高等學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電算化類課程的設置可以達到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會計電算化實驗是會計知識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也是學生各種能力提升的過程,合理安排會計電算化實驗的教學,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基本科學素養、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型的財經專業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章新蓉.高校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及框架[J].會計之友.2008.11
[2]王福英,林艷新,侯新.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融合探討[J].會計之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