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小放
摘要: 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而解題首先得會審題。因此,正確審題是解題成功的第一步驟,也是解題成功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審題,簡單來說就是弄清已知的條件和要求的結論,是解題的基礎,也是培養觀察能力、提高思維敏銳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高中生數學教學審題能力
審題,一般人理解是讀題目,是語文能力的表現,以致很多同學在考試后給自己的失分找理由:要么是粗心,題目沒看清楚;要么是語文不好,題目看不懂。所以只要下次考試認真點看題目就可以了。
深入分析,真的是粗心馬虎惹的禍?又或者是語文水平的問題?其實,在這些理由的背后暴露的是現在的高中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具體是指充分理解題意,把握住題目本質的能力;分析、發現隱含條件,以及化簡、轉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可以說,審題,是一種數學涵養的表現。審題,不單單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絕不是考試前強調一下就能解決問題,需要平時日積月累。那么,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現在高中生的通病是“高不成低不就”,簡單的題目說自己會了,懶得做;難的題目說自己不會,就更不做了;對于解題,更是急于求成,吝嗇花在讀題上的時間,拿起筆亂做一通,在解題中一再碰壁也不愿意對題目重新審查,而是在原地苦思冥想。
所以要強調審題作為教學的一項內容,而且是一項重要內容。要讓學生對題目所提供的文字、數據、圖像進行深入、細致、全面、準確分析,才是解題的關鍵。
二、規范數學語言教學
審題是對題目中信息進行篩選,提取有用信息進行輸入、處理,比如文字語言與數學符號、與圖像等的相互轉化,然后輸出確切要點信息。數學語言的精練抽象,對學生的要求猶如專業術語,增加了審題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一定要規范數學語言,準確簡潔使用數學符號描述定義定理,從而讓學生養成用規范數學語言符號去理解題目,解答題目的習慣。這樣,就會在審題過程中讀懂那些抽象的數學符號。
三、強調學生動眼動手能力
一些學生做題做題目,題目看個半天沒有一點思路,無從下手,發了半天呆,結果還是不會做。殊不知要一邊看題一邊動筆把關鍵的條件理順。這樣的習慣,本來應該是每個學生學習的基本習慣,但是對現在的學生而言,似乎有些難能可貴。有的學生題目做不出來了,也不知道自己遺漏了關鍵的條件。所以有段時間我要求學生拿支鉛筆,一邊讀題一邊把重要條件劃下來,標上記號,再分析每個條件能得到什么要點,要把隱含在題目里面的條件“挖”出來,讓學生爭相發言,補充遺漏,學生個個興趣高漲,思維發散,解題效率大大提高。
四、強調學生要有適當記憶
數學學習,很多人認為不同于語文和英語,不用背不用記,一提到學習數學要記要背似乎就變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事實上,沒有適當的記憶,如何學習?連基本的數學概念定理都不知道,如何利用概念定理解題?只是數學的記憶比其他課程更具有邏輯性,如果方法得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就會更容易。數學的記憶,實際上是一種數學涵養的積累,對解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當看到f(x+1)=f(1-x)就知道函數關于x=1對稱;看到f(x+2)=f(x)就知道函數以2為周期。又如,高中對導數的要求,是要求學生把一些常見導數的結果記住,如(e)′=e,(sinx)′=cosx。尤其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性質定理多,數學符號也多。我曾經要求學生對此節內容進行聽寫,包括圖像和數學符號,對學生掌握知識有很大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越多,審題時就如在記憶電腦中搜索相關知識,篩選有效信息,審題完畢解題思路框架也就浮出水面了。
五、加強課堂探究和作業講評
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對培養學生審題思維發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一堂課總安排得滿滿的,又擔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于是課堂上變成以說教為主,急匆匆講題。很多學生題目都沒來得及看完看懂,老師就急著問答案,沒有人回應,就接著自己開始板演。學生就像看電影一樣,一閃而過,根本沒有審題的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學生被“寵壞”了,懶得動腦動筆,每次都是等著看老師的答案,然后抄答案。思考能力卻慢慢退化,甚至作業也懶得做,等著第二天老師校對。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真正要做的不是講解解題過程,而是培養學生如何得出解題過程的能力,而審題便是解題的第一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題的技巧和能力。解題前,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探求解題的基礎上,可以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審題思路,最后由老師點評思路,總結方法。
而學生作業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審題的疏忽、思維的漏洞都會在作業中顯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對作業的講評,分析解題中造成錯誤的原因,增進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總之,審題能力的教育和培養,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典型例題的講解,多觀察,多思考,多發現,精練習,以點帶面,突破思維定勢,相信就一定能達到預想的效果。當然,培養高中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并形成較高的審題能力,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這就需要教師著意訓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合作探究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楊志友.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04).
[2]張彤.數學教學中實踐有效學習的幾點做法[J].學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9,(07).
[3]謝姣蓮.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
[4]曹旭東.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05).
[5]許娟娟.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及其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1,(24).