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廣林
摘要: 伴隨著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腳步,高等數學課程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本院高等數學教學組在教學中,注重傳授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專業、實際中的應用,摸索出“以解決問題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思路,探索出一些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職教育高等數學課程改革
我國高職院校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其招生規模已占普通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到2008年,高職院校已有1184所,在校生達916.8萬人。一個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形式多樣、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為企業培養了大批技能型勞動人才,成績顯著。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的需要是突出的問題之一。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是體現教育本質的重要方面。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經歷了三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改革和創新:第一次,理論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縮減學時并進行同類課程的適度整合,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學時;第二次,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課程設計思想從基于學科知識的課程設計轉換為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方法從以學科為起點的課程轉換為以職業分析為起點的課程;第三次,著眼于職業競爭力培養,課程設計要基于工作過程,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實施課程整體設計,突破了傳統上把職業能力局限于職業適應力的認識,實現了全新的課程理念。
一、把握高職特點,探索課程建設新途徑
伴隨著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腳步,高等數學課程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職業能力的“增高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應用不僅在它的傳統領域——工程技術、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不斷地向新的領域滲透,形成了許多交叉學科,如計量經濟學、人口控制論、生物數學、地質數學等。數學與計算機的結合,形成了一種普遍的關鍵技術——數學技術,成為當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新技術本質上是數學技術”的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我院數學教研室全體成員在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認真學習教育部高教司的相關文件,深刻領會、把握高等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定位,幾年來,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針對高職學生數學基礎的實際情況和學院各專業課程的需要,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了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取舍與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選擇適合我院各專業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教材。在教學中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資源,為進一步教學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改革措施與心得
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三次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特別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課程模式,正在成為引領和推動本次整體性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流模式。新形勢下,我們進行了新的改革措施,與同行商榷。
(一)優化課程內容,完善教材建設。
高等數學課程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嚴密性,然而教學對象是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學生,一方面,抽象化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障礙。另一方面,過度嚴密并非他們知識結構的必需。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數學課程的主脈絡,掌握數學技術的操作方法,引導他們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適度的數學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們對課程內容、體系、結構做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優化設想:依據當前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及專業需要,打破原來的學科體系,制定新的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盡可能地降低抽象性,突出操作性和實用性,以及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實際、相關專業中的應用;融入數學建模思想和數學軟件的使用方法,意在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改革傳統的材料組織順序,強化生動的數學思維方式,使數學課成為培養數學思想素質、訓練數學應用技術的平臺,為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奠定必要的基礎。修訂、改進原來的教材,使其更加適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的要求。
(二)改革教學方法,發揮高等數學應有的作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依照高職教育的要求和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高等數學的定位和培養目標,我院教師努力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專業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高等數學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石和“增高劑”。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傳授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專業、實際中的應用,摸索出“以解決問題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思路,探索出一些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如解決問題過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實訓作業法、類比法、“溫故知新”法等,下面著重介紹兩種教學方法。
1.“解決問題過程”教學法。職業教育重在應用。數學理論既來源于實際又應用于實際,在講解數學理論(方法)之前,先將有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學會利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使學生覺得高等數學并非是抽象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常微分方程”時,首先提出問題:(1)一只狼看到它的正西方向100米處有一只兔子,立即追去。與此同時,兔子向它正北方向60米處的巢穴跑去,如果狼的速度是兔子速度的兩倍,試問,狼能否追上兔子?(2)一種有害物質在湖水中的溶解速度與其剩余量成正比,如果將一塊10立方厘米的這種物質投入湖水中,一分鐘后剩余7.5立方厘米,多少分鐘后剩余5立方厘米?
實踐證明一些有趣且實際的問題,能立即引起學生的興趣,易于師生互動,一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
2.類比法。高等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是可以推廣的。例如,(1)“一元函數微積分”與“多元函數微積分”中“極限與連續”的思想是一致的。(2)“導數”反映“函數值隨自變量的變化率”。多元函數的“偏導數”反映“函數值分別隨每一個自變量的變化率”。(3)函數(無論是幾元函數)的“極值”是函數在“小范圍”的“最值”。(4)函數的積分(一元函數定積分、多重積分)都是“和式的極限”等。因此,在學習“多元函數微積分”時,與“一元函數微積分”類比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哪些可以“照搬”,哪些是有區別的,對照著去學習,既鞏固舊的知識,又容易掌握新知識。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到了一種學習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三、結語
高等數學課程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已滲透到經濟、管理、金融、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高等數學在不同學科和領域中所具有的通用性和基礎性,使之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后繼課程的教學質量,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特點,將這些特點與先進的課程開發方法相結合,并立足于我國國情,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和先進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是擺在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當為之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docin.com/p-488990.html,2000-01-17.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與建設——2001-2002高職高專教育文件資料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高教司.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